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克鲁索——道德自省下的创业英雄
2018-07-22刘含颖
刘含颖
18世纪见证了英国的全面兴起,但同时经济扩张下私欲的张扬、社会转型时期的混乱和失序,也使人感到困惑与矛盾。作为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丹尼尔·笛福在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塑造了一位不断开拓、积极进取、勤奋坚定、注重实际的创业英雄鲁滨逊。但是,这位英雄又时常流露出一种精神化的倾向,宗教忏悔、道德自省、悔罪伴随其创业历险经历,使其成为社会转型、变革时期道德寓言的代言人。
18世纪,海外贸易、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启蒙主义的全面兴盛促进了英国小说的兴起和快速发展。笛福、斯威夫特、理查生、菲尔丁等英国小说先驱在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叙述技巧、语言风格上大胆创新,造就了18世纪英国小说异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在灿若星河的小说家中,把握时代脉搏的商业传记体小说家丹尼尔·笛福毫无争议地成为18世纪英国小说特别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作品,如《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等,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以主人公的商业冒险和发家过程为主线,真实、生动地描绘了18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和新兴资产阶级自我奋斗、勇于进取、推崇理性,但同时面临巨大心理压力和道德约束的人物形象。而在他的众多冒险小说中,《鲁滨逊漂流记》备受读者推崇,成为英国小说崛起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作品。
《鲁滨逊漂流记》所获得的巨大成功,首先归功于它成功塑造了一位迎合当时读者需求,符合新兴资产阶级价值观念,表达他们意识形态和道德诉求的新兴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这一人物身上承载了多重意义和身份,他是提倡工具理性、注重实际的“技术人”;他是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改善自己生存环境的劳动者;他是勇于进取、不断开拓的冒险者;他是参与奴隶贸易,双手沾满血腥的殖民者;同时他也是一位不断进行道德自省、宗教忏悔、悔罪的创业英雄。
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典型的创业者
鲁滨逊首先是作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典型的创业者的形象存在的,这一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一)对金钱的追求与迷恋
年轻的鲁滨逊胸怀创业梦。在当时“经济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语境中,他违背父命,不甘于平稳、安逸的生活,产生了发财的妄念。正是这种逐利的驱动力使他克服了海上风暴和海盗劫持,成功在巴西开辟了自己的种植园。在巴西暂时安定下来后,依靠着海上贸易和经营种植园,鲁滨逊的事业一度颇为成功。但是,按部就班的致富途径无法满足鲁滨逊对于财富的狂热追求,他渴望“以超出事理容许范围的速度迅速发展”。因此,在别人的怂恿下,他再次远航,参与到当时蓬勃发展的贩奴贸易中,投入到超额利润的追逐中。这种不间断的、对于最大限度利润的追求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显著特征,也成为鲁滨逊实现自身理想和自我角色定位的重要途径。
在荒岛上独自生活,他似乎只能被迫停止自己的创业活动和财富梦,而专心应对岛上的生存危机。但是,他的岛上活动仍然被打上了“拜物”“逐利”和“殖民”的烙印。在岛上,他孤身一人,不存在物品交换的客观环境。但是,当他在即将沉没的残船上发现被他称作“废物”的钱币时,他脑海中强烈的、根深蒂固的金钱观却驱使他“把这些钱搬回山洞,并好好地收藏起来”,而当结束28年的荒岛生活,准备登船回国时,“我也没有忘记把钱带走”。持有典型的经济人观点,他视岛上的一切为其私有财产,他成为小岛的“领主”和“国王”,并通过“圈地”——这种颇具英国社会内涵的方式——来宣誓他对小岛的占有权,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实现着对财富的积累。
