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伪作”为何如此“叫座”

2018-07-20刘海明

环球时报 2018-07-20
关键词:热点名人舆论

刘海明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结束后,一封署名克罗地亚队主帅达利奇的“公开信”在脸书账号发布,并迅速在国内外传播,引发热议。该“公开信”除炮轰蹭热点的该国政客外,还宣称将2300万世界杯奖金捐献给儿童基金会。但很快,作者本人、达利奇以及多家媒体纷纷证实,这封“公开信”是假的。

赛场上的亚军克罗地亚队做梦也没想到,一封蹭热点的“公开信”让他们成为后世界杯期间的“舆论冠军”。虽然这个“球”来自场外,但他们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毕竟,这封洋洋洒洒的“公开信”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描绘了一支充满人性光辉又敢于顶撞权威的世界亚军。

对于这封想象中出自“真正的运动员和真正的爱国者”的信,我国社交媒体上也不乏称赞的声音。可见,动机的“善”一旦插上舆论热点的翅膀,往往能以孔雀开屏的姿态吸引网友的眼球,但程序正义和手段的善却处于“休克”状态。不少人在不知真相时喝彩,在知道真相后依然回避事实,继续停留在道德层面津津有味地称赞不已……

然而,伪作终究是伪作。再漂亮的伪作,哪怕点燃了公众潜意识里隐藏已久的愿景,也无法改变“假”这个事实。这样的伪作之所以成功,在于找到了可以搭乘的热点事件。假如没有世界杯,相信这封“公开信”只能是始作俑者个人的意愿,无法引发舆论的“共鸣”。

信息时代,信源多元,事实性信息的传播面临不少困难,那些罔顾事实的“想象性信息”,只要拽住热点事件的尾巴,就可以风光一时。在我们的社交媒体甚至新闻媒体上,也不乏各种乌龙新闻或者鸡汤。这些“新闻或鸡汤”通常以消费名人为能事,把漂亮的文字或者刺眼的“事实”贴上名人的标签,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达到广为传播的效果。据闻,有的名人根本没有微博账号,但经常可以看到假托他们名义的“名言名句”在网上广为传颂。虽然不少人信以为真,但这样的“真”只是心理学上的“真”,与现实世界的“真”不可同日而语。

热点是公平的。透过克罗地亚“公开信”事件,我们在强调传播伦理尊重事实真实的同时,更希望我们的媒体舆论传播,不光要会蹭热点,更要有创造热点的本领。把那些有新闻价值的消息,有正向意义的言论,通过“真”的形式讲出来,并能做到吸引公众目光,让真实而非想象成为引领舆论的主力。▲

(作者是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热点名人舆论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名人摔跤后
书画名人汇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书画名人汇
书画名人汇
4月高考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