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省的贸易结构转型升级
——基于比较优势视角
2018-07-23董文静王三兴
董文静,王三兴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合肥,230601
1 相关研究与问题提出
1817年,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数百年来,该理论始终是世界各国进行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石。在比较优势理论框架下,全球形成两种典型的分工类型。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主要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1]。在长期价值增值不对等的贸易中,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最终形成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中心-边缘型”分工体系,导致贸易利益流失[2]。另一方面,全球以海洋为中心进行世界贸易,最终形成“海洋型”分工体系[3],导致众多内陆的发展中国家被迫与世界隔离,比较优势产业未能得到充分开发。而在各个国家中,深处内陆的省份和地区也被迫与世界隔离,未能充分展现其产业实力。安徽省就是典型的例子。
全球对于产业比较优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理论视角。尽管从重商主义以来,新的贸易理论层出不穷,但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始终是所有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后继学者逐渐放松假设条件,并糅合其他国际贸易理论,使得以H-O模型和Ricardo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比较优势理论更贴合国际贸易现实。例如,E-K在考虑地理因素的基础上,将D-F-S模型的研究范围从两国拓展到多国。Costinot、Komunjer、Costinot和Daldson等以E-K模型为基础,重新分析了贸易模式的决定问题[4]。第二,要素的比较优势视角。例如,邵文波、李坤望、王永进讨论了各国之间的人力资本结构差异与各国比较优势的关系,认为各部门不同的替代弹性与人力资本结构差异共同决定了比较优势[5]。第三,国家或区域产业比较优势与发展转型的视角。例如,毛琦梁、王菲描绘出中国各地区的比较优势的演变路径,探究了产业升级与比较优势的内在联系。他们发现地区的累积生产能力的差异严重影响各个地区产业升级,其中呈现出路径依赖的特性[6]。刘晓静、李春艳、陈艺毛、杨文爽则从比较优势视角发现东北地区存在路径依赖[7]。吕越、吕云龙、高媛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研究发现,中间品市场分割会降低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其中对产业波动较大的行业和位于全球价值链下游行业的出口比较优势影响更加严重[8]。李力行、申广军发现当以比较优势去定位经济开发区目标产业时,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城市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转型[9]。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逐渐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为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型提供了新方向。借助“一带一路”帮助沿线国家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众多内陆国家寻找出海口,联通世界,更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间建立起互联互通的贸易桥梁,有效消减了比较优势陷阱,成为国家间互助发展的新路径。“一带一路”使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精细化分工变成现实,优化了“比较优势”分工体系。“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沿线国家外贸和外资的增长速度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带动全球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成为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各省市也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发展契机,扬长避短,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
本文以安徽省的产业发展为出发点,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使用安徽省统计年鉴中的进出口数据,选取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7年(金融危机)、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2015年四个时间节点,通过散点图刻画出不同行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迁,找出安徽省具有比较优势的贸易行业,分析其升级转型的情况,定位优势产业,“扬长补短”,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安徽省的经济发展。
2 安徽省出口产品比较优势变化与贸易转型的测度方法
选取2001年、2007年、2013年、2015年四个时间节点,能更加清晰的反映安徽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的变化。借鉴陈卫东、盖新哲[1]的比较优势衡量方法,将贸易顺差的产品近似看作安徽省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在一段时期内,导致贸易顺差规模变化的因素很多,因此,通过拟合总体行业的变动曲线,剔除由于政策、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远远偏离趋势线则代表该类产品的比较优势在相应时间段发生了较大变化,R2则解释了比较优势变化的程度。
以2001—2007年的比较优势变化为例(图1),横轴表示2001年安徽省各行业的贸易差额,纵轴表示2007年安徽省各行业的贸易差额。如果各类别产品贸易差额在此时间段内同比例发生变化,那么各个产品类别对应的数据点应处在同一条直线上[1],即拟合线上。位于拟合线以外的点,则反映了由于比较优势变化而导致的偏离。在图1中,R2为0.524 43,则表示在这7年中,安徽省贸易顺差扩大了76 817万美元,其中48.72%是由比较优势的变化而导致的。图2则反映了金融危机之后2007—2013年的比较优势变化情况。图3反映了2013—2015年,即“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安徽省各类贸易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化。进出口数据全部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按照统计年鉴的分类方法,将产品分为61个类目。坐标图中每个象限代表不同的含义:分布在第一象限,表示该类贸易产品的比较优势扩大;第二象限的数据点代表由比较劣势转变为比较优势的产品类别;分布在第三象限,则表示该类产品比较劣势呈现扩大态势;第四象限代表由比较优势转变为比较劣势的产品。
