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才女现象探究

2018-07-23张少辉

牡丹 2018年15期
关键词:宋太祖才女女童

张少辉

许多史学家认为,宋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顶峰,汗牛充栋的论著已经从各个方面揭示宋代繁荣发达的现象和原因。得益于经济的发展,宋代的文化教育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本文对宋代有趣的才女现象进行探究,揭示宋代女子教育的状况。

宋代文明深深影响了世界,史学大家陈寅恪推崇宋代文化是中国傳统文化的巅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史学家邓广铭对陈寅恪经典论断进一步发挥,他认为:“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也曾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定:“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

应该说,宋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继承了唐代的精华,在宽松政治和良好社会风气的酝酿中逐步成长,发展迅速,硕果累累。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就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宋代的贤臣都推崇任人唯贤,赵普就是杰出的代表:相传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位贤士做官,接连两天,宋太祖没有同意,第三天赵普上朝时又送上奏章,继续要求宋太祖同意他的推荐,结果触怒了宋太祖,宋太祖把奏章撕扔在地上。赵普跪在地上把扯碎的奏章拾起来放在袖子里,过了几天,又带着它上朝交给宋太祖。宋太祖终于任用了那位贤士。在这种宽松重文的政治环境中,文人在宋代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在宋代文化中,有一个很特别和有趣的现象,就是才女众多。宋代无疑是中国女性最有声色的时代,其中有被后人称誉为宋四大才女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张玉娘。尤其是李清照,堪称史上最伟大的词人之一,198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水星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李清照环形山,这是15个以中华民族的人物名字命名的其中一座环形山。宋代才女不仅会歌舞、赋诗、作画,甚至还能文、懂经术,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全人类历史文明史中亦是独一无二。

众所周知,重男轻女的封建教育把女子排斥在正统教育之外,宋代这么多女才子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就是造纸和印刷术的发展,使读书变得廉价而容易。

东汉和帝时,蔡伦改革造纸法,制出薄而均匀、纤维细密的新型纸,大大提高了纸的书写性能。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1041-1048),平民出身的毕昇用胶泥制字,一个字为一个印,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铁板上放松香、蜡、纸灰等的混合物,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摆满就是一版。然后用火烘烤,将混合物熔化,与活字块结为一体,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便可进行印刷。活字印刷大大改善了印刷技术,提高了印刷效率,使书籍大量印刷成为现实。

所以,笔者认为,造纸技术和印刷技术的发展使书籍得以大量印刷,文学著作得以更为广泛的传播,书籍的数量和种类大量增加,从而推动和加速了文化教育的传播和发展。宋代,教育呈现出一片繁荣现象,使得许多女童具有接受教育的便利条件。

其次,宋代社会还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女子没有愚昧的道德束缚。

宋代并没有对女子接触、学习文化知识有明显限制。“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的出处,按香港学者刘咏聪教授之研究,应是明人著作中提出来的。明人陈继儒(眉公)曾云:“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他认为,男人拥有聪明才智可以成就事业,女人拥有聪明才智非但不是好事,还是搅乱天下、酿成灾难、祸国殃民的根源。

为了使“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制度化,封建卫道士还与儒学结合,推进贯彻“男女有别”“男女大防”的封建礼教,渲染女子一旦有了知识,就可能具备对自由的向往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不仅难以驾驭,还会变得“淫荡”,继而发生种种“不贞”之事。他们举出历史上一些例子,如才女卓文君被司马相如的琴声感动而与之私奔;蔡文姬虽才学丰富,却感情复杂缱绻,结果三易其夫;杜丽娘、崔莺莺因知文断字,看了一些文学“杂书”,愈发多愁善感,移了性情,春情萌动,将对封建伦常的反叛付诸行动等。

可见,随着明代以后封建社会逐渐没落,其压抑人性的腐朽性、反动性愈发显现出来。历史发展证明,社会越是富裕繁华、思想便越是开明和自由,政府也越是宽容,这在宋代表现得尤为明显。宋代,女童接受教育的现象比比皆是。宋人甚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愚。宋代学者孙觌就认为:“予尝谓妇人女子虽以幽闲静专为德,而尸居傀然,懵不知事,如土木偶人,则为愚妇。”由此可见,宋人关于女子读书观念和明人有很大不同。

