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商务市场模式下数字展馆的发展

2018-07-21孟颖

青年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故宫信息化

孟颖

摘 要:在这个经济、科技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不论是发展较久的非盈利的永久性机构—故宫博物院,还是刚兴起不久的商业化数字展馆,都是展馆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见证,本文通过对传统博物院(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及新形态的数字展馆(以《新印象莫奈—时光艺术展》为例进行比较研究,加之對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研究,探索美术商务市场模式下数字展馆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数字展馆;信息化;多媒体感应技术;故宫《新印象莫奈—时光艺术展》

一、数字展馆概念和技术支持

(一)数字展馆信息化的概念

1、数字展馆:是集各种多媒体展览展示系统为一体的综合展示平台, 包括多种互动多媒体展示系统。

2、“信息化”:是指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利用、传播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所产生的各类信息,其中主要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着眼点在于信息本身。展览馆的信息化建设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体展览馆的信息化建设,主要着重点在于利用计算机,还包括展览馆建筑本身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是虚拟展览馆的建设,则完全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存在的展览馆。

(二)数字展馆的技术支持

数字展馆中使用的技术目前主要是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 技术,是将客观上存在的或并不存在的东西,运用计算机技术,在用户眼前生成一个虚拟的环境的技术。应运而生的有3D StudioMax、Virtual Reality Platform 等软件。

二、数字展馆信息化在现实中的应用

(一)故宫数字展馆信息化

故宫数字展馆信息化的进程可以看做是从实体博物馆向数字博物馆,再到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虚拟博物馆的发展,其体现在众多方面。例如故宫影像数据库的建立、宫殿数字模型的建立、以及在互联网平台为前提下多个app的研究开发等,都将故宫博物院更形象立体的展现在普罗大众的面前,让世界各地学者和游客都可以通过电脑在数字时空中任意漫游。1、故宫影像数据库的建立

此项建设是自1998年底开始至1999年8月底数据导入完成,该影像数据库保存了五万余张影像数据,这个系统在当时就提出并运用了数字影像色彩管理和多规格文件包等概念。此此故宫影像数据库的建立标志着故宫博物院院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信息管理电子化系统基本建成。

2、建立“数字故宫”的构想

2000年10月31日,中国故宫博物院和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在日本东京签订了《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合作协议书。于2001年7月16日故宫博物院国际互联网站正式开通。网站开通后涵盖了极其庞大的藏品数据库,在资料搜索部分,已经可以用关键词的方式搜到任意一件藏品的数字采集信息,并以图文展示的静态组合为主,还没有虚拟展示的信息。

故宫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将博物馆的数字化从构想变成了现实。明清宫殿8700余间,收藏文物近白万件的故宫,正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3、“虚拟紫禁城”的创建

2006年6月16日,IBM公司与故宫博物院联合启动“超越时空的紫禁城”项目。在这座虚拟的宫殿中,有建筑模型、文字介绍以及实景照片。虚拟紫禁城还有一套3D浏览模式。在游览模式中,通过鼠标拖拽,任意地浏览整个建筑的角角落落了。

“虚拟紫禁城”的创建,实现了博物馆的数字化到数字博物馆的转变。

4、“数字故宫”APP开发

APP的开发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为无法到场的观众提供更完善的数字服务。在2013年5月,故宫博物院推出了首个iPad App《胤禛美人图》,可以全方位360度互动观赏宫廷文物藏品、深度背景知识和高清大图。

在2014年6月,故宫博物院推出第二款iPad App《紫禁城祥瑞》,之后故宫博物院先后上线了《胤禛美人图》、《皇帝的一天》、《紫禁城祥瑞》、《韩熙载夜宴图》、《故宫陶瓷馆》和《清代皇帝服饰》等多款App。

在2014年7月,智能导览应用——掌上故宫正式上线。在2015年4月, 《故宫陶瓷馆》iPhone应用正式上线。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创新的交互设计的结合,为博物馆在藏品展示、导览、观众开发等方面开创了新的用户体验。

