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到像一道彩虹一样,知道青年前进的方向

2018-07-21张娜

北京青年周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店铺年轻人设计师

张娜

他被全球网红争相追捧的打卡圣地“粉红墙”。展览中不仅无需倒时差就能get粉红墙观光照,更有超级福利——巨型粉红万向灯+Paul先生的专属招牌便利贴“Everyday is a new beginning”让观众可以尽情凹造型。

Paul Smith的第一家店,名为“Paul Smith Vetements PourlHomme”。店铺面积只有3米×3米,甚至连可以通风的窗户都没有。Paul笑称道:“或许它都称不上一家店,只是一个房间而已”。

Paul Smith的妻子Pauline Denver,对他的时尚事业功不可没。Paul的第一家店铺,是在当时还是女友的妻子鼓励下开张。接下来的二三十年,学时尚设计的妻子始终是他事业上的好伙伴,协助Paul Smith在时尚设计领域打下一片天。

一条叫做Homer的阿富汗猎犬,它在店里的时间比Paul和妻子的时间还要长,是名副其实的店长。据说当年在店铺中,Homer的受欢迎程度可是远远超过了设计师本尊……这一段一段的佳话,从历史中缓缓走来,而眼前的Paul Smith高挑精神,目光炯炯。他做这个展览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勇敢追寻梦想。在他“降临”北京的那一天是一个周四,设计师王羊这样形容与之的邂逅,“周四被Paul亲脸颊了好开心要飞起,跑跑(paul)对粉红色的大波运用也是非常符合憋不住的粉丝脸”。

年轻人王羊在伦敦修的社会人类学本科,在巴黎修时装设计研究生。

老先生Paul Smith这样描述自己的办公室——塞满了各式各样的物品,有从来未用过的桌子,因为桌子永远是饱满的状态。许多是在世界旅游的纪念品,是能够引起我兴趣或者让我觉得好玩的小物件,这间办公室等于我的大脑,任何事物都能激发起新的想法,并成为新系列新店铺设计的灵感来源。

展览中重现了Paul Smith先生当年位于语丁汉Byard Lane的第一豸店铺,Paul希望借此让大家感受到再小的开始也会有蜕变的可能。

正在老先生讲述自己办公室的场景的时候,年轻人小声问旁边的英国设计博物馆总监Deyan Sudiic先生,“所以他的办公室被搬空了么?”这位老爷爷笑了,是一个缓慢又神秘的笑容,他说“哦,不,我们眼前的这些只是汪洋大海里的一小杯水。”Paul Smith的工作室与他全世界每一间都长得不同的商店一样,是10Corso Como和曾经的Colette Paris这两间世界级精品店构成初期的灵感来源——不仅仅销售服装,更要用视觉的方式进行某种叙事。

年轻人面前是被重现的,Smith先生的,堆满了东西的,一层一层的堵满了东西的办公室。其实与其说是办公室,这个画面更像一个有品位的、异常昂贵和极度廉价的物品无规则堆在一起的玩具店。

可能被这些东西完整地包围,才能像Smith先生一样流畅地对视觉元素进行拼接和运用吧,把这个世界上所有喜欢的东西从普世价值中摘取出来,都堆在面前,让它们重新与彼此产生联系,形成一种新的逻辑。这就是在年轻人印象里的Paul Smith品牌一直都在做的,一场精彩的文化概念异位拼贴游戏。

年轻人愿意用自己喜欢的一本书中的趋势来形容老先生——1930年,一位叫做George Mikes的匈牙利出生的记者搬去了伦敦。他的《如何做一个外星人》(How To Be An Alien)在1946年出版,到1966年的时候就已经卖掉了超过三十万本。

外星人这个词,在这里指的是任何不是英国人,却住在英国的人类,书中给予了详细的在英国生存的指南,话题包括:如何严肃的讨论天气;一天要喝多少次茶才显得有教养;以及为什么显得太聪明是一件没有礼貌的事情。这是一本关于英国绅士和夫人们特有的,极度干燥的幽默感的书,而这本书在当地被追捧的程度也证实了英国人极强的自黑能力。

