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实施的策略
2018-07-21聂娟
聂娟
摘 要:美术是小学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学科,良好的美术教学质量,对于小学生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但是从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情况来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学教育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希望能对小学美术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在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小学教育过程中更是如此。美术学科是小学教育实践中的重点学科,良好的美术教育质量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障碍。因此,深入分析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有效的实施策略,对于促进小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1]
一、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时应该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1.保持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趣味性的知识学生会很容易接受,而单一枯燥的知识,学生在接受过程中就会出现一定困难,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处于成长关键阶段,又面临较为严峻的升学和考试压力,各方面的能力也还未完全形成,综合素质可能相对比较薄弱,而小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没有美术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吃力,如果课堂学习过程中再缺少趣味性,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课堂知识学习的不好,教学质量的提升就无从谈起,这样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可能会使小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美术教学的深入开展。
2.及时了解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小学生能力养成的关键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有效的培养小学生各方面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说,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依靠的是教师的有效引导,而在引导过程中保持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体系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上普遍缺乏互动性,学生与老师之间很少会有一定的互动和交流,尤其对于美术这样的学科来说,课堂互动对于提升教学有效性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想切实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该注重课堂互动,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为基本原则,强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这样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提升美术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提高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灌输式教育一直是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这种灌输式的教育完全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单纯的想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却忽略了学生的主观体验,并不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能力更是毫无益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忽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所以,在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设计,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实现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1.对美术教学计划进行重新调整和优化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课程设计的合理优化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条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成课程容量的最大化,课程效果的最优化,必然需要在课程设计上匠心独运,精雕细琢,将课堂教学做出质量,做成精品,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在研习教材内容和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美术水平和理解能力进行客观有效的调研,做好二者的有机结合,发挥课堂教学在细化教材内容、深化教学效果上的作用,同时,要注意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始终树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与审美能力三个维度的要求,让课本延伸出更为丰富的内涵。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不应将眼光只投射在课程实际上,还要关注美术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只有让二者相互契合,才能找到课程发展的增长点。做好产生式教学策略与替代式教学策略协调发展的工作,从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对传统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2]
2.制定科学合理的美术教学评价机制
在传统教学实践中,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途径就是期末考试,但是由于考试频率较低,不利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也是影响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学评价机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促进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小学美术教学同样也不例外。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学校应该及时建立健全科学的美术教育评价体系。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育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评价机制制定的过程中,老师也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以便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除此之外,教学评价应该经常进行,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旦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就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从而保证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老师对于平时表现优秀的小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一方面能够鼓励小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美术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对其他小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为后续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结语
终上所述,美术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学科,对于小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不断创新和改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从而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形势的发展。[1]
参考文献
[1]刘利利.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4):159-159.
[2]吴菲.关于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相关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4):161-162.
[3]杨淑伟.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元素的渗透思路[J].考试周刊,2018(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