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仪式的保护与继承

2018-07-23任桂燕

牡丹 2018年15期
关键词:寒食节信仰仪式

任桂燕

传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一直是个难题,方法很多,但收效甚微。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提出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仪式”实践中使情感内化的作用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因遭受侵略而断绝的文明,很多古老的文化保留下来,包括现在申遗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众所周知,中华文明虽未断绝,却在近代史上经历了两次重创,再加上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华文明虽然存在,但与西方种种文明仪式相比,往往不能较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因此,继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证中华民族的文脉和灵魂,也就成为当下非常重要的课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不仅仅是保护,还要继承,相对于保护,继承要难得多。现在,人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重点放在发现和保护上,对于继承却难以拿出有效的方法。毕竟在现代化程度如此高、地球变成村落的今天,让人们每天穿汉服工作学习是不现实的,继承也不是仅对形式的继承,而是对中华文明灵魂的精神的继承。反过来说,精神的继承也离不开形式,这个形式就是“仪式”的继承。这个“仪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遗失是最多的,要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儀式的保护和继承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考察周围的村落(城市问题更严重),人们常常调侃“端午节只剩吃粽子,中秋节只剩下吃月饼”,这不仅仅是调侃,而是事实。以端午节为例,古时端午节是非常隆重的节日,主要仪式包括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北方还有为孩子串帘帘、戴五彩绳等。这些活动大部分已经消失或不在民间盛行,现在的端午节仪式北方只有吃粽子、插艾草这两种。南方在吃粽子之外多了赛龙舟等,可是有的地方连这两样也没有了。此外,上元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甚至春节等传统节日因为祭祀仪式的消失,也失去了原有的意味,成了一个个吃的节日或只保留核心仪式的节日。更甚者,比如寒食节这样的节日已经完全在民间消失,寒食节是纪念被火烧死的介子推的,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规定为清明节前一二日,其祭祀仪式有禁烟火、吃冷食、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是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还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但现在人们已经把这个节日遗忘,不但民间不再过寒食,国家也没有把寒食节写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寒食节”只保留在百度词条里。这个民间第一大祭日的消亡,可谓意味深长,即使只剩形式来象征中华传统还在,其实也已经名不副实。

为了挽救日益衰落的民族传统,在全国上下发展旅游的大前提下,各地方开始挖掘民俗仪式,以期增加节日气氛,吸引游客,成为增益创收的手段。但这官方组织的行为居多,对地方民俗深入民间、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不大。笔者认为,要让传统文化深入民心,重新塑造民族特色,重拾仪式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传统信仰的保护可操作性不强,其依附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仪式”保护,人们只能通过相关仪式的保护来保护传统信仰。从远古信仰来看,仪式的作用有三种: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仪式;沟通人与自然之间的仪式,确立人与人关系的仪式。正是通过这些仪式,人与神、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有了信仰关系,这种信仰在人们心中的建立,就是通过仪式这种外化的形式不断重复,使人们对信仰的认知得到内化,最终成为全民信仰。很多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爱说中国没有宗教,信孔教。孔教的核心就是孔子说的“克己复礼”。“礼”的本质是秩序,这秩序同样是通过仪式深入人心的。比如,孔子教人君子之德,八佾篇载:“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君子之争”其君子的地方就在于“揖让而升,下而饮”,是通过仪式表现的。在电影《孔子》里,孔子见鲁侯,行礼繁复,孔子自己的解释是“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虽然孔子强调过真情比礼仪周到更重要,但事实是通过“礼”中的仪式确立了统治秩序。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宋代形成了程朱理学,儒家理学在朱熹手里战胜了道教和佛教的影响,成为百姓日常信守的理念,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仪式非常重视,他不是单单把理念写在书里,更是将其仪式化,使得儒学原则世俗化、生活化,使儒学真正渗入整个社会。朱熹在著作《朱子家礼》里将深奥繁复的古礼简化,使其不失核心内容,简单易操作,因而深入人心。比如,从周礼到孔子、孟子、荀子的孝道思想,朱熹就利用祠堂、丧服、土葬、忌日、入殓这些仪式来体现孝道,使理念的、抽象的孝转化为世俗的“孝”,使之平民化,影响更为深广。虽然理学思想深入民间给中国民间社会带来了种种糟粕,但是其将儒家理论仪式化后影响巨大。不得不说,这给人们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难

题提供了有益启发。

今天,同样可以通过仪式建立现代人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情感关系,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弘扬。尤其是现在学校给学生(着汉服)举办成人礼,是让传统文化深入年轻人心中的好方法。在这样一个地球大同的时代,通过继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灵魂,是非常必要的,人们可以探索多条途径,仪式的保护和其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功能不可忽视。政府、学校和民间要共同努力,找回遗失的优秀国学信仰,重塑中华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河北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张家口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张家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民俗仪式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01707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寒食节信仰仪式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寒食节,踏春去
论信仰
铁的信仰
4月3日寒食节
Talking strategies
寒食节吃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