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界大咖缘何齐聚华东政法大学?
2018-07-23祁彪
本社记者 祁彪
>>第十三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现场 孙守森 摄
2018年7月8日,校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华东政法大学突然聚集了数百名全国著名法学家、青年法学专家,涵盖了民商法学、刑法学、社会法学等多个主要法学专业,堪称中国法学界的“超级聚会”。
这到底是为什么?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政法名校的沸腾
众所周知,华东政法大学前身是华东政法学院,1952年6月由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在圣约翰大学旧址合并成立。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截至2017年10月,学校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5万余平方米;图书馆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法律文献中心,中外文法学数据库在全国法律院校中排名第一;各类在校生18000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设有21个学院(部)、160余个科研机构;法学一级学科在近两次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前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法学类项目、司法部项目立项数近五年多次获得全国第一,为我国法治建设培养了数不胜数的法律人才。
从2018年7月6日开始,已经到了暑假时间原本该宁静平和的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突然热闹了起来,陆续到来的法学大咖和青年法学家让负责接待的华东政法大学师生应接不暇,但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兴奋。
“虽然会议筹备工作的工作量很大,但是能见到这么多法学大咖,能和他们近距离接触,所有的一切付出都值了。”华东政法大学的一位学生说。
唠唠叨叨这么多,铺垫了这么长,我终于要告诉你真相了:原来这所学校将在7月8日举办以“新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创新”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
据了解,中国法学青年论坛是由中央政法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共青团中央指导,中国法学会主办的四大法治论坛之一。论坛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广大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为本,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推出了一大批有创见、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大批高质量、针对性强的对策建议,已经成为联系和汇聚法学青年人才、鼓励创新、奖掖后学的重要阵地。
那么7月8日当天的会议都有哪些精彩内容呢?
一场法学大咖和青年法学家参与的法学盛宴
本次法学家论坛分为上午的领导致辞、法学家演讲和下午四个分论坛。分论坛的主题有社会法治学理、枫桥经验与善治文化、信访改革内嵌张力、律师主持调解制度、社区预防犯罪的逻辑、民事习惯的逻辑结构等,获奖的青年法学专家就论文作报告,著名法学家进行点评。
上午的会议,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出席并讲话,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主持论坛开幕式并作总结讲话。论坛同时举行了第六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及第十三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颁奖仪式。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景汉朝,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姜伟,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振宇,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尹冬梅,中国法学会副会长鲍绍坤、张文显、王其江、徐显明、郎胜、朱孝清、任海泉,上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寅,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刘晓云,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本才,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崔亚东,华东政法大学校党委书记曹文泽、校长叶青等出席论坛。
下午的分论坛,在四个不同的会议室进行,记者在每个分论坛都深刻感受到气氛严肃而又轻松、热烈而又不失理性,不但主讲人和点评人都深入其中,就连参与会议组织的华东政法大学学生都听得入了迷。
“这么多大咖,这么多思维的碰撞,完全就是我想象中法学研究的样子,今天算是提前感受了一次,争取今后我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一位学生表示。
“枫桥经验”成最热词
作为本次论坛的主题,“枫桥经验”无疑是本届会议的焦点。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并受到几代领导人的亲自批示。
今天,“枫桥经验”被赋予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云技术、大数据等新科技被广泛纳入社会基层治理中。社会治理推动中国法学研究,锻造属于中国的社会治理范式,塑造“可对话”的社会治理话语体系。
王乐泉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习近平同志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毛泽东群众路线的伟大思想催生了“枫桥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枫桥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思想,指导、引领和推进“枫桥经验”不断发展升华,而广大人民群众在“枫桥经验”实践中,也为社会治理思想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和源泉。
王乐泉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反映到基层社会,突出表现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仅是丰衣足食、矛盾化解、安定有序,而且也包括民主参与、依法维权、社会和谐、风尚良好,共享建设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基层社会矛盾的深刻变化,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坚持科学化、现代化治理,积极推动“枫桥经验”转型升级。
王乐泉强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化,“枫桥经验”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化,有可能也有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要充分发挥中国法学会在“枫桥经验”理论总结和经验提升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引领和带动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做好“枫桥经验”的研究、宣传和推广。要把“枫桥经验”蕴含的规律性认识概括出来,为“枫桥经验”的不断丰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包括法学青年在内的当代青年要牢记紧跟党走的初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勇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奏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陈冀平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次论坛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今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对总结、提炼、推广“枫桥经验”作出部署,郭声琨同志指示中国法学会要加强研究,做好理论总结和经验提升工作。中国法学会高度重视,将总结、提炼、推广“枫桥经验”确定为2018年的重点工作之一,采取多项举措予以落实,本次论坛是其中重要一环。中国法学会高度重视青年法治人才的培养工作,为促进广大法学青年成长而打造的“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已经成为颇具影响力和感召力的特色品牌。今后,中国法学会将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砥砺前行、与时俱进,把这些学术平台办得更加丰富多彩、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