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相对于电影是否更能达到叙述不可靠?

2018-07-23刘唱

牡丹 2018年15期
关键词:接受者叙述者理想

刘唱

布斯在《小说修辞》中最早定义叙述不可靠。他认为,一部小说作品中存在隐含作者和叙述者,隐含作者规定了伦理、信念、情感、艺术等方面的标准,参照这一规范,当叙述者趋同时,是可靠叙述,反之,是不可靠叙述。赵毅衡对此的讨论更具体:“叙述者对谁来说不可靠?只能是对隐含作者。叙述使各种声音、各种价值观共存于同一文本,这种努力反而使各种身份之间不和谐关系更为突出,而其中最容易‘犯上的,是叙述者,因为这个人格控制整个叙述文本的‘源头:观察叙述者的声音是否‘可靠。也就是说,是否与隐含作者体现的价值观一致,是叙述分析的关键。”引文清晰地说明了同一文本中的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价值观是否分歧是分辨可靠叙述与不可靠叙述的重要线索。

小说是叙述不可靠研究的重镇,近来也跃出了小说的领域,伸展到各种不同的媒介中。小说与电影是相互关系的不同媒介,本文尝试对叙述不可靠从小说跳到电影是否还能以同一面目展现进行分析。

一、谁在制造叙述不可靠

叙述不可靠可看作是一种感觉描述,是行为之后伴随的效果。叙述不可靠作为行为之后的效果就联系着接受者与发出者两端。作品叙述中的发出者是隐含作者与叙述者相互作用的,隐含作者和叙述者合力产生了叙述可靠和叙述不可靠。

文本中的叙述者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形态,或说是单一的层级。但是,具有复杂性的叙述不可靠的发出者的确定也是关键的,它影响谁来接受和怎样接受叙述不可靠。小说有基本叙述者,占第一层。在基本叙述者的叙述中,有一个人物突然跳出来再叙述一个故事,此时这个人物是第二层叙述者,以此类推。隐含作者可以与第二层叙述者作用,制造叙述不可靠,再与第三层叙述者作用,制造叙述可靠。第一层的基本叙述者之后,都可看作是隐含作者与人物叙述者相互作用。所以,小说中存在三层叙述者,隐含作者分别与不同的叙述者合作而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叙述不可靠的发出者要具体联系到叙述者的层次来讨论。

电影的叙述者分层更为复杂。电影的大影像师对应小说的基本叙述者层次,大影像师下面有叙述者和最高演示者,最高演示者中也有叙述成分,二者之间有穿插。隐含作者就要从叙述和演示两个领域中选择合作对象,也要从这两个领域中考察叙述

不可靠。

二、谁在感受叙述不可靠

叙述不可靠的另一端联系接受者,接受者感知叙述不可靠,但是谁可以成为接受者?是现在正写作的“我”这样的读者吗?“我”能否准确感知到一个叙述是不可靠的吗?一连提出三个问题是想追寻:叙述不可靠被准确感知到这种理想状态是否存在于实际?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以下三种读者形态讨论起。作者的读者靠近作者的创作意图,他能把握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又能精准地知道叙述者何时何地叛逃于隐含作者,而实际读者在现实阅读中。还有一类读者为理想的叙述读者,理想的叙述读者无法感知隐含作者,叙述者从而对他完成欺骗。将整个叙述看成一条线,作者的读者和理想的叙述读者就对立地站在两端。

笔者认为,既然要比较小说与电影的叙述不可靠,而叙述不可靠与接受者紧紧相连,那就应该从实际的阅读行为来考察,判断它们的叙述不可靠情况。因为是“我”这个实际读者在分析小说、电影,实际读者面对一个不可靠叙述,同样会表现出感知到叙述不可靠或是感知不到叙述不可靠的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也是作者的读者和理想的叙述读者所有。所以,当实际读者感知到叙述不可靠时他就接近于作者的读者,反之,实际读者接近理想的叙述读者。

现在对于“究竟是谁在感受叙述不可靠?”的问题可以做一个总结:作者的读者在感受叙述不可靠;理想的叙述读者无力感受到叙述不可靠;而实际读者在尽力感知叙述不可靠,但因为他是一个变量,不时靠近作者的读者或是理想的叙述读者两端,所以摇摆在感知到叙述不可靠和感知不到叙述不可靠之间。