结束荒岛生活,回归社会,鲁滨逊已是年过半百。但是他对逐利、发家依然痴心不改,在数年后再度出海冒险,并最终得到了数目可观的金钱回报,完成了他所处时代人人欣羡的创业梦。
(二)情感淡漠、人际关系经济化
18世纪是大航海、大发现的时代,是启蒙主义的时代,也是工业革命的时代,牛顿、瓦特的时代。整个社会弥漫着对科学、对技术理性、对发明创造痴迷和无限崇拜的风潮。相较对理性和科学的重视,情感,特别是亲情与爱情,被推向思维的边缘,被“创业者”“经济人”视作无足轻重的东西。在创业者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契约关系、借贷关系、主从关系,非经济的联系和活动相对而言是次要的”。笛福笔下的主人公大多从小无家可归或少小离家,与父母关系疏离。鲁滨逊没有听从父母的安排,一而再、再而三地远航冒险,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多年后,当他重归英国时,双亲都已去世。奴隶佐立对他忠心耿耿,曾奋不顾身地协助他摆脱海盗的禁锢,但当他化险为夷后,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私人财产”佐立出售。在荒岛上,星期五成为了他忠实的伙伴和朋友,但是他教授星期五的第一个英语单词为“master”(主人),在两人结识的初始阶段,鲁滨逊就明确地将他与星期五的关系定义为主从关系。在结束28年的孤岛生活,重归社会后,他得以结婚生子。但是,与高度细节化描写的创业历程、荒岛谋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对于自己的爱情生活、婚姻生活、亲情关系一笔带过,仿佛不带有一丝一毫的温情。“我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可是不久我的妻子便去世了。”数年的婚姻家庭生活,他寥寥带过,仅仅强调了必要的事实和数字,真正令他魂牵梦萦的只有贸易、利润,而娶妻生子不过是他完成某一阶段的创业历险后漫不经心所进行的一场合乎情理、不算亏本的买卖而已。在鲁滨逊身上,情感的淡漠、人际关系的疏离成为他的一个显性标志。
(三)对劳动的肯定和赞扬
在创业者鲁滨逊看来,劳动是他实现财富梦的重要途径,也是他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我满足的重要源泉。勤勉的劳动、履行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乃是18世纪英国社会的主旋律之一,也是未脱离劳动的新兴资产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武器。资产阶级将自己珍视劳动的价值观念与新教教义加以结合,将职业、责任的概念与“神的召唤”“救赎”联系起来,使劳动“神圣化”,并使得这一观点被社会各阶层广为接受。流落荒岛后,鲁滨逊的表现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劳动观进行了完美诠释。孤身在岛使鲁滨逊远离了物品交换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创业梦和致富梦。他从残船中搬回了一些物资和日用品,诸如火药、枪支、刀具、谷物等。这些“资本”为他在岛上的创业提供了可能。在接下來漫长的岁月中,他凭借高度的智慧、坚忍不拔的意志、辛勤的劳动,在孤独中顽强地生存下来。他圈占土地、种植庄稼、制作陶器、驯养山羊、修建“乡宅”、加固“城堡”,他充分意识到“工作是生命,懒惰是死亡”。是劳动将他从恐惧绝望中解救出来,是劳动使他不断改善自身生存条件,始终维持人类社会的基本文明,是劳动使他完成了征服自然、聚敛财富的创业神话。
二、社会转型、变革时期道德寓言的代言人
创业英雄鲁滨逊的身上虽然打上了浓厚的“拜物”的烙印,追逐利润的最大化、实现创业梦乃是其不变的追求,但以“老年忏悔者”的身份展开叙述的鲁滨逊,又时常流露出一种精神化的倾向,宗教忏悔、道德自省伴随其创业历险经历,成为小说一个非常重要的显性主题。正如笛福在小说序言中所表述的那样,这本小说是“有关道德改善与信仰”的故事。主人公鲁滨逊以资产阶级创业者、冒险者、殖民者的身份,从功利化的角度解读宗教理念和道德观念,成为社会转型、变革时期道德寓言的代言人。
(一)道德自省和宗教皈依
