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死她的何止不靠谱的丈夫?
2018-07-23张静雯
●文/张静雯
戴女士在朋友圈留下一封绝笔书,带着一双儿女出走,一天后被找到,但母亲和孩子三人都已经不幸溺亡。很快,媒体调查出来,戴女士的丈夫何某此前已失踪二十多天,后来何某的车被从河底打捞上来,人仍旧不知所踪。
故事似乎一度要以殉情惨剧的面目收尾,直到丈夫回来了,真相浮出水面:是他制造了车毁人亡的假象,目的是骗保。瞒着妻子,是想让妻子顺利拿到赔偿金,却没想到得来了这么个结局。
这条反转激烈的时间线,让人很容易想起悬疑电影,可它又是这几天发生在湖南新化县的真实事件,残酷得让人怀疑它的真实性。
这个不靠谱的丈夫,实在可恨又可怜,只是故事不大符合渣男苦女的“经典”配置。丈夫深陷债务,妻子自始至终都表达了谅解。夫妻二人看起来感情算不错,丈夫那份试图骗保的保险,受益人也是妻子。可是回过头来读妻子留下的遗书,就知道“苦命鸳鸯”和“命运的玩笑”不足以解释这桩悲剧。
妻子的血泪字句,几乎都是在力证自己的“清白”,证明丈夫沦落到这般田地,并不是像婆家指责的那样是她的责任,相反,为了丈夫,她的信用卡还欠下几万元。说来说去,怨恨无非起源于钱。全职在家带孩子本就仰人鼻息,还被怀疑“精神有问题”。想要出门打工又被提防,被公公要求签“协议”,保证会给孩子寄回来生活费。困境之中,一地鸡毛也能把人压垮。
正在热映的电影《找到你》,也是通过悬疑手法叙事的:保姆孙芳带走了东家、女律师李捷的女儿,心焦的律师在寻找女儿的过程中,逐步发掘出孙芳苦命的经历,也揭开了她们之间的“仇怨”:孙芳的女儿患有先天性胆道闭塞,但因为长期欠费,被医院强制驱逐,而占了她女儿床位的,正是李捷的孩子。
电影口碑很不错,这完全在意料之中。毕竟,眼下卫视黄金档的电视剧,还在讴歌逆来顺受、为了丈夫儿女不惜屡屡作践自己的“娘道”,什么“抓马”都给女主角赶上了,最后还愣是忍到了云开见月明。相比之下,大荧幕的母亲形象,就真实多了,她们都谈不上高尚和伟大,面对困境的时候,都会脆弱、会无助,饱受家暴之苦、又生下重病的女儿的贫苦女人无助,在职场上独当一面的精英律师同样无助。比照现实,这显然更让人信服,现实中的母亲戴女士,悲剧色彩和电影角色一样浓烈,结局甚至更加决绝。
站在两个饱满的女性角色对面的,是让人生厌的两个男人。保姆的那个赌徒丈夫就不说了,律师的文质彬彬的医生前夫,也被塑造成了懦弱的“妈宝男”,得知孩子丢了之后,第一反应竟然是怀疑妻子为了争夺抚养权把孩子藏了起来。此外还有个次要角色,是出轨抛弃妻子的油腻富商。我猜导演是个妇女之友吧,果断站在广大妇女一边,无情痛斥各个品种的“坏男人”。
把女人的绝境归咎给不靠谱的男人,倒不是全无道理,只是解释力或许显得有些单薄。你看戴女士的丈夫就太不着调了,他荒唐的骗保举动是妻子带娃自杀的直接导火索。然而杀死戴女士的,其实不是丈夫的“死”,而是以后生活的艰辛无望。婆家似乎是指望不上,遗书中看得出来,丈夫消失后妻子就开始处境艰难,以至于闹到以死“自证清白”。有两个年幼孩子羁绊,出门务工挣钱也是个难题。
戴女士的悲剧,倒是能在《找到你》里苦情保姆孙芳的身上找到对照。没有可靠的亲人可以同患难,出身苦寒,又不像女律师一般能挣钱,在生活的意外面前脆弱不堪。她们的身后,远不止一个“错付”的男人。
女性的境遇,并不单单是性别议题。如果讨论止于控诉不负责任的男人、薄情寡义的婆家,不仅容易沦为另一种形式的狗血,多半也没啥建设性功用。
作家十年砍柴在看到戴女士的故事后,感慨如果她离开乡村,城市里打拼,或许不至于落得如此悲惨。这种观点多少有地域歧视之嫌,且单单电影里孙芳的境遇就可以反驳,但我能体会作家的仁心,他是希望这些囿于困局的女性,能找到更自由的天地,能更自主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前阵子,某地一个“新媒体村”的故事在我的同行中产生了“暴击”效果,一群农村女人被组织起来生产新媒体内容,不用远走他乡,不用被迫与孩子分离,也能实现经济独立。虽说在专业的新闻人看来,她们做的东西实在粗糙,也未必有多大的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但或许类似这样的尝试和努力,是可以改变农村女性命运的途径,至少可以给希望改变自己命运的农村女性提供一些启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