关于Paul Smith的一切都让年轻人想起这本书里的,有模有样又轻轻松松的老式英国绅士。

从1970年到现在,他一直在做男士西装,一两年前有记者问他,如何看待当下环境中“西装的死亡”,他说“这都是胡说八道,如果你坐飞机的时候,机长穿了一身GAP跑出来,你相信他会开飞机吗?大家结婚的时候总是要穿西装的,我又一直在做西装,哈,我其实是身在婚庆行业。”

作为一位老派英国绅士,Paul Smith在传统裁缝限定的框架中,使用自己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和洞察力,从而解放了八十年代男性黑灰色的职业衣橱,印花和鲜亮的颜色在男装上的大规模运用是Smith先生对这个世界作出的极大的贡献。他为当代人们的自我表达提供了更多的选项,最终做到的,是带给人们自由。

“我高度景仰所有给这个世界提供自由,还能自黑的人。”年轻人王羊说。

这势必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老先生的幽默感一语惯之,持续了整整48年,“这一个展览是为了给年轻人鼓励,”谁会拒绝成长成为一個丰厚又有趣的人呢?而Paul Smith,这位老先生自己,仍然将人生视为一场每天可以重新开始的游戏,拥有自由的力量,开放地去拥抱所有你热爱的事情,所有诚实的事情。他在《保罗-史密斯世界巡回大展》的最后留下了一张便签上面写着“Everyday is a new beginning.”并且在文字下面画了一个太阳。

Q&A

Q:《北京青年》周刊

A:PauL Smith

Q作为英国乃至世界非常重要的设计师,你最初是怎么与艺术、设计结缘的呢?

A这完全来自一场意外。青少年时期,我的真正理想是成为一名职业赛车手,但是17岁时的一场交通事故让我认识了艺术系的朋友,从而开启了设计之路。另外,我要感谢我的太太!走进今日美术馆2号馆面向的第一个展区“the first shop”便是我和我的太太于诺丁汉开创的第一家店铺,在这里,我开始学习剪裁知识,并于1976年第一次以“Paul Smith”命名发布了自己的第一套男装。

Q你希望你的展览为观众带来怎样的观展感受?

A我希望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这也是为何我选择将发布会在咖啡厅而不是在展览现场举办。在我看来,观众走进展馆,是为了更好地将这个充满创意与惊喜的魔力盒子打开,用自己的视角去探索、逐渐揭开设计背后的思想,去感悟谜底本身。前来观展的朋友不妨保持着一颗好奇心,推开创意的大门,去感受、寻求真实的魔力。

Q1970年,你在诺丁汉开了第一家店铺,那时候你在售卖什么东西呢?都有什么人来呢?

A那你应该知道,我们的那家店每周只开两天,所以没有很多客人,也不是很忙碌,来的都是我们的朋友。那时候的设计是我和我妻子共同完成的。

那时候我很愿意跟我的客人们聊天,去了解他们的个性,那是最早期,现在很难了,你知道,因为我们现在在73个国家有店铺。

Q大概什么时候开始你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设计师的?你的展览给人们带来哪些启迪?

A大概是开了那家小店的六年之后,之前我是做自由职业的,做一些摄影、和设计之类的工作,六年之后我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开始设计自己的系列了。第一个展示在巴黎一个酒店的房间里。开始像设计师一样去思考去感受去体验,你知道现在的设计市场非常的拥挤,有如此多的设计师,所以必须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必须要有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必须要善于学习和观察了解市场的走向,了解其他设计师在做什么。

和minicoooer创造出一道道彩虹。

这个展览可以让其他设计师、让想要成为设计师的年轻人们提供一些思考。大部分品牌都在展示一些服装的历史以及品牌的历史,我的展览更多的是展示工作室是什么样的,服装秀是怎么完成的,这是一个开诚布公的展览。

Q你觉得你现在受众和之前的区别在于?

A在最近20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变化了,现在通过网络、通过社交平台就能够看到巴黎、纽约,全世界的设计师在做什么事情,而之前人们只能通过杂志或者报纸来了解这些讯息。

Q你是最喜欢设计男装还是设计女装,自行车、汽车这些跨界合作的项目对你的吸引力是怎样的?

