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量与强度控制的方法与重要性分析
2018-07-21李柏林
李柏林
(大理州民族中学,云南 大理 671000)
在素质教育和健康中国政策的双重影响下,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成为中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这种背景下作为衡量中学体育课优劣程度重要指标的中学体育课的量与强度的控制安排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虽然素质教育和健康中国的实行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效果,中学体育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从中学体育整体的发展状况看,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对中学体育课程的优劣的各项指标中,体育课量和强度的安排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同时体育课量与强度也是对学生整体体质水平进行评价的重要条件,是影响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只要对中学体育课的量和强度进行合理的安排才能够充分利用中学体育课的课堂时间,掌握中学生所能承受的体育运动强度,根据实际状况对体育课的量和强度进行合理控制,提高中学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1 中学体育课量与强度控制的重要性
1.1 中学体育课量的概念及重要性
中学体育课的量指的是学生的运动或者训练的负荷量。负荷量是指在一节中学体育课中教师对各项教学或训练合理安排的时间与总的体育课的时间的比值。其中,各项教学或者训练的内容一般包含教师教学、学生练习、短暂体息、组织措施、相互观察与帮助等5项。这5项内容中的任何一项教学或者训练的时间安排与总上课时间的比值,均可以称之为中学体育课的负荷量,即中学体育课量。
对中学体育课的量进行控制是解决中学体育课堂中常见的练习时间不够、教师讲解过程过于冗长、队伍组织多余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体育课负荷量的控制,在衡量中学体育课质量中非常重要,如果负荷量不够,学生锻炼起不到效果;负荷量过多,则学生身体无法承受,造成学生身体疲惫,锻炼效果同样不佳。因此对中学体育课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1.2 中学体育课强度的概念及重要性
中学体育课的强度指的是在体育课程中安排的负荷强度,其中负荷强度可以分为心理和生理2方面,是指学生在体育课进行时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担,即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的强弱程度。对中学体育课的负荷强度进行合理安排,对学生快速掌握运动技能,达到增强体质、锻炼个人意志品质的目标意义重大。只有对中学体育课的负荷强度进行合理安排才能防止教学事故发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2 中学体育课量与强度控制的方法
当前对中学体育课量与强度的控制的主要方法有理论控制法、观察控制法、经验控制法、监测控制法及调节控制法5种,每一种方式都可以对中学体育课的量与强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但是这些方法并不是单独产生作用的,而是通过结合使用才能将其对中学体育课量与强度的合理控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任何1种或者2种控制方法对中学体育课量与强度进行控制并不是一个短暂的结,而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通过反复作用,最终达到对中学体育课量与强度安排合理化。
2.1 理论控制法
理论是引导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中学体育课量与强度的理论控制法是指其安排必须要依据权威的运动量与强度的相关理论原则进行控制。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中学体育课程安排需要考虑的主要方面有课堂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根据学生在身体练习过程中疲劳与恢复过程的相互关系以及超量恢复原理等理论,合理安排运动强度的方法。中学体育课量和强度的安排必须要依据理论为支撑,不急于理论的任何对中学体育课量和强度的调整都是没有支撑的,无法被认可。此外,理论控制法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这是理论发挥其重要价值、对实践进行指导的重要方面。
2.2 观察控制法
在观察控制法的引导之下,教师需要对学生在教师体育课量和强度的安排下进行活动时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根据毛振明教授对中学体育课合理的量和强度进行,学生的正常反应应该是“微喘、微汗”,这就是利用观察控制法对中学体育课量与强度安排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教师在利用观察控制法对中学体育课的量和强度进行合理安排时需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1)教师对预想安排与实际结果是否一致;(2)根据学生对量与强度的实际反应状况进行调节,增强和理性;(3)在进行安排是需要是结合季节和天气因素进行调整,评判标准进行相应的改变;(4)在进行评判时还需要适当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因素变化。
2.3 调节控制法
调节控制法是5种方法中能够与其他4种控制法结合使用的对中学体育课量与强度进行合理安排的控制方法。调节控制法也是中学体育课量与强度安排合理化的最常用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利用调节控制法对中学体育课量与强度进行控制的首要步骤是观察,这是调节控制法发生作用的基本前提,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对体育课的量与强度安排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在判断的基础上运用理论法的知识和经验法的资源进行合理调节运动强度。中学生参与体育课锻炼时会受到学生自身情绪的影响,尤其是在正面情绪影响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非常高,但这种影响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兴奋而导致的动作过量等问题。因此,为了避免这种不良状况的出现,就需要教师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之上关注学生的生理反应,针对个别学生的运动强度和量进行适时调节。
2.4 经验控制法
经验控制法是与理论控制法相对应的,更注重实践的对中学体育课量和强度进行控制的方法。经验控制法主要是指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在对中学体育课量和强度进行安排的时候,会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合理安排。体育教师的经验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体育课程资源,这种资源是在教师对不同年龄、性别、体制条件以及教材、课时等诸多方面不同条件下通过教学时间逐渐积累出来的对合理安排中学体育课量和强度的深层认知体系,这种认知体系是建立在教学实践上的,除却特殊情况这种经验控制法的合理性较强,这也是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对进行教学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
在中学体育课量与强度安排的经验控制法的使用上能够明显看出青年教师与执教年限较长的教师之间存在的差距。青年教师由于缺乏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使用经验控制法对中学体育课的量与强度进行安排还处于尝试阶段,由于没有整体的把控,因此在安排量与强度时没有章法非常随意的进行安排,有时甚至会忽视所用教材的特点与作用,使教材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与作用。因此,缺少经验的青少年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积累相关合理安排体育课量与强度的经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请教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者旁听优秀教师课等进行相关经验积累;与此同时青年教师还需要不断进行反思,通过长期坚持达到通过经验控制法对中学体育课量与强度进行合理安排的教学水平。
2.5 监测控制法
监测控制法是通过对学生的心率(靶心率)变化来判断体育课量与强度安排是否合理的方法,在实际教学安排中监测控制法常与调节控制法结合使用。监测控制法的监控依据是人体心率变化的常规规律,常规状况下,人体的心率变化的最大承受为220-自身年龄,若是在中学体育课的安排中使学生的运动最大心率超过最大值就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伤,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更加需要对其运动量与强度进行合理安排,保障中学生健康成长。监测控制法的优势在于对体育课量与强度的把控非常精确。一般情况下会对中等体能水平的学生进行靶心率监测(靶心率=最大心率×强度百分比),其中在正常的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的运动练习时的运动强度百分比可控制在65%~80%之间,在对运动强度进行合理控制的状况下,若学生的靶心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那就表示中学体育课量与强度安排是合理的;若心率过快则表示中学体育课量和强度的安排超过了合理的范围,会对学生造成身体和心理压力,导致身体状态不佳;若心率过慢则表示中学体育课量与强度安排不够用。通过对学生的心率进行监测,对中学体育课的量和强度进行及时调整。
3 结 语
对中学体育课量与强度进行合理控制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合理安排体育课的量与强度对改善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提高中学生体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对中学体育课量与强度进行合理控制的主要方法有理论控制法、观察控制法、经验控制法和监测控制法等5种,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应当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体育课量与强度进行合理控制,并致力于探寻更加有效的方式对体育课的量与强度进行控制,这是体育教师重要任务、是推动中学体育课程不断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