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物史观视域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2018-07-22王立伟

青年时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唯物史观新时代

王立伟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转化具有丰富的唯物史观意蕴,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论、社会发展规律论、人民群众观等角度出发,分别探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蕴含的哲学基础,是正确认识、分析以及解决这一矛盾的逻辑需要。

关键词:唯物史观;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哲学基础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依据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正确判断和科学抉择,蕴含着深厚的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在唯物史观视域之下深入分析和探究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论证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性和科学性,寻求化解主要矛盾的方法论,不仅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且有助于促进世界人民的大团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论的辩证分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生产力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体制不健全,国家总体水平处于不发达甚至落后状态,因此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一直沿用至党的十九大之前。如今改革开放历经十九年,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不断进行革新的过程中,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我国2017年的GDP总量达到8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政治体制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军事和外交方面不断实现突破,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在达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基础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成为必然。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论断,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已经在实现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发展到要实现强起来的阶段。以上表明,无论是十一届六中全会还是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都是基于对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的。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其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解决好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且还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其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再局限于低层次的经济层面,而是更加注重于高层次的上层建筑层面,由经济层面上升至政治层面,进一步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其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对“新时期”的发展和完善,是我国前一社会主要矛盾不断得到解决的自然结果。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论科学运用

唯物史观揭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基本矛盾是不变的,稳定的,主要矛盾是多变的,分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改变社会基本矛盾。虽然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必须认识到,我国依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此可见,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我国社会的发展依然取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新时代我国的根本任务依然是大力解放并发展生产力,必须牢牢把握住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生产力不断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等各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社会文明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发展不同步问题,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供给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更高需要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制约着我国的发展效益,因此也就决定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稳定性不排斥社会主要矛盾的阶段性。自从阶级社会产生以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就制约并决定着社会形态,但是这并不排除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特殊性。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虽然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表现,但是从本质上讲,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其主要矛盾都是社会基本矛盾以不同的形式的外在表现,不同社会的更替根本上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由此可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发展规律论的内在要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是马克思恩格斯抽象出来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社会主要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设这一根本矛盾的外化表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根本矛盾的外化表现也会随之而改变,因而就表现为不同时期社会主义矛盾的发展变化。

社会的发展决定原有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提出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就需要不断變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因此,在经济体制方面,中国共产党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体制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党政分开,权力下放,精简机构。在文化建设方面,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创造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由此可见,在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得到基本满足,进而原有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得到基本解决。

社会的发展决定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在原有的社会主要矛盾得到基本解决之后,人民的需求对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生产力在现有的基础上达到更高的阶段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因而社会基本矛盾在新时代将会有新的表现形式,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就应运而生。改革开放几十年,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精神生活层次不断提高,然而各种其他问题层出不穷,比如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地区发展不均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等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成为了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生活的所面临主要障碍,成为新时代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社会的主要矛盾就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要求变革与现阶段生产力、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由此可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发展规律自始至终都是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

四、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人民史观、群众路线的逻辑需要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生产和生产者本身的发展史,是劳动的群众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党和国家要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是人民群众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必然结果。

人民群众需求结构和需求层次的发展变化导致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说明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温饱问题,在改革开放几十年的过程中,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基本解决,我国已经总体上实现了小康。另一方面说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物质文化领域,而是要求更高的需求层次,然而当前社会的发展程度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已经变化的需求,即人民需要与社会供给之间的矛盾,它仍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密切关注人民群众需要,根据人民群众需求结构和需要层次的发展变化及时转化社会主要矛盾,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例证。随着人民群众需求结构和需求层次的发展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然也会得到解决,人们的需求和社会的供给之间可能会出现新的矛盾,因而社会主要矛盾又将会随之出现新的改变。

人民群众是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依靠力量。首先,一切人类历史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是现实的人。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會主义社会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以及社会的需要而从事一系列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必定会不断从事实践活动来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需要。其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他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生产资料与自己的劳动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需要的物质产品或者精神产品,同时他们利用自己的力量推翻落后的统治阶级,推动社会的变革。再次,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们在需求自身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诉诸于自身的力量,同样在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人民需要与社会供给之间的矛盾时,人民群众要始终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创造出满足自己以及社会需要的产品。

猜你喜欢

社会主要矛盾唯物史观新时代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唯物史观与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