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控下的储层综合评价—以枣园油田孔二段为例

2018-07-19马文华杨晓辉孟庆龙

石油化工应用 2018年6期
关键词:油组枣园层理

马文华,王 辉,杨晓辉,孟庆龙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天津 300280)

枣园油田地理上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境内。区域构造位于黄骅坳陷孔店构造带中部,西临沧东凹陷,东与孔东斜坡带相邻,由北向南由自来屯、风化店、沈家铺三个含油构造组成,内部被263条IV级断层切割,形成了构造复杂、数量众多的含油断块。

1 沉积微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1.1 区域沉积背景

枣园油田孔二段地层包括四个油组(见表1),其中Ⅱ、Ⅳ油组为储层发育油组,I、Ⅲ油组发育泥岩、油页岩等。Ⅱ油组主要为深灰色泥岩与粉、细砂岩互层,其中的储层砂体为深水密度流水下扇沉积;Ⅳ油组则以浅灰及灰绿色泥岩与粉砂岩互层为主。总体表现为水进型特点,在孔三段沉积环境的背景上,发育K2Ⅳ油组湖泊环境开始阶段的沿岸沉积,该油组属于滨浅湖环境;K2Ⅲ油组湖水渐深,已为浅湖~半深湖环境;K2Ⅱ油组沉积时期为半深湖环境,期间发育了密度流水下扇砂体;K2I油组以油页岩为主,湖水更深,为深湖环境[1-4]。

表1 枣园油田孔店组孔二段地层发育简表

1.2 枣园油田孔二段储层砂体沉积特征分析

经过研究将枣园油田孔二段两个油组划分为两个沉积体系,5种沉积微相(见表2)。

表2 枣园油田孔二段储层沉积类型统计表

1.2.1 Ⅳ油组沿岸滩坝沉积特征 Ⅳ油组储层砂岩以粉~细砂岩为主,结构特征反映出较高的成熟度(见表3)。沉积构造以反映波浪作用的双向交错层理和波状交错层理为主。砂体基本上由反韵律构成并可划分出两种微相类型,即滩坝主体和滩坝边缘微相(见图1)。滩坝主体位于滩坝的核心部位,滩坝边缘则位于砂体的边缘或周围。不同微相砂体;粒度概率曲线表现出不同特点(见图2),滩坝主体为分异清楚的两段式,而滩坝边缘则为分异不清楚的两段式;粒度C-M图则表现为右凸的弯月形,反映典型的波浪作用特征。

表3 孔二段储层岩性和岩石结构参数表

1.2.2 Ⅱ油组密度流水下扇砂体沉积特征 Ⅱ油组砂岩以粉~细砂级为主,成熟度较低。该油组砂体包括多种沉积构造类型,其中较为典型的有块状层理和递变层理。该油组砂体基本全由正韵律段组成并可划分三种微相,即密度流水道微相、水道间及前缘微相(见图3),均表现为正旋回特征。储层砂体自北东向西南方向展布。砂体层序不同部位粒度概率曲线有不同特点(见图4)。层序下部递变层理中砂岩为多段折线式(密度流型),层序中部交错层理细砂岩为二段式(牵引流型),层序上部波状层理粉砂岩为弧线式(浊流型)。粒度C-M图为平行C=M基线的QR段,为典型的密度流特点。

2 储层综合评价

枣园油田孔二段油藏位于风化店三级背斜构造之上。该背斜构造被两条近南北向主要断层切割而分成东、中、西三大断块,内部又被许多小断层切割,构造比较破碎。

经过综合研究,枣园油田孔二段油藏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储层渗透性差,储油指数较低,生产难度较大:主要受沉积条件影响,孔二段储层物性较差,孔隙结构平均以Ⅲ、Ⅳ类储层为主,含油丰度较低,生产难度较高,综合评价为中-低产油藏[5-7]。

图1 枣园油田K2Ⅳ油组滩坝沉积相剖面图

图2 K2Ⅳ油组粒度图解

(2)主力储层宏观分布窄,连通性差,产量递减快,采收率较低:该油田II油组水下扇砂体垂向渗透率变化大(级差达0.8)。层内泥质夹层多;平面上,砂体分布窄,连通程度低,宏观非均质性异常显著。加之孔二段油藏被多条断层切割,断块碎小、构造复杂等。由于这些原因,使得采油井供液范围非常有限,表现在动态上则是递减迅速,单井产量低。

(3)不同油组储层性质差异明显,开发效果显著不同:由于沉积特征上的差异,两个油组储层性质有较大的不同。Ⅳ油组储层总的来说比Ⅱ油组储层物性差,但Ⅳ油组砂体横向变化小,连通程度高。垂向渗透率变化小,泥质夹层少,非均质性低,微观孔喉分布均匀。因此在动态上尽管产量不如Ⅱ油组高,但产能稳定,递减慢。而Ⅱ油组正如前面所述,其储层宏观和微观非均质程度都比较高,产能递减比较快。

图3 枣园油田K2Ⅱ油组水下扇沉积相剖面图

图4 浊积扇粒度概率曲线(左)和粒度C-M图解(右)

3 结论

(1)通过细分沉积相研究将枣园油田孔二段两个油组储层划分为两个沉积体系,5种沉积微相。

(2)运用多个综合指标,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将枣园油田孔二段油藏划分为中~低产油藏。

猜你喜欢

油组枣园层理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原煤受载破坏形式的层理效应研究
协调点分析在多层合采井产量劈分中的应用
奈曼油田九上段分层系开发效果分析
山地枣园节水保墒措施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储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对水力压裂裂纹扩展的影响
页岩力学性质各向异性初探
层理对岩石抗压强度影响研究
利用野生酸枣兴建大枣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