三、实际读者在小说中

小说依托文字,作为一种书写叙事。戈德罗曾说:“书写叙事有一个独唱性质的‘主导说话者在发言,并在自己发言的同时,将话语转交另一个说话者,他也是独唱性质的,与‘主导说话者使用同一种表达工具,因此看起来也成为一个‘主导说话者。”文字是在一段时间线中呈现的,讲究“先来后到”。叙述者在他自己的时间段中享有独唱性。实际读者在阅读小说文本时,就是在“听”不同的叙述者依次“独唱”。

但是,各层级的叙述者分别在不同时段享有独唱性,与此相对的时段内,叙述者是唯一的吗?谁在决定时段内文本应该呈现或是省略什么?上一层叙述者有目的性地剪裁、拼贴下一层叙述者将要叙述的内容。理想的叙述读者相信的是受上一层叙述影响的每一层级的叙述者叙述。实际读者直面每一个层级的叙述者,他在每一个时段接受的是经过选择、并贴后出现的话语声音。所以,叙述者具有的独唱性只是一种看似独唱性。

美国学者卡里·纳尔逊曾说:“纯粹的空间性是一种为文学所渴望的、但永远实现不了的状态……克服时间的愿望,是与写出词的时间上的连续相互抵触的。”由此可知,文学不能模仿全部的世界,相应地就会出现选择呈现、突出叙述者意愿之处的现象。实际读者接受的是选择性呈现的叙述、充满意图的叙述。叙述者做到以上,小说中的叙述不可靠随之達到。

四、实际读者在电影中

电影是不同于小说的媒介,运用仿真材料模仿现实世界,中间不再需要其他媒介形式转译。置于实际读者眼前的荧幕是让实际读者直接可观“真实”,读者观看到的是人物、环境等一切可视性内容。

要展现电影的直观可视性内容的基础是画格,从过去的一秒24画格到现在的一秒60画格、120画格。画格组成画面的连续放映如一个不断翻篇的相册。在电影业兴起之时,就产生过电影是简单的照片放映还是叙事画面的争论。与文字之于模仿空间的无力相对,画格行驶的指令反而是模仿空间。电影观众会做好观看的准备,观看的只能是承载在空间中的现实世界,即画格展现空间性是内在要求,与文字具有的时间线性相对立。读者的眼睛不是在时间线上依次地摄取事物,而是一眼把握整体布局。因此,就讲故事而言,影像展示往往带来许多并不利于情节发展的冗余信息,但这个无用而琐碎的细节是造成似乎确有其事的错觉因而产生模拟效果的最佳媒介,是完美模仿的内涵体。引用的材料提示到电影画格的空间展示会把一些不利于情节发展的信息也囊括进来,不利于情节发展的信息是否就是小说裁剪丢弃的内容?

另外,电影画格要求逼真,环境就不能裁剪而变得空置。如果是剪裁环境以达到叙述者欺骗理想的叙述读者和实际读者,这是具有选择呈现特性的小说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以模仿再现为使命的电影画格办不到,因为剪裁环境同时也会降低真实性。

电影所呈现的都是有意义的形式,那些不得不展示的部分环境,因为是实际读者在解读,实际读者赋予它叙述的权利。独唱性消逝后进入并行叙述,催生出的状况就是实际读者不再被安排于只听一种叙述声音,他是在自主地选择叙述声音。实际读者视点游移,叙述不可靠不易于完成。

电影集聚画面、音响、音乐、文字、话语声音的话语权,它们都在叙述,所以电影中的任何一种叙述者都不能享有独唱性。即使与小说相关的文字、话语声音叙述可以抵达叙述不可靠,但是与其并行的其他叙述者也会“出卖”这种叙述不可靠。音乐叙述者与隐含作者是靠近还是分离?音乐不是形象的翻译,而是直抵世界中心的意义流出。所以,在音乐讲述故事时,是否也可以完成叙述不可靠?这还是一个存留的问题。

基于以上对电影的分析,画格-画面的因素让实际读者视点游移,不只听从一个叙述声音;多元的叙述者又在无时无刻提醒着实际读者,向他暴露隐含作者的踪迹。叙述不可靠在电影处更加困难。

五、结语

讨论至此,似乎可以对标题问题有一个回答了——小说相比于电影确实更能达到叙述不可靠。但更负责任的回答是——在小说中易于达到叙述不可靠,而电影中易于找到叙述不可靠。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猜你喜欢

接受者叙述者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Flu Study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游戏、电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时代融合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