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一则
2018-07-22
如何看待 “大德必得其寿”这个说法
四川省德阳市读者蒋学侠:咱们老年人都知道一句话 “大德必得其寿”,就是说,道德高尚的人能够长寿。可我最近对这句话产生了怀疑。我们活到这把年纪,可以说阅人无数,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有许多道德高尚的人并没有长寿,而某些高寿者却是缺德之人。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所以,民间有谚云:“好人不长在,祸害活千年。”那么,贵编辑部对这个问题如何看?
编者:首先,须旗帜鲜明地表明我们的态度:我们做《长寿》杂志,对“大德必得其寿”这句话是推崇和倡导的,这是我们一贯的观点。应该说,这句话对老年人而言是有积极意义的。品德高尚之人,宽厚、善良、襟怀坦白、欲求低,故而能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免疫系统功能便随之增强,使抵御各种疾病侵入的能力提升,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感染性疾病的概率就低,这当然有利于身心保健。而且,大德之人因宽厚待人,故而人际关系和谐,没有仇恨之人,每天会感到温暖而愉快,精神上平静和舒展,从而使人的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等功能总是处在最佳水平。这就为高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实践上看,许多百岁老人都是性情温和,宽厚慈祥,喜助人为乐,不苛求于人,因而获得高寿的。很难想象,一个自私自利、缺德无耻、遭人唾弃、人见人恨的人能够健康长寿。近年来报道的一些贪官,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贪污受贿,沉湎酒色,胡作非为,做了坏事后又整日提心吊胆或内疚、焦虑,甚至听到警笛声或敲门声就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这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使大脑皮质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定会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功能失调,容易诱发各种疾病,怎能高寿?所以,我们推崇这句话,是希望让全社会的人都来向 “大德之人”看齐,引导人们都来做“大德之人”,而不要做坏事、当坏人。
不过,同任何事物一样,对这句话也不能绝对化。“大德”,只是具备了高寿的精神基础,最终不过是获得一个“心理平衡”的功效。虽然这很重要,但尚嫌不够,还需在养生保健方面下一定的功夫。须知,长寿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多方面的因素才能获得,精神基础加养生保健,甚至基因,这几者相结合,才“必得其寿”。否则,缺少任何一方面,健康长寿就会大打折扣。近些年报道的一些英年早逝事件,究其原因,没注意养生保健是根本。这些人,论才,那是社会精英;论德,形象都是正面的。唯独健康方面,他们忽视了,有的是患了严重的心脑血管病,有的是患了恶性肿瘤,以致造成不治。这从反面告诉人们,在修德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保健,除了基因不能改变外,在睡眠、饮食、运动、心理等各个方面都加以注意,庶几才能获得高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