A我觉得我设计男装更加自然,因为我本身是一个男士,我是设计男装出身的。另外汽车、自行车以及设计相机这些也是非常有趣的,因为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设计规则,不同的设计理念,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研究,这也是吸引我的地方。

Q你曾经说过,“逻辑是可以预测的,但是设计师需要换个方式去思考”。

A你必须要学会我们所说的横向思维,看到别人怎么做的,然后进行思考。同时也要考虑实现目标的其他的路径,这也就是另辟蹊径。

Q听说你很喜欢拍照,每当有灵感的时候还会用小纸条记录下来,可以给我们展示一下您最近的拍摄和灵感纸条吗?

A我深信一点,你可以在任何事物中找到灵感。无论是高雅艺术,还是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灵感都随时蕴含其中。比如在我的工作室里有很多和灵感相关的东西。脚踏车、资料夹、玩具……我希望将每一件值得纪念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收藏品。摄影与随时用“小纸条”记录灵感是另一种留住创意源泉的方式。

Q你最喜欢的艺术家电影导演都是谁?

A我喜欢亨利-马蒂斯,因为他是一位真正的色彩大师。我也喜欢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些电影导演,他们的作品都非常具有风格化。我喜欢不同时代的建筑,也喜欢把古代建筑和当代建筑融合在一起,这在很多古老的欧洲城市中随处可以见到,我也会把这种融合会体现在我的店面设计当中。我喜欢把新东西和复古的东西混搭到一起。

Q你觉得什么是美?

A有一句话,不知道中文里有没有,就是“你见到的才是美的”,那不是显而易见的美丽,而是说明美在观看者的眼里,可以是匠心、可以是自然,也可以是一段自然而然的關系。

我们都想拥有他的玩具!

在老先生看来,他的受众处于不断变化当中,而年轻人眼里Paul Smith已经网红了四十年了。年轻人最早认识Paul Smith是在服装店里,那时候社交网络还没有如此发达,人们通过去店里真正的体验和触摸而产生共鸣,继而成为粉丝,天啊,多少年来Paul Smith是如此不同,他的店铺也是如此的另辟蹊径。现在来看,这位老先生,在彼时完全符合当下的所谓“网红”的特质,先锋、具有辨识度、易于分享、漂亮!

演员熊乃瑾有趣的人才会做有趣的事情

Q&A

Q:《北京青年》周刊

A:熊乃瑾

Q你怎样看Paul Smith的展览,其中最打动你的环节是哪一个?

A最打动我的是Smith先生与他的家庭的关系,他一直强调妻子是最最重要的一个人,他也曾经以父亲带来的灵感进行创作,父亲送他的相机让他打开新的天地。他是有多面性的,不是在表达自己的设计有多么酷,而是在传递给我们一些生活的经验和灵感,他有很棒的人格,一个非常懂得感恩的人。他感谢别人赋予他的生活灵感、创作灵感。

Q你怎么看Paul Smith的设计,他的有趣之处在于?

A就像是一道道彩虹一样,非常的缤纷,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品牌,我之前买过他的西装和鞋子,生活化,也风趣。Paul Smith的店铺每一家都有着不同的风貌,过去的拎出来仍然是时髦的,引领风尚的。他最有趣的是这种变化,他一直在突破自己,一直在我们的生活细节里面寻找这种突破,寻找趣味。我觉得有趣的人才会做有趣的事情,才会不断地被大家追捧,才会让大家去解读他探索他。

Q你怎么看时装和艺术的关系?

A我觉得艺术和服装应该是艺术是一个大的范围,服装和艺术分别是一个小的别类。

像我之前做自己的品牌的衣服的时候。我每当去了好看的美术馆。我都会把我喜欢的颜色,我喜欢的图案,或者说我看到某一张画或者一张海报,我会把它拍下来放在我的手机里。等我下一次再要做新的衣服的时候,找到我当时的一些感觉和感受。

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去喜欢艺术啊,服装和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找到自己喜欢艺术也好、时装也好,找到自己欣赏的文化。这是一种消费升级。

Q你怎么看北京最近涌现出这么多好玩的展览?

