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贩卖焦虑”是个稳赚不赔的生意
2018-07-19曾于里
曾于里
互联网带来了生产力解放和无限可能,但一些自媒体也制造了一种幻觉:好像哪里都是风口,好像每个人离成功仅仅一步之遥。
无数爆款文章已经证明,焦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赚的流量生意。大都市的“漂一族”,以及庞大的中产阶层,他们工作、家庭、育儿、买房等焦虑,催生出一篇又一篇“10万+”,养活了无数营销号。
不过,他们的“焦虑”更近乎别人的“流量生意”,营销号先是制造焦虑,然后贩卖焦虑,最后收割话题和流量。但引人深思的是,为什么这种贩卖焦虑的生意屡屡得逞?
一方面,焦虑是遽然变化的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互联网革命,不仅仅是媒介革命,也是生产力的革命;伴随种种新技术、新行业的崛起,是诸多传统行业的没落,每个人都有被取代的可能。这提醒着年轻人要不断学习,提升抵御风险和反脆弱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适当的焦虑是必需的,它可以是一种鞭策。
另一方面,互联网带来生产力解放和无限可能,但一些自媒体也制造了一种幻觉:好像哪里都是风口,好像每个人离成功仅一步之遥。少数成功者的故事收获了压倒性的传播力,不少人由此心浮气躁,一心想着一夜暴富,生怕错过最后的班车。迟迟未“成功”让他们成为焦虑的“火药桶”,那些同龄人的“成功”轻易让他们怀疑自己的人生,他们被焦虑反噬了。
变化的时代,有适当的焦虑感是必然的,调剂好自己与焦虑的關系,焦虑就可以成为一种动力。但如果焦虑源自错误的成功观和价值观,那么就会被焦虑反噬,最后彻底败给焦虑。
(摘自新京报网)
【素材运用】“抛弃体”文章击中了无数年轻人的焦虑——落后的焦虑,被时代淘汰的焦虑,还未实现财务自由的焦虑,还未功成名就的焦虑。王耳朵先生的文章观点虽有待商榷,但毕竟引起了不少年轻人的共鸣。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焦虑和谐共处,化焦虑为动力,不断鞭策自己前进,而不是任凭焦虑成为“负能量”湮没自己,这才是面对焦虑的正确做法。
【适用话题】流量生意;化焦虑为动力;渴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