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媒体记者如何寻找新闻线索拓宽采访渠道

2018-07-22杜妍佳

记者摇篮 2018年6期
关键词:报道新闻线索矛盾

杜妍佳

【摘 要】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和新闻采访的方向。本文就基层电视媒体如何寻找新闻线索、拓宽采访渠道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闻线索 矛盾 报道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十九大报告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部分中首先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而这一点中也明确了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高质量的新闻线索是前提。

获取渠道:一是来自发布新闻的党和政府的有关机关,或者是编辑部提供给记者的新闻线索。二是来自基层广大通讯员和受众提供的新闻线索。三是来自记者的发现、寻找和挖掘。四是参加各类会议,从领导讲话、会议文件和有关工作简报上寻找新闻线索。

一、当前基层电视媒体新闻线索面临问题

1.工作被动。这是当前新闻工作最突出的矛盾。被动有两方面,一指新闻多时,这里大多是逢年过节、大型会议前后,各部门预约采访应接不暇,而且非常集中,人手明显不够用;二指没新闻时,此前全员主攻时政消息以及扎堆报道,很难分配出人力、精力去琢磨一些有价值有内涵有深度的采访,一些好的线索成为昨日黄花,一些还不错的线索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磨也没有呈现出更好的水准。工作的被动直接导致让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要么自己吃到撑不见得吃得香,要么饿得饥肠辘辘时一口嗟来之食也很满足。

2.新闻获取方式老旧、单一。长久以来,一是过度依赖党政新闻主动送上门,而磨灭了新闻工作者捕捉新闻的本事和本职;二是单纯依靠这些性质单一的新闻线索,极易使每日新闻种类越来越单一,乐意看的人越来越少;三是一旦某一天没有接到任何采访通知无米下锅,让大家措手不及。如此恶性循环,新闻既谈不上新,也不被受众闻,只能是就事说事,必然弱化电视台舆论影响和导向作用。

3.采访对象不配合,信息渠道闭塞。一些部门、乡镇街、企事业单位不知从何时起,对记者敬而远之、对采访若即若离。记者打电话前去询问,要么“一把手”有事不便、要么需要层层汇报、要么神秘兮兮地问这事谁让宣传的、要么推诿这事不是我们负责你应该找谁谁谁,记者的三寸不爛之舌好不容易游说同意了,到现场后,这也不让录那也不让说,有的人居然蒙头盖脸地躲避镜头。可叹可笑。这是其中一面,记者至少用手中掌握的线索还有应对的目标。不过另一些情况就很令人惋惜。很多时候,基层有好多有价值信息,等我们真正发现的时候已是昨日黄花。产生这种情况有以下原因:一有些部门、乡镇街“一把手”不重视市本级宣传或是懈怠宣传,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相当低调;二至少地级市媒体才愿意受访,导致县级台采访时机滞后;三负责宣传的同志忽略或觉察不到这些信息的价值所在;四通讯录过时,你不知道问谁,我也不知道找谁。

4.自采走进死胡同,新闻从业者不被重视。盲目寻找、线索撞衫、靶向性不强、精准度不够、时效性不佳、开发度不够、学习劲头不足等问题逐渐暴露;手中掌握的新闻源、熟悉的采访渠道已经快被用尽,很难再起波澜;新鲜的血液不能够及时注入,逐渐把自己带入一条死胡同,新闻源面临枯竭。其二,被称作“无冕之王”的记者,很多时候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一是采访对象不重视宣传,直接漠视记者;二是采访对象应付了事心态,间接忽略记者;三是采访对象内心膨胀,戴有色眼镜,眼睛只向上看、只向领导看,将人区别对待,认为外来的和尚才好念经;四是采访对象打着某某领导的旗号,狐假虎威。

二、克服新闻线索不利局面,做高质量新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闻线索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前提,对新闻线索的发现和利用往往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数量和质量。不少初入行的新闻记者常苦于无稿可写,这通常与忽略了新闻线索的来源和未能充分利用新闻线索有很大关系。笔者认为,新闻线索潜藏在生活的角角落落,但受经验的约束,新闻记者容易与新闻线索擦肩而过,因而多看多听多问多想的方法有助于新闻记者从蛛丝马迹中“揪”出新闻。

1.采访区域网格化,一线记者固定成组,包区包片,耕好自己“责任田”。这样做的优势,一将采访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用积极的心态处理新闻;二规避寻找线索的盲目性,避免相互撞车;三打有准备之仗,配发稿件有更多选择,减少同一天同性质新闻一起播出概率,活跃荧屏;四精耕细作既可以增加学习的系统性,又可以保持同采访对象的长久联系,尤其能够确保报道的连续性。

2.获得市委宣传部门支持。下发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其在市本级电视媒体的上镜率,提升各处宣传意识和工作紧迫感;重视各处通讯员队伍建设,完善通讯录,建立通讯群,要求有所有部委办局乡镇街主管领导、分管宣传领导、具体负责同志联系方式,打通新闻部门与其他部门、记者与相关人员信息壁垒,形成无障碍沟通渠道。

3.加强新闻从业人员学习主动性,提高从业水平。注重知识积累,各行各业的知识门路,即便不是成竹在胸,也要略知一二,只有成为一个杂家才能和采访对象交流到“点”上,有利于后期创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善、检修好各种采编播设备,服务新闻报道;提供各种形式学习、交流机会,避免闭门造车,随时储蓄好个人能力账户。

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曾说过:“消息来源是记者生命的血液。”作为一名记者,不应把脑袋长在别人头上,不应满足当“派工记者”,而应当把生活、活动当作新闻的源泉,从中不断地获取新闻线索。

(作者单位:开原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宋品新.新闻写作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2]张骏德、周红丰、魏少华.新闻写作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刘海贵. 当代新闻采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报道新闻线索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广播媒体在非自然灾害报道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电视台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有效途径研究
新闻线索的筛选与运用
做发现和甄别新闻线索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