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效能性
2018-07-21李曙光
李曙光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在育人方面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在实践活动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学效果始终不够明显。如何增强综合实践活动的效能性,使其在立德树人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就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教师的素养和专业能力、课程的来源和构建等方面谈了一些觀点和做法,其目的是为了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性品质,使综合实践活动从浅层体验走向深度的价值构建,从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方法和策略效能性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其重视程度前所未有。2017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为各中小学的必修课,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正在日益凸显。但是,自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存在的问题很多,实践育人的效果还不尽理想。本文试图从这门课程在基地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就如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能性做些探索和思考。 [1]
一、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正如人所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课程中的浅层次体验,课程的碎片化、游戏化、课程意识的虚无化等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缺少根本的价值体认,意义感、自我感和效能感难以达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无边界”的课程,要求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可以在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下展开。课程开设的空间广阔了,但课程的自主开发,带来的弊端也不能小觑,具体表现在“五重”和“五轻”上,即:重资源,轻课程;重喜好,轻建构;重孤立,轻整合;重过程,轻评价;重新鲜、轻常识。资源的轻率引进,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校长的喜好,造成教师困窘和倦怠,一味的求新求变,让基地缺了一份坚守和沉淀。这种种问题和挑战,其实都是在“效能”上出了差错,只做表面文章,不去深究实践育人的真谛。只有克服这些不良倾向,才能让综合实践活动的效能性真实发生。[2]
二、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效能性的方法和策略
1.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
教师的教育品质决定着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实践课程。教师发展的力量,是专业的力量,更是心理的力量,教育的高度永远与教师的境界同在,教师的自觉状态,才是教师发展的最高境界。[3]
那么在现实情况下如何让教师达到这种状态和境界呢?
(1)要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包括培训学习、教学论坛、实践课程教学观摩、教学设计交流评比、建立线上线下网络交流平台,总之,为教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
(2)重点培养,以点带面,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基地要善于发现有潜质的教师,并将其作为定期培养对象,帮助他们不断打磨课程,为他们提供各层级的参赛机会,让他们在实战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让教师在科研中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律,活动方式、指导方法、评价措施,加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用科学思想、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武装头脑。
(4)建立科学的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学校、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让实践课程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是学习真实发生的原动力。从课程的来源上,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让实践课程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1)做好调查 哪些是学生喜欢的课程,哪些是学生觉得没有意思的课程。喜欢的课程继续保留,并让它锦上添花;不喜欢的课程,如果是太陈旧,缺乏时代感,没有生命力,同质化严重,就要考虑存留问题。
(2)征集学生喜欢的课程。渠道来自于教师、学生和专家。专家和教师提出的课程也要得到学生的检验和认可。
(3)加强学校课程的领导力、规划力和执行力,设法找出我们学校独特的课程来,新颖而有价值。
(4)做老师自己喜欢的课程,打破本课程局限,开发新课程。然后由学生评判。说到底是解决好“意愿性”这一核心问题,唯有达成师生间全力合作的你情我愿,实现双方拓展延伸的一致性追求,触发彼此共同的兴趣点,才能实现师生认可的愿景和价值。
(5)学生自主选课,可以学期初下发活动计划附上课程及说明,让学生在来校之前就选好自己想上的课,如果有的课程学生选得少,那就倒逼教师反思,是不是这门课该到“下课”的时候了。
3.用“四真”理念引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构建,实施深度教学
郭元祥教授在提到深度教学时说:我是基于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观提出“深度“深度教学”是对知识的追问、对学习的追问以及对当下课堂教学乱象的反思提出的。我认为只有教学建立在“充分的知识广度”“充分的知识深度”和“充分的知识关联度”基础上,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的发展价值。”,其实深度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意义感、自我感和效能感。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深度教学呢?笔者认为实施深度教学要做到“四真”,即:真问题、真实践、真体验和真效能。真问题一定是在实践过程中自觉、自动、自发生成的问题,其核心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实践就是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真实践是学生手与脑的完美结合,其目的是为了求真知。真体验要在真情境下进行,唤醒内在的求知欲望,激发感知兴趣,达到一种心领神会的境界。真效能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感”——意义感、自我感和效能感,要经过理解、体验、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知识、技能、态度、方法、情感上有所收益,内心充满愉悦感、获得感。[4]
总之,要想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能性,除了文中提到的教师素质、课程设置、深度教学影响因素外,还涉及到其他因素,比如课程的设计与评价问题,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教学的真实情境问题等等。但核心还是要提升课程的品质,也就是要提升课程的教育涵养和发展功能,让综合实践活动从浅层体验走向价值构建。
参考文献
[1]2017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2]郭元祥,沈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培训资源库》
[3]陈树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论》.
[4]陶行知.《中国教育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