借鉴刘晓静等人划分产业升级的方法,结合本文比较优势的研究方法,将贸易升级划分为贸易升级成功、贸易升级失败和比较优势扩大[7]。贸易升级成功表示贸易产品从比较劣势转变为比较优势,对应第二象限的贸易产品;贸易升级失败表示比较劣势扩大以及从比较优势转变为比较劣势;比较优势扩大对应第一象限。位于拟合线上则表示贸易状态未发生变化。本文采用SITC分类法对安徽省贸易产品进行分类:SITC0-SITC4类为资源密集型产品;SITC6、SITC8为劳动密集型产品;SITC5、SITC7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其他为未分类产品。
3 安徽省贸易产品比较优势的动态变迁
3.1 2001—2007年安徽省贸易产品比较优势的变迁
从图1可看出,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到金融危机爆发的7年里,61类产品中有11类大规模偏离趋势线,是贸易顺差变动的主要原因。
图1 2001—2007年安徽省贸易产品比较优势的变迁
根据图1,将偏离点整理在表1中,即能清晰地看出安徽省哪些产品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变化。从表1可以看出,比较优势呈现扩大态势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及衣着附件类产品、钢铁和鞋靴类产品等,比较优势得到强化的有部分资本、资源密集型产品,如有机化学品、电力机械和有色金属等,据统计,比较优势扩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与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例为5∶3∶1;比较劣势升级为比较优势的有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类资本密集型产品,2001年,该类产品尚处于贸易逆差,2007年则转变为贸易顺差,这表明在此期间,安徽省工业技术得到发展,出口市场扩大;2001-2007年,专业、科学及控制用仪器装置、特种工业专用机械、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初级形状的塑料类产品为贸易逆差,即比较劣势持续扩大,4类比较劣势扩大贸易的产品中,有3类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2001-2007年,贸易升级成功、贸易升级失败与比较优势扩大的比例为1∶4∶9。可以看出,安徽省的61类贸易产品中只有1类产品真正实现了贸易升级,即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类资本密集型产品;4类贸易产品因比较劣势扩大而升级失败,分别是3类资本密集型产品和1类资源密集型产品;9类贸易产品比较优势扩大,分别是5类劳动密集型产品、3类资本密集型产品和1类资源密集型产品。没有出现由比较优势转变为比较劣势而导致升级失败的贸易产品。
表1 2001—2007 年安徽省发生比较优势变化的主要贸易产品
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经作者计算处理。
3.2 2007—2013年安徽省贸易产品比较优势的变迁
从图2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期间,大部分偏离拟合线的点都处于第一象限或者第二象限,意味着部分产品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扩大,部分贸易产品由原来的比较优势转变为比较劣势。少量偏离点位于第三象限,意味着该类别产品比较劣势进一步强化。在图2中,R2为0.892 9,明显大于图1,表示2007—2013年间安徽省贸易总额顺差的扩大主要是由比较优势变化而导致的。金融危机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贸易顺差差额916 629万美元中89.29%来源于比较优势变化。
图2 2007-2013年安徽省贸易产品比较优势的变迁
根据图2,将偏离幅度较大的点描绘在表2中。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之后,安徽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纱、鞋靴、钢铁、金属制品等产品的比较优势得到强化,部分资本密集型贸易产品的比较优势扩大,没有一项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出现扩大趋势。鞋靴、钢铁、电力机械、器具及电气零件等类别产品的比较优势在2001—2013年持续强化。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类别产品,在金融危机前已经由比较劣势转变为比较优势,在金融危机后比较优势得到强化。据统计,比较优势扩大的贸易产品中只有33%是资本密集型产品。2类产品由比较劣势转变为比较优势,全部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其中金融危机前,专用机械类产品比较劣势进一步扩大,金融危机之后,则由比较劣势转变为比较优势。2类贸易产品的比较劣势扩大,且全部为资源密集型产品。
2007—2013年,贸易升级成功、贸易升级失败与比较优势扩大的比例为2∶2∶9。安徽省只有2类产品真正实现了贸易升级,且全部为资本密集型产品。2007年以前实现贸易升级的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类贸易产品的比较优势持续扩大。2类贸易产品因比较劣势扩大而升级失败,且全部为资源密集型产品,分别为金属矿砂、金属废料和植物油、脂。9类贸易产品比较优势扩大,分别是6类劳动密集型产品、3类资本密集型产品。依然没有出现因为比较优势转变为比较劣势而导致升级失败的贸易产品。
表2 2007—2013年安徽省比较优势发生变化的主要贸易产品
3.3 2013—2015年安徽省贸易产品比较优势的变迁
2013年以来,安徽省积极以自身地域特色及资源禀赋对接“一带一路”倡议[10]。对外贸易布局的变化引起各类产品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从图3可以看出,倡议提出以来的3年间,大量贸易产品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且多集中于第一象限,即比较优势强化,但首次出现了比较优势转化为比较劣势的产品类别。在图3中,R2为0.797 6,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推行以来,安徽省贸易顺差差额654 139万美元中79.76%来源于比较优势变化。
表3中列出了比较优势发生较大变动的产品种类,可以看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比较优势仍在强化,如纺纱、织物、制成品及有关产品、钢铁、金属制品等,且70%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植物油、脂、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类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较劣势进一步扩大,其中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的比较劣势自2001年以来持续扩大。而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办公用机械、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类产品由比较优势转变为比较劣势。
