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泰龙当过宿管卖过黄牛票,一个想当演员的落魄编剧

2018-07-19

电影 2018年7期
关键词:洛奇史泰龙滴血

史泰龙和他的爱犬

《敢死队》剧照

史泰龙和导演约翰·G·艾维尔森在《洛奇》片场

《洛奇》剧照

在美国电影史上,他就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我曾经跟我妻子说,我多么想能够出演那些优秀的剧本,和优秀的导演合作。很多演员可以拿到很好的剧本,我却只能写我自己的东西。如果我不写剧本,不导演,我就不是我了。我当然希望自己更简单些,但是做自己的电影好像就是我的宿命。”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演员,他们的成就赖于遇到优秀的剧本,罗伯特·德尼罗之于《出租车司机》、阿尔·帕西诺之于《教父》;

这个世界也有很多伟大的演员,他们可以自导自编自演,也可以演出其他好剧本好故事,梅尔·吉普森、罗伯托·贝尼尼、劳伦斯·奥利弗都是佼佼者。

然而,只在自己编写的剧本中获得成功的,并且将事业维持了几十年的演员,这个名字也许说出来都会让人感到有些诧异,这个名字说出来都会让人感到有些诧异——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一个成名后一直被定型的动作明星。

当过宿管卖过黄牛票,一个想当演员的落魄编剧

出生在一个并不幸福的意大利移民家庭,史泰龙的父亲很早就抛弃了他和母亲,十五岁前换过十二次学校,多数是被开除。高中在费城度过,这里也是后来他自编自演的成名作《洛奇》的发生地。

作为学校的明星运动员,凭借运动员身份获得瑞士某大学录取通知书。因为交不起学费,史泰龙开了一家汉堡店,他还凭借在学校兼职做女生宿舍的宿管大哥,攒够了买房的钱。

当史泰龙重回美国,在迈阿密大学学习了两年戏剧之后,他搬到纽约成为职业演员——一个没有什么演出机会,靠着在中央公园动物园清理狮笼养家糊口的演员。也是这个时候,史泰龙开始尝试创作一些简单的一幕剧本,大多只有一两个角色,起初只是为了锻炼演技,表演自己创作的剧本,“但那时起我就开始喜欢创作了”。

也许是为了离梦想更近,史泰龙找到了一份剧院领座员的工作,利用这个机会看了大量的百老汇经典剧目,曾在两个月内每天看六遍《陆军野战医院》,“我会分析和解构这部剧的写作节奏,有时候也会找一部不火的电影重写一些我认为需要修改的桥段,来当做一种创作练习。”

1969年,他开始尝试着把他在学校里的经历创作成剧本,“我知道想演戏对我来说可能并不现实。”

没过多久,因为史泰龙倒卖黄牛票,他被剧院开除了。

纽约的失败并没有让史泰龙泄气,当不成剧院演员,他还有一条路——美国西岸的黄金海滩,是每一个演员的掘金区。

1971年,在图书馆,一个保安建议他读读爱伦·坡,坡的小说让史泰龙惊艳,也让他有了改编和创作虚构故事的热情。“他是个从一开始就充满热情和原创性的作家,但是却受到了抨击。”他写了一部关于爱伦·坡的剧本,接着,创作了《陋巷风云》。那是他人生的导演、编剧、主演的处女作,剧本版权只卖了一百美金,电影也没有引起任何声音。

《洛奇》——触底反弹的转折

1975年,史泰龙的银行账号里只有106元美金,妻子怀孕,他不得不卖掉爱犬来付房租。史泰龙在影院里看了一场拳击比赛,一个无名选手面对拳王阿里却坚持了十五回合,他想起了洛基·马西安诺,历史上战绩全胜的传奇拳王。一种莫名的热血冲上心头, “这个角色不一定要聪明,但他要有一颗真心。”

三天半的时间,他写下了一部叫做《洛奇》的电影剧本。

“我对自己说,让我讲一个被压抑的野心和破碎的梦想的故事,人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的梦慢慢地枯萎流干。我在心里孕育着这个故事,一直到十个月后,我开始写剧本。按照自己的直觉去写,我想要男主角说话像个孩子,内心深处却有着非凡的睿智。

他是一个想要改变现状的人,但他也知道自己是个失败者。他是个蓝领阶层的小混混,外表看起来甚至让人害怕,但是他不笨,只是很简单,懂得什么是最重要的,也知道自己是谁。他知道自己赢不了,也知道有些事情比赢更重要。”

史泰龙在创作《洛奇》的时候,仍受到了爱伦·坡的启发。“他(坡)就像洛奇一样,被完全误解,直到最后放弃寻求经济上的成功,转而追求爱情。多么悲伤!”

