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有效性作文教学
2018-07-20马淑英
马淑英
我们农村孩子本身就生活阅历单一,生活内容较城市孩子枯燥,对于写作文这样一项充满创造性的既是心智活动,又是综合性极强的语言操作过程,的确是很让他们感到苦恼的事情,他们提起笔来往往脑中一片空白,无事可写,无从下手。可不写又不行,只好东拼西凑,最后成文多半是些空话套话,不仅别人读了索然无味,就连自己读了也不知写了些什么。
那么,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怎样才能写出有一定水平好较高质量的作文呢?别无它法,惟有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習惯,对写作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感悟生活、多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
观察是写作的准备过程,是摄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的素材。我们应当让学生通过感觉器官的活动,对需要了解的事物或对象进行仔细观察,并以自己的感情对事物的优劣作出判断。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观察也应是全方位的、多侧面的。我们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细小的东西,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让他们留心身边的点点滴滴,指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蕴含深刻意义的东西,进行深入思考,发现事物内在的魅力,从而发现、感悟生活的美。同时,还应让学生关注对这些事的内在的心灵的感受。在观察外物特征时又能观察自己内心,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能挖掘自我。如在观察人物,首先观察人物的外貌,包括长相、服饰。在观察这些时,特别要注意观察那些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其次,要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一方面要选取能够表现人物特征的、有代表性的动作神态,另一方面也要观察那些看来细小、平常,但却能展现人物个性的动作神态。再次,要观察人物的语言。要观察那些符合人物身份的、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个性化的语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性化的语言,避免写作文时千人一腔。
又如场面的观察,要注意抓重点。即要抓住那些对场面起主导作用的人物和环境。同时要注意兼顾:既要观察环境,又要观察人物的活动;既要观察群体人物的活动,又要观察其中有代表性的个别人物的活动——既所谓的抓典型人物。因为场面是动态的,所以应以观察人物活动为主。对事物的观察,除注意观察事物的形态、构造和性质外,还要注意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在观察时要动用舌、鼻、耳、眼、四肢等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去品味。那么,这种观察就充满了灵性,这样的作文也就充满了生活化、真实化,杜绝了那些缺乏生活基础的无病呻吟。
总之,要注意选择观察角度,抓住事物的特征,观察得越仔细,则描写越生动,文章就越感人。
二、培养学生多阅读、勤积累的习惯
作文教学和练习应以阅读积累为基础。平时通过阅读大量的报刊杂志、文学作品、优秀作文书等,既积累作文素材,同时识记和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学习、积累、借鉴写人、叙事、描物的角度、方法、技巧,并做好读书笔记,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第一手文字材料。素材积累越多,写作时选择的余地就越大,题材就越去繁取简。
厚积薄发是写作的一个必然规律。古人云:“积学以储宝。”无论是学习,还是作文都是在不断的积累中逐渐提高的。朱熹有诗曰:“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写作犹如行船,积累越丰厚,写作就越自在、越轻松。朱熹这首诗很形象地道出了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
三、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作文,除了老师评改之外,要让学生每写完一篇作文,自己都要做第一个评改人,认真阅读,对字、词、句、修辞手法、标点符号、内容的前后顺序、材料的筛选等进行准确、有效的修改。
四、让学生多练笔,培养科学的练习方法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老师的要善于运用名家名篇的示范、引导作用,让学生“先学后创”,在教导学生多读名著名作的同时,要教育学生除了勤做读书笔记外,还要勤写练笔。可学习例文写作文,也可写读后感,或就文章主题、人物形象、写作特点、语言等方面做个赏析,这种练习字数不限,形式多样。在这样经常的小练笔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五、要学生养成规范写作的习惯
教育学生根据不同的写作话题或题目,选取恰当的作文素材,选择合适的文体,准确、灵活的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合理地组织材料,灵活运用几种表达方式,注意画龙点睛之笔的恰当运用,准确运用标点符号,工整的书写。
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素养
作文要注重生活和阅读的积累。写作文时要鼓励学生在平时观察、品味、积累生活的基础上,自己写出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时代风尚、有独特创新、活泼清新、主题健康积极、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应严禁学生生搬硬套,杜绝抄袭。
总之,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多阅读课内外书籍,学会积累,以自己的内心体验去审视生活、认识生活,用自己的独特感悟写出生动、活泼、符合年龄特点、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