通过全方位的信息化手段,让故宫文化得以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5、故宫数字化的现状与成果

a文物影像数据库。运用数字影像管理系统完成影像加工到储存利用,操作方式有两种,一是将文物与建筑拍摄成精修数字影像,二是原胶片转换PED格式,在进行加工转换成TIFF格式精修数字影像。完成后进入“影像资源检索系统”。使无序的原始数字影像变成信息管理系统中有序的二次信息,方便管理系统后期的储存、检索、传递和使用。

b古建筑数据库。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古建筑测量的数据,研究了两种符合中国古建筑构件特点的三维模型构建方式。已先后完成了太和殿、太和门、神武门、慈宁宫和寿康宫院落五处古建筑的三维数据采集、加工和整理存储工作。大幅提高了古建筑测绘的工作效率。

c古建筑木构件树种数据库。开发工具使用的是ASP.NET+SQLSERVER。数据库的构建内容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单体建筑名称;②木构件名称、位置;③木材的显微构造特征、木材三切面照片;④木构件的树种、树种分布物理力学性质等。

d音频广播的数字化。故宫的数字化广播使用Meida Matrix媒体矩阵软件包。从2002年正式开播,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化播出,远程计算机实时监控,根据游客数量调节广播的音量。

故宫数字化是近年来传统数字展馆信息化的重要代表。而《印象莫奈—时光艺术展》则是国内兴起的新型的数字展馆商业模式。如果说故宫的全景虚拟漫游代表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那《印象莫奈展》所带动的数字展馆信息化是一种新型的商务市场模式。

(二)《新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

1、《新印象莫奈—时光印迹艺术展》的概况

“新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是2016年由深圳市小橙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独家引进的,通过多媒体感应技术,展出莫奈400多幅珍贵名作,让其作品不再作为单纯的艺术孤立存在,而将其一生以默剧的形式呈现出来。展览从莫奈不通人生阶段的经历出发,通过对莫奈不通人生阶段的成长来对艺术进行阐述。在展区之中主要分为了八大主题展馆,从莫奈大师的启蒙创作期,到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邂逅爱情,继而创立了印象派;从被排斥到炙手可热,最终成就了印象派的传奇。同时还有莫奈的系列名作,《睡莲》《日出·印象》《撑阳伞的卡米尔》等进行展出。

2、《新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的技术支持

该展览所使用的系统主要采用了光学显示系统以及3D软件,利用这些软件来合成出拥有强烈视觉效果。虚拟现实化技术主要应用了VR虚拟、现实技术以及交互控制技术,并且首创了交互式虚拟现实化技术。虚拟现实化技术,能够立体的、多角度的、逼真的为观众呈现出展览对象。同时给参观者带来刺激新鲜的视觉享受,让参观者在神秘的氛围中接受展览对象。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全新的美术信息化商务市场模式

在多媒体数字展厅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当中,各种新技术、新形式逐步为人们所认同,数字化的展厅具备了更大的信息内涵与吸引力,并且在深度挖掘展览陈列对象所蕴含的背景、意义,为观众带来视听等多维度娱乐的同时,也大大传播与提升了品牌的價值。构成了全新的美术信息化商务市场模式。

4、《新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的社会影响

新印象莫奈展通过利用多媒体、灯光、音效等多重搭建的布展方式,将印象派作品的特点放大,让每一幅画作的细腻笔触都能通过震撼的大屏纤毫呈现。展览是以全新的数字科技形式展示了人类美术史上的瑰宝巨作,脱离了传统的静态美术教育形态,带给观众更震撼、更直观的体验,这不仅是一场经典美术大作的欣赏,更是美术的革命。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故宫数字化进程中取得的发展成果进行梳理和研究,展现了现代化数字展馆信息技术在传统数字展馆中的应用和影响。同时,通过例举《印象莫奈时光—艺术展》这种新型数字多媒体展馆的概况、商业模式以及在社会上的影响,让我们看到了数字化信息系统在其中的可实现性,为我国新型数字展馆的开展提供了先行实例和参考依据,并随着科学与艺术不断地完美融合,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美术商务市场模式下数字展馆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快。

参考文献:

[1]石秀敏.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保护及利用策略研究——以故宫博物院威力.[J].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部,2004,21(1).56-58.

[2]徐虎.数字化的故宫[J].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第3期.

[3]翟群.故宫与日本合作研究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J].中国文化报,2015年11月3日.

[4]单齐翔.探索故宫特色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之路[J].中国文化报,2015年2月9日.

[5]陆颖娟.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2015年5月.

[6]徐彩兰.故宫的影像数字化管理[J].中国文物报,2009年12月30日.

[7]王莫.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故宫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研究[N],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年第六期.

[8]刘玉文.基于VR技术的三维数字展览馆的设计与实现[J]蚌埠学院学报,2016年6月,第五卷第三期.

[9]王磊.基于WEB的三维虚拟数字展馆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5年5月,第25卷第5期.

猜你喜欢

故宫信息化
你好呀故宫!
雪中故宫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梦回故宫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故宫大探索
宝岛上的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