2013—2015年,贸易升级成功、贸易升级失败与比较优势扩大的比例为0∶3∶10。安徽省没有产品实现贸易升级。2类贸易产品因为比较劣势扩大而升级失败,且与2007—2013年一样为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和植物油、脂资源密集型产品。首次出现贸易产品由比较优势转变为比较劣势而导致贸易升级失败,且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图3 2013—2015年安徽省贸易产品比较优势的变迁
表3 2013—2015 年安徽省比较优势发生变化的主要贸易产品
4 安徽省出口产品贸易结构转型的总体特征与政策建议
4.1 资本密集型产品是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从三个时间区间贸易产品的比较优势转变情况来看,安徽省的贸易结构不断改善,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得到强化。2001—2007年有3类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扩大,1类资本密集型产品由比较劣势升级为比较优势。2007—2013年有3类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扩大,2类资本密集型产品由比较劣势升级为比较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到了2013—2015年,有7类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扩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占比达到70%。2001—2007年间尚有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劣势扩大,以后两个期间内比较劣势扩大的全部为资源密集型产品,且三个时间段内成功实现贸易升级的产品均为资本密集型产品。由于资本密集型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较高,对安徽省的贸易产品结构有积极影响。因此,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将成为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面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机,应该针对沿线国家的市场特征重新定位产业[11],以实现贸易的转型升级。深挖安徽省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同时借助资源、要素在全球的自由流动,通过投资、研发技术和新材料等途径,将原本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化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从而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联动,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同时以企业高质量的服务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需求,进一步为我省资本密集型产品在沿线国家中的竞争优势保驾护航。
4.2 劳动密集型产品是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基石
虽然比较优势扩大的产品逐渐以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但是比较劣势扩大以及转化为比较劣势的产品均没有劳动密集型产品。根据安徽省传统产业特征,贸易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成为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基石,因此,安徽省要始终以资本密集型产品为抓手,以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为基础,逐步实现贸易升级。
由于改善贸易结构、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及附加值,必然会释放大量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因此政府需要完善再就业培训、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匹配、社会失业保障等领域的软硬件和制度,与企业合作建立再培训中心,鼓励和引导失业者和低技术劳动力向中等技术劳动力转变。
4.3 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地位不断下降
2007—2013年、2013—2015年内,比较劣势扩大的全部为资源密集型产品,且均为植物油、脂、金属矿砂、金属废料,并且比较优势扩大的产品中也不再有资源密集型产品。这意味着,安徽省的资源禀赋逐渐丧失,将不足以推动安徽省经济发展,必须以资本密集型贸易产品为重心,逐渐降低资源密集型产品在安徽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面对可能到来的资源需求,安徽省需要打破区域界线,构造地域的全产业链[12]。打造跨省产业链,一方面可实现产业承接,另一方面可加强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将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加工在区域间进行合理分配,从而加强各省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竞争力,消除内陆省份在地理位置方面的不足[13]。
5 结 语
本文基于比较优势视角,分别考察了2001—2007年、2007—2013年和2013—2015年三个时间段安徽省61类贸易产品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至今,安徽省的贸易商品结构逐渐改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主要的比较优势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得到强化,且“一带一路”倡议对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较劣势扩大。因此,面对“一带一路”倡议契机,安徽省应当以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为基石,以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为抓手,降低对资源密集型产品贸易的依赖,主动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需求,逐步实现省域的贸易转型,推动安徽省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