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钻进阿联酋“迪拜之框”
2018-07-23黄培昭
本报赴阿联酋特派记者 黄培昭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周对阿联酋进行国事访问时,迪拜的哈利法塔、帆船酒店和“迪拜之框”等地标建筑纷纷披上“中国红”以示欢迎。迪拜是奇特建筑云集之地,刚开放的“迪拜之框”尤为引人注目。有媒体称,无论景观还是寓意,“迪拜之框”都刷新了人们先前对迪拜的认知。不久前《环球时报》记者钻进“迪拜之框”一窥究竟。
迪拜的“新地标”
在迪拜新城与旧城交汇地带的扎比尔公园,有一个酷似巨型相框的高大建筑,白天,它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入夜,它庞大的躯体一会儿变成红色,一会儿变成蓝色。那便是取代828米高的迪拜塔、成为迪拜新地标的“迪拜之框”(如图)。
“迪拜之框”始建于2013年,原本计划2015年开放,却一直拖到今年,吊足了人们的胃口。据介绍,“迪拜之框”耗资2.5亿迪拉姆(约合4.6亿元人民币),高150米,宽93米,上下两根100米长的横梁,全身镀金,仿佛框住了迪拜,把迪拜这座港口城市装进一个巨大的金框之中,尽显奢华和豪气。这座时尚建筑包含两个柱形塔楼、一个与塔楼相连接的廊桥,以及与廊桥平行的底层建筑,整体上看,它似乎是一个镂空的超大相框。
迪拜市政官员卢塔介绍:“最初迪拜之框设计成了银色,但它整体缺乏美感和大气。最后,选择了金色,白天它反射太阳光,在太阳照射下显得熠熠生辉。说它是迪拜的新地标,并不为过。”
装入相框的迪拜
“好一个金色之框,把迪拜的过去和现在有机融为一体,装进了一幅画框里,使迪拜像画一样在相框里定格”。阿联酋《声明报》在报道中这样评论。《环球时报》记者钻进“迪拜之框”之后,发现当地媒体所言不虚。事实上,当初设计“迪拜之框”的灵感便来自“将迪拜新城和老城截然不同的风景兼容并蓄,同时装入一个相框中的考虑”,让身处其中的游客能360度感受到迪拜城的不同方位、尤其是新城与旧城的全貌。
《环球时报》记者进入这个建筑的内部,原来是个博物馆,内有迪拜人的房舍、服饰、老市集等模型,还原了迪拜的过去,墙上的三维投影播放着有关迪拜历史的短片,一幅幅3D图像讲述迪拜城市化演变的故事,让人们了解迪拜的发展史和辉煌遗产。
再往里进,便来到150米高的相框边缘内,那里是透明的景观电梯,电梯内的开关只有两个,分别是底层和74层。乘坐电梯,随着电梯的升降,可以从不同角度观看外面的景色。最高层是相框的横梁部分,那里其实是93米宽的观景廊桥。廊桥的两侧,新旧迪拜判若两城。南边是新城,高大的哈利法塔直入云霄,有着“第一大道”之称的谢赫扎耶德路赫然在目,笔直宽敞。再向南远眺,迪拜码头及其他现代工程相继扑入眼帘。北边则是迪拜老城,可以看老城区密密麻麻的低矮楼房,还有传统的阿拉伯市场。迪拜新城的现代、豪华与繁荣,与旧城的传统、古朴与沧桑,形成强烈而鲜明的对比,使人一时间似乎有一种时光倒流、穿越历史的感觉。而这正是“迪拜之框”的设计者所竭力追求的效果。
营造时间旅行幻觉
记者注意到,在100平方米的横梁即廊桥内部,中间部分还有一条特殊的玻璃道,人们可以踩在上面俯瞰脚下惊险无比的美景。有趣的是,设计者把这些玻璃做了特殊化处理,人不靠近时,玻璃会变成不透明的灰色,如果人一靠近,它便骤然亮得透明、清澈起来,这使有恐高症者愈加害怕。
工作人员送给记者的小册子上面写道:“迪拜之框是一个文化景观和建筑地标,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展望着未来”。迪拜官方发言人也强调说:“这个建筑物是为了营造一种时间旅行的幻觉,通过一个转身,人们便可以穿梭在三个不同维度的迪拜中,欣赏迪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记者发现,除了回放迪拜历史的博物馆,这里还有一个未来博物馆。一道透着神奇色彩的霓虹灯走廊,寓意迪拜的未来,使人们观赏未来50年迪拜的样貌。还有一个“虚拟都市”,它带领人们体验无比刺激的“旋涡隧道”,然后通过虚拟现实,呈现迪拜不断演变的过程,以及专家对于迪拜未来发展的预言。“在这个未来展馆内,人们可以通过3D投影、VR技术等,身临其境地展开一场科幻之旅。”“50年后的迪拜到底是什么样的,或许你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小册子这样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