再次,宋代女子接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社会没有绝对歧视女童教育的观念。

宋代大儒朱熹《朱子语类》明确主张:“女子亦当有教,自《孝经》之外,如《论语》,止取其面前明白者教之。”他“病《女戒》鄙浅”,打算重新编写一部给宋代女童受教育的课本读物,“以配小学书”,只可惜未完成。他的计划中明确拟定了《讲学》之篇目,这些都无疑说明朱熹主张女子从小要受教育,要读书有才。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认为:“为人皆不可以不学。岂男女之有异哉?”“女子亦为之讲解《论语》《孝经》及《列女传》《女戒》之类”。甚至,最高统治者宋高宗赵构也主张女子读书:“朕以谓书不惟男子不可不读,惟妇女亦不可不读,读书则知自古兴衰,亦有所鉴诫。”

一些学者认为,宋代女子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即主要由父亲、母亲、兄长或丈夫教育。其实,这是狭隘的观点。宋代女子接受教育不止在家中,也可以在私塾学堂里接受教育。文同在《文安县君刘氏墓志铭》中记载了一段非常珍贵的史料,其写道:“夫人携诸孤奉輤车还成都。至则旧产已空,萧然无一椽之屋。以居寄人舍下,合聚闾巷亲族良家儿女之稚齿者,授训诫、教书字,逾十年,获所遗以给朝夕,仅取足,不营于他。”宋神宗时,四川简州阳安的刘氏在成都故宅开办了一个供幼儿读书识字的私塾,她无疑就是一名专业的女教师,其招收的学童无疑有大量女童,其开办的私塾甚至可能就是以教授女童为主的学校。文同还在《华阳县君杨氏墓志铭》中记载了一段非常重要的史料:“(杨氏)其家居陋巷,坐黉舍(学校)教诸生与二子,四时弦诵,风雨不废。夫人亦以章句字画训诲诸女,及里中内外亲表之甥侄。每佳时令节,车交马集,衣冠拥会,立候墙宇,邻钗巷帔,招约呼引,裙裾以次罗列阃内。修弟子之礼,为经师教姆之贺,如是者凡三十年,远近称仰之。”杨氏无疑是宋代的一位开办学校的女教师,她从事教育三十年,她的学生不仅包括“诸生”还包括“诸女”。她备受当时远近世人之尊重,“远近称仰之”。“教姆”这个词无疑就是指女教师,它的出现是中国文明史的一个骄傲。以上可见,中国宋代已经出现女性开办的招收教授女子读书的学校。

在这种良好的教育氛围下,宋代女子的教育程度明显比其他朝代高出一个档次,除了大家熟知的四大才女,还有许多不甚出名但也很有才华的女子。例如,苏洵在《自尤》诗序中记载爱女苏八娘:“女幼而好学,慷慨有过人之节,为文亦往往有可喜。”欧阳修在《谢氏诗序》中记载才女谢希孟:“景山出其女弟希孟所为诗百余篇。希孟之言尤隐约深厚,守礼而不自放,有古幽闲淑女之风,非特妇人之能言者也。”程颐在《上谷郡君家传》中记载母亲侯氏:“夫人幼而聪悟过人,女红之事,无所不能,好读书史,博知古今。”杨介在《宋故文水伯淑人吴氏墓志铭》记载王安石外孙女吴氏:“及长,笃好诗书,博闻强记,通古史诸子说。”

总之,经济的发展、市民生活的富裕、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都使宋代女子有条件受到良好的教育,形成了历史上蔚为可观的宋代才女现象。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极其珍贵的一页。可惜,过于偏重文治使宋朝军事力量薄弱,没有能够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崖山之战后,灿烂发达的宋文明几近毁于一旦,中国历史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倒退。元明以后,社会文化风气日益腐朽窒息,妇女逐渐被排除于教育之外,令后人扼腕叹息。

(深圳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宋太祖才女女童
照葫芦画瓢
我们班的“四大才女”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且以优雅过一生
宋太祖“开门办公”
宋太祖的开门哲学
女童阴道异物、阴道炎需警惕
宋太祖与羊肉泡馍
8岁女童学马术坠亡 父母一审获赔百余万
我们班的才女
我国回族女童教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