受到18世纪启蒙主义的影响,笛福始终坚持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这种道德信条结合其清教徒的宗教观念,即信教个体可以通过冥想、自省、忏悔等方式与上帝直接交流,使得小说展现出强烈的精神化倾向。《鲁滨逊漂流记》将主人公的创业历程和他的宗教皈依、道德自省融为一体,体现了新旧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话。
鲁滨逊的道德自省和宗教皈依起始于他登岛之初。他在岛上竖起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用以标识方位,以示对上帝的虔诚。后来,他从残船中寻到的《圣经》成为其重要的精神支柱。闲暇之时,他总会翻阅《圣经》,寻求上帝的指引。他把自己违背父命,屡受磨难,视作“天谴”;收获庄稼,解决溫饱,他认为是上帝的恩赐;当他身患疟疾,恐惧无助时,他向上帝祷告,并不断反省自己。与上帝的交流,不断的自省,使他开始写起了具有“忏悔录”性质的日志。他历数自己过往的罪行,以悔罪的态度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实现了精神上的重大转折,重新衡量自我与他人、自我与自然、自我与上帝的关系。他同情失去母亲的小鹿。他把星期五从食人族手中搭救出来,并与他成为相依为命的伙伴。他对凶残的食人族充满义愤,想将他们全部杀死,但他转念一想,“我凭什么权威,什么神示,来制裁他们呢?他们不知此为过”,是宗教和“良知”改变了他。
孤岛生活使他的创业之路遭遇坎坷,却使他通过一步步的反省,摆脱了心灵上的“罪”,实现了宗教皈依,完成了自己精神上的朝圣之旅。
(二)诚信和契约精神
如前文所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极大刺激了人们对于金钱的占有欲,不断修正经济个体和社会的金钱观。在鲁滨逊所代表的经济人、创业者看来,联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要纽带并非情感,而是现金交易、契约关系和诚信原则。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个人利益以及社会的安定日益仰仗诚信精神和契约关系。因此,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以及他遇到的其他经济个体都浸润着“诚实”“守信”“珍视荣誉”的美德,整个社会也弥漫在公平交易的气氛之中。这些双手曾沾满血腥的奴隶贩子和投机者化身成了维护自身和他人利益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的“道德楷模”。
作者详细描述了鲁滨逊与曾经搭救过他的葡萄牙船长的一段交情。船长搭救他之后,又帮助他在巴西开辟了自己的种植园。鲁滨逊在出海贩运黑奴之前,委托船长经营他的庄园。在鲁滨逊缺席的数十年中,船长一直诚实地履行其代理人的职责。即使后来自己贫困潦倒,入不敷出,他也不曾生出一丝一毫侵吞鲁滨逊财产的念头。在鲁滨逊找到他后,船长倾其所有偿还鲁滨逊,并且还附上了一份详细的资产清单和收支账目。看到船长如此诚实,鲁滨逊非常感动,决定每年付给他100金币,并承诺在船长死后每年付给他的亲属50金币,作为他们终生的津贴。两人的交往代表着新型经济环境中理想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在两人的交往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绝非单纯的友情,而是双方对于彼此的信任,他们一直所秉持的“契约精神”和“诚信原则”,正是这种氛围是鲁滨逊的创业梦得以实现。
三、结语
文学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是对使它产生的时代和文化氛围的一种记录。随着工业革命和海外贸易的发展,18世纪的英国社会重商氛围日益浓厚,不断开拓、积极进取、勤奋坚定、注重实际的创业英雄鲁滨逊成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个体的理想代言人。但是,经济扩张下私欲的张扬,社会转型时期的混乱和失序,使人感到困惑与矛盾,如何平衡欲望与道德、利润与人性之间的关系成为本身怀有浓厚商业情结但同时颇具启蒙主义精神的作者笛福的关切所在,同时也造就了富有时代精神的道德自省的创业英雄——鲁滨逊。
(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道德关怀与转型时期主流社会意识的构建——十八世纪英国小说的意识形态功用研究“(项目编号:2016040502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