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

2018-07-20周驿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8年14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天命儒家思想

周驿

可持续发展在今天成为世界共同的主题,这不仅是人类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怀疑和抛弃,也是人类对未来自然环境与人类绿色发展的美好愿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精神所提到的“天人合一”恰好对今天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思想启示作用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天人合一”儒家思想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儒家思想提出伦理化“天人合一”观念的主张过程中,孟子就曾提出过以德知天的道理。《孟子-尽心上》中指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当自我思考去考量自我的“善”,这就达到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道德观念,从而能够达到心、性、天的和谐沟通。

1.天人和谐,不可分割

《易经》中就曾提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谴”为理想境界。意思就是照天地运转的规律而不逾越.这就是成就万物而且无一例外的规律。儒家思想认为,宇宙万物是矛盾变化的统一体,只有统一这些不相融,使他们相辅相成,相生相融,才能使事物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期间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混入一团,而是事物内部的矛盾统一。正如荀子在《天论》中指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已成”,世间万物的和谐相处,统一共生是儒家思想对和谐自然社会的目标。不仅要求人类应该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不把个人意志强加于自然本身,但是又要强调人的主观意识能动的改造自然。

2.尊重牛命,博爱万物

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众生的融合。在尊重每一个生命体的同时,我们应该呵护生命,把生命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孔子一生所推崇的“仁爱”,也便是宽仁慈爱。山川河流,飞禽走兽都应该以仁爱之心去对待。因为正如人一样,它们都是天之化生,万物皆是平等。正如孟子讲:“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人有一颗仁爱之心,包容万物。对动物有怜爱之心,对山川河流,繁花盛树更应该如此。要做到“泛爱众,而亲仁”,只有心中对一切生物有了仁爱之境,尽心呵护,才能与之休憩与生,和谐与共。

3.敬畏天命,趋利避害

在《乡党》里孔子说“迅雷风烈必变。”遇疾风迅雷,便脸色凝重,态度拘谨,这并不是内心恐惧造成的,而是对天命的敬畏。孔子“知天畏命”的天命观体现了孔子的生态伦理意识。“天”是重要的,是一切万物存在之本。而“天命”就是一切万物生存繁衍的根本。孔子在“天命”上推行顺从,只要了解它们之间的规律,便能为生产活动所运用。“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更是反映出天地自然的伦理。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就更一步阐清了自然运行是有自己的内在规律,且不以自我意志为转移。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除了尊重自然规律外,更要遵守自然规律。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續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以自然资源和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的。可持续性是依靠可再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求经济发展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对经济增长的单一否定,而是重新审视经济增长的路径。通过改变资源的使用,从广泛到集约型。实现资源的无害化,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压力。让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逐步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危机促使人类觉醒,并以新的自然观取代传统观念。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主张人类社会的进步,保护和改善现有的自然生态,并提出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反思,改革。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在保证人人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确保我们的子孙后代具有同样的发展条件和机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共同。

三、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古以来,这种把“人”作为一种道德的标尺,不与天地对立,与自然和谐共处,最终目标是人与自然能统一发展。

1.“天人合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来源

中国古代的大家们在认识世界的问题上,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大体还是以儒家“天人合一”为基本共识。人与自然万物共同生存与天地之间,世界应该是和谐的,相互尊重的。天地都是平等的,生活在“天”之下,没有人可以任意剥夺他的生存权,只有在和谐中,才能“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把自然道德观与自然规律相协调作为基础,生态的完整性与人类生存一样的重要。这些思想从侧面也反映了古人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辩证统一的先进观念。所以当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之时,关键就是要克服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使人与自然重新成为一个整体,不再将自然撇之发展以外,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这种古时发展观在今天看来,对人类建设新型自然观有重要影响,对人类走出目前困境,反思现代文明的负面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源泉。

2.“天人合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料

儒家一直推崇的“仁”从另一方面也正是将人,社会,自然,宇宙统一为一个整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是中庸里很有代表性的一句话,孔子把人性所散发的仁爱之道推向自然,把仁德之心贯穿到万事万物,大爱之心不拘泥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而是将人、社会、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和谐发展。然后从本体论看“天人合一”思想,对今天所讨论的可持续发展更是有一些积极作用和借鉴意义。孔子在论语中说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当时,孔子的这番话是有一定意义价值的,人们从对天的认识,意识到要遵循万物的规律,顺应万物的生长,一切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可循,既不能阻碍其发展也不能使其向逆。所以当今天我们在讨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时,可以看到古人有些理念是与今天的现实问题息息相关的,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到底如何找到那个平衡点,怎样来协调,都是可以从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找到启示。

3.“天人合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

实施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政策,而是要切身实施到每一个公民身上,就如荀子在《王制篇第九》里提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篇第九》.北京.中华书局.2015.3人与万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情义,能思考,能创造。只有人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去平衡自然,才能使人与自然绿色发展,共生共存。所以只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只有将可持续的意识融入全社会的每一项活动中,通过宣传教育,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每个群众都能参与其中,为可持续发展做好自己的一份努力,才能让可持续发展的这颗种子种到每个人心里。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天命儒家思想
Chapter 14 Realize your personal legend 第十四回 履行天命
从天命到性命:唐宋命论演变初探
儒家思想与书法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论周公的“天命”哲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