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通信是世界性难题
2018-07-19■
■
近日,量子通信领域捷报频传,中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海水量子通信实验,在国际上首次验证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为量子通信技术上天、入地、下海的未来图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填补了海洋作为未来海陆空一体化量子网络最后一块拼图的空缺。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新技术几乎总是最先运用在军事方面。也因此,海水量子通信实验成功后,立即被军事爱好者“应用”到了潜艇上,成为热门话题。那么,海水量子通信到底有什么军事意义呢?它将引起什么样的军事技术变革呢?
可以肯定,一旦水下量子通信实现工程化,将会彻底颠覆潜艇通信指挥乃至作战方式。在军事上除了主要用于潜艇通信外,还可以用于海底光缆通信、联合作战的空海一体通信以及蛙人特战通信和水下救援、水下作业通信等方面。
资料显示,水对无线电波的衰减或吸收非常强,尤其是对波长越短(频率越高)的无线电波,像短波和微波等,要穿透海水里几米的距离都很难,而极长波在水中的传播距离也不过300~500米。
因此,水下通信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比陆上通信要难得多。受水下无线电传输距离的限制,水下始终是通信的禁区,通信也就成为制约潜艇性能发挥的一个世界性难题。
不过,近年来,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一直在研究的蓝绿激光通信,可实现对深达700米左右的潜艇进行通信,基本能克服上述岸对潜通信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未来很有希望的水下通信手段。
特别是,蓝绿激光通信也是水下量子通信的重要基础。当前潜艇通信保密采用的主要还是传统的数学加密方式,基本是以潜艇出海执行任务之前所设计好的编码或“密钥”来进行加密,每次通信使用的“密钥”均不同。但此种加密方式无疑比较麻烦,不便管控,存在被获取和破解的风险。而量子通信较经典通信来说,具有无法比拟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比如,量子加密的“密钥”是随机的,即使被窃取者截获,也无法得到正确的“密钥”,因此无法破解信息;同时,如果有人试图拦截通信信息,将立刻改变粒子的量子态,使收发方测得这种干扰,并停止通信,进而保证通信的安全性。
因此,如果能在水下实现量子通信,通信距离和安全性都能获得质的提升,无疑将极大地强化对潜艇的指挥控制,并颠覆未来的海战模式。
现在中国研究人员初步试验并证实了这种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性成果。当然,水下量子通信目前的研究和试验只是一个开始,量子通信本身还远未商业化,再加上水下量子通信所依赖的蓝绿激光通信技术也远未成熟,所以它还无法很快投入应用,未来需要做的工作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