APP下载

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发掘和运用

2018-07-23张亚

牡丹 2018年15期
关键词:崇左壮族少数民族

张亚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汉语热”持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也逐渐风靡全球。对外汉语作为一门研究用汉语进行教学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渗透着文化教学。克拉申认为,“如果语言被看作是社会实践,文化则是语言教学的核心,文化意识必须被看作语言水平形成的必要之物和语言水平的反映”。语言学家萨丕尔也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1989年,学者赵贤洲提出了“文化导入说”,胡明杨也指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注入和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内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一种语言,同时也是在教一种文化。因此,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文化的教学也必不可少。

中华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国内通行的对外汉语文化教材非常丰富,但关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介绍的教材几乎没有。国际学生来华留学,对生活的认识都是先从周边环境开始的。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知识运用到对外汉语课堂,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当地文化和习俗,从而避免因为不了解相关文化和习俗而引起一些文化的冲突和误解。同时,这也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对外传播,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本文先对当地文化资源进行分析,再研究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整合边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一、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分析

广西地处中国大陆西南端,与东盟海陆相连,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之地,也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本文所指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指广西崇左市。

自古以来,广西崇左便是壮族先民骆越民族聚居之地,时至今日,每逢三月三,广西宁明等地都会举行骆越根祖祭祀大典。早在两千多年前,壮族的祖先骆越民族就在左江流域繁衍生息,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绚烂的花山文化。花山岩画图腾众多、内涵丰富,是壮族先民精神文化的体现,也是骆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7月,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第一个岩画类的世界文化遗产。

崇左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9.8%,其中壮族、汉族、瑶族等3个为世居民族,苗、侗、回、水、土、藏、彝、仫佬、蒙古、维吾尔、布依、朝鲜、满、土家、哈尼、傣、黎、佤、畲、羌、毛南、仡佬、怒、京、塔塔尔等25个民族为散杂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众多,节日文化丰富多彩。自古以来,壮族喜爱唱山歌,歌圩就是壮族的歌节,每逢歌圩,壮族的青年男女便会着盛装,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在歌圩中传递感情、交流思想,最著名的当属“三月三”歌圩节。崇左有六大歌圩节,分别是江州区壶关歌坡节、大新县下雷霜降歌圩、天等县向都霜降歌圩、宁明县纳利坡花炮节、龙州县伏波诞、江州区左州金山节。左州金山节,又叫金山花炮节,当地群众自发组织舞龙、舞狮、唱戏等活动在街上游行表演,并举行抢花炮的活动,这一节日还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崇左人民不仅能歌,而且善舞,那隆、左州等村采茶舞盛行,相传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由外地的采茶戏传入崇左经过四五代人的传教演变而成。师公舞与壮族的原始宗教仪式有關,也流行于崇左地区。此外,春牛舞、擂鼓舞、板凳龙舞等也较流行。

崇左历史悠久,旅游文化资源丰富,除了有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还有亚洲第一跨国瀑布德天瀑布、中国九大名关之一的友谊关、世界八大斜塔之一的左江斜塔、大新明仕田园等。除了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崇左地区的饮食文化也极具特色,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或者清明节,壮族人民通常会制作由红、黄、黑、白、紫五种颜色构成的五色糯米饭,并把它看成是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桄榔粉是崇左地区的特产之一,营养价值丰富,老幼皆宜,深受国外人士喜爱。除此之外,还有炒田螺、炒石螺、香叶牛肉、马蹄糕、酸野、沙糕等特色饮食,这些食品都深受崇左人的喜爱。崇左还是民俗体育旅游名城之一,主要民俗活动有跳竹竿、顶竹杠、抢花炮、板鞋舞、板鞋竞走、抛绣球、打铜鼓、打扁担、长鼓舞、爬坡杆、跳芦笙、赛马、同顶、大象拔河等。民俗体育资源种类丰富,便于初学者学习和操作。

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整合边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在对外汉语课堂,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学活动,丰富国际学生的知识体系,减少国际学生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误解,消除文化冲突,建立文化适应。但是,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应用到对外汉语课堂,并不是将所有的文化都灌输给国际学生,授课需要考虑国际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接受能力。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内容丰富,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导入对外汉语课堂,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对外汉语综合课、口语课、听力课、阅读课等课程中注入有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相关知识。另一种是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赏析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选修课等。

在对外汉语综合课、口语课、听力课、阅读课等课程中注入有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相关知识时,要适度注入相关知识,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导入的知识应控制在国际学生可理解、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附加知识的导入要注意点到为止,切忌喧宾夺主,使学生偏离原本应学习掌握的教材重点知识。例如,当教材中出现“北京烤鸭味道怎么样”时,北京烤鸭是教材的生词,教师解释完北京烤鸭的释义后,可以用直观手段教学法导入与边疆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相关的词语,如五色糯米饭、桄榔粉等,用图片直接释义,在课堂上进行替换练习,教学生替换五色糯米饭味道怎么样、桄榔粉味道怎么样等。在此阶段,切忌花过多时间讲解五色糯米饭、桄榔粉等的由来、作用、做法等。等到后面的学习阶段,学生的水平到达一定程度,当教材出现讲解节日等知识时,可以适时导入广西的三月三节日并适当介绍在此节日壮族人民都喜爱的五色糯米饭的做法及作用等,一方面可以帮助国际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注入新的深层知识给国际学生。

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赏析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选修课时,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总体概况的介绍,包括我国的民族政策以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民俗体育文化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应考虑国际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可不管难易程度,全部教授给国际学生,盲目照搬教授给中国学生的方式方法。在内容的选择方面,还要考虑国际学生在当地学习生活的实际,根据国际学生将会遇到的交际活动进行文化内容的导入。此外,还应根据时事、地域的不同等,酌情插入或增加部分教学内容。例如,根据学生的疑问,适度讲解部分知识,如农历三月三节日时,有些国际学生在其他省份的朋友没有放假,照常上课学习,而广西的国际学生则放假休息,有学生疑问为什么这个节日广西会放假等。这时,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跟学生讲解广西放假的原因,引导学生对民族节日进行正确的理解。

三、结语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费孝通曾针对不同文化给予了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当前,经济全球化日益突显,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国际学生在我国学习、生活,将富有民族性、特色性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知识教授给国际学生,不仅可以消除其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误解,还可以有效传播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7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在国际学生对外汉语课堂的应用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项目编号:JGYB2017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崇左壮族少数民族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红色的路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第二届广西牛羊产业发展大会在崇左成功举办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崇左土司遗存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
崇左,中国最甜城市的味与道
——崇左农业巡礼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