A北京忽然涌现出这么多好玩的展览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就像我之前常去欧洲去美国看一些当代的美术馆、古老的博物馆,现在热衷于在北京看各种展览,这说明在这个城市中生活的人,越来越在乎自己,人们在思想上有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积极去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希望自己有独特的品味。

设计师王羊

这些非常厉害的老头,永远都很端正,走到哪里都像棵大树一样有根扎在地上

Q&A

Q:《北京青年》周刊

A:王羊

Q你最喜欢Paul Smith哪个阶段的设计?为什么?

A所有的有价值的表达工作者,都在用一生的时间讲同一个故事。鲍尔曼-黑塞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内向的年轻人的修行,海明威讲的是如何用雄性激素掩盖柔情似水,Westwood一生都在政治朋克,那Paul Smith也是一样。Paul Smith从头到尾,讲的都是一个英国绅士顽童的故事。

Q你觉得Paul Smith身上最有趣的特点是什么?

A伦敦、洛杉矶、东京、台北等等城市之后,北京今日美术馆的这一场,已经是Hello My Name is Paul Smith世界巡回展览的第N站了。Smith先生还是非常认真地,偶尔讲个笑话地,在每一个场景前面讲解。我的意思是说,他的陈述听起来,并不是背诵一段已经被重复过无数次的台词(虽然一定已经说过很多次),而是口从心,心从灵的一种表达方法。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搜索又阅读了很多篇几十年以来对Paul Smith的采访,找到的最早的一篇是英国Independent在1999年的一篇报道。那时候他的公司已经开到了各个国家,离被女王授爵也只有几年之遥。从1999年到2018年的采访,每一次他总是有耐心的,开着玩笑地,认真地回答着大家重复了几十年的问题。像是一个谦虚的文化传教士。那天展览结束的时候,我强行去前面送了一个破布袋子给Smith先生,他拿过来问我要不要举着这东西照照片,说谢谢,然后手揽过来碰脸颊亲了一下空气。我突然想起来几年前有一次采访到了原研哉,见面的瞬间他从凳子上站起来,拿出名片双手递给我。这些非常厉害的老头,永远都很端正,走到那里都像棵大树一样有根扎在地上。但同时,他们又都很谦和。可能创作者的工作,除了创造之外,还有普世教育的传播部分吧。

Q你最喜欢Paul Smith哪个阶段的设计?为什么?

A我觉得,所有的有价值的表达工作者,都在用一生的时间讲同一个故事。鲍尔曼·黑塞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内向的年轻人的修行,海明威讲的是如何用雄性激素掩盖柔情似水,Westwood一生都在政治朋克,那Paul Smith也是一样。Paul Smith从头到尾,讲的都是一个英国绅士顽童的故事。

Q你觉得是什么成就了Paul Smith?

A在設计师品牌被像足球明星一样买来买去的年代,Smith先生依旧拥有百分之六十的公司股份。15年为了不让品牌被彩色条纹所定义,深知这种短暂的商业成功会导致迅速的视觉疲劳,而致使品牌价值被消耗,他一夜之间取消了价值千万的彩色条纹带来的生意。2016年初接受采访,他说时装行业的过量生产变得过于高压,设计师都在“疲劳驾驶”,已经变成一种疯癫的状态。于是他将品牌的12条线重新整合,旗下现在只有Paul Smith和PS by Paul Smith两条线,清清爽爽。

对于70年代开始创业的Paul Smith来说,这可能是一场平衡感练习。对于个人的、艺术的以及大众化和商业化的,这四点中间的平衡感练习。偶尔往前跑跑,没事儿向后开两米。

Smith先生成功地找到了相对平衡。

Q你是否希望成为Paul Smith那样的人?

A比起想要成为他,我更想拥有他的玩具。也没有人可以代替paul Smith去讲他的故事。

猜你喜欢

店铺年轻人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老店铺杂事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苏轼的店铺
年轻人如何理财
推荐一个设计师
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