故事中,一个在费城贫民街区叫作洛奇的业余拳手,以恐吓别人帮黑帮要钱为生。洛奇暗恋着酒吧老板波利嫁不出去的大龄剩女妹妹、宠物店售货员艾黛丽安。洛奇拼命追求这个老姑娘,羞涩又古板的艾黛丽安终于接受了洛奇的感情,两个失败者走到了一起。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大馅饼”掉到了洛奇的头上——拳王阿波罗因对手受伤退赛而决定随便选一个拳手打场比赛,赢者奖金十五万美金,他抽中了洛奇。当然,对于阿波罗,这只是一次商业炒作,但对洛奇,这却是一个他等了太久的机会。

这也是史泰龙等待太久的机会。他拿着剧本找了从前试过镜的两位制片人,艾文·温克勒和罗伯特·恰托夫,两位制片人很喜欢这个故事,帮他修改剧本。剧本在联美公司遇冷,开发部的人对他们说,“为什么你们要在这种故事上浪费时间?我们可不会投一分钱。”

制片人没有放弃,随着剧本的完善,联美对这个故事逐渐有了兴趣,本来,他们对史泰龙主演也没有什么意见,因为他们在看史泰龙演出作品《狂野少年》的时候,把蓝眼金发的主演佩里·金当成了史泰龙。

当他们知道,史泰龙是佩里身后站着的那个面部呆滞的意大利青年时,他们开出一万八千美金的剧本版权价格,想要找一个更大牌的明星来出演洛奇这个角色,最后,这个价格甚至抬到了二十六万五千美金,但史泰龙拒绝了,坚持自己出演。

为了完成史泰龙的心愿,两位制片人拿出了自己的钱,让史泰龙演出了这部由他编剧的电影。拍摄周期只有25天,史泰龙可以说是全家上阵当群演,他还买回了被自己卖掉的爱犬,斗牛獒犬伯克斯,在《洛奇》担任重要角色。

随着电影的上映,这部没什么宣传的小成本影片竟然靠着口碑效应,以一百万美金出头的成本,赢得2.25亿美金的票房,成为了1976年美国电影的票房冠军,还在当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力压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等片,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最高殊荣。史泰龙自己也被提名了最佳男女演员和最佳原创剧本。

那一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史泰龙旁边坐着一个男人,向他伸出手,“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约翰·韦恩(当时最为著名的动作片西部片男演员),欢迎来到好莱坞!”

随着《洛奇》的上映,史泰龙收到了三封特别来信:美国总统、查理·卓别林和弗兰克·卡普拉。卓别林盛情邀请史泰龙去他的家乡瑞士做客,连猫王也对他发来了邀请。

“我在纽约死过,可洛杉矶让我重生。”史泰龙在后来的采访中谈到。

《第一滴血》——低谷后的高峰

《洛奇》大热,史泰龙继续创作了《洛奇2》和《洛奇3》,依然大获成功。早在1976年《洛奇》大火的时候,他就已经准备好了创作续集的打算。故事中,洛奇最终打败了拳王阿波罗成为了令人热爱的拳王,几度起落,最终仍然靠着顽强的意志赢得胜利。但史泰龙自己,却因为其他几部主演的作品再未获得过如《洛奇》的成功,被定性为,只能演好洛奇。

史泰龙陷入了深深的苦恼。毕竟,洛奇只是个符号,他不能靠一个符号延续自己的职业生涯。

早在1972年,一部叫做《第一滴血》的小说在好莱坞各大制片厂盘旋,小说讲述了一个从越南战场回国的特种兵战士兰博,回到家乡受到偏执的当地警长的非人侮辱和对待,最终忍无可忍,他在越战学到的所有本事,开始与整个小镇对抗。

这个带有反战色彩的小说曾经在华纳兄弟的手上,他们希望由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主演,由于剧本令人不满而最终放弃。华纳兄弟找到了金熊奖导演特德·科特切夫,很快完成了剧本的科特切夫却再也没有听到华纳兄弟的反馈。原来,因为里根的上台,大制片厂不再愿意拍摄这种反战片。

一年后,科特切夫在一次社交场合遇到了制片人安德鲁·G·瓦吉纳,他和拍档马里奥·凯萨正在筹划自己的独立制片公司。科特切夫把《第一滴血》的剧本给两位制片人看后,他们非常喜欢,并且花了一年的时间,把这个剧本的版权从华纳兄弟弄了出来。

“那么,你想要谁主演呢?”两个制片人问科特切夫。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两个制片人有些犹豫,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史泰龙只能演好洛奇。

《洛奇》片场照,史泰龙和被他卖掉又赎回的爱犬

“我不管,我就要史泰龙,他很坚强,但是他理解感情,有着特别好的敏感度。我看不出还有任何其他人能胜任这个角色。”这就是科特切夫的答案。

剧本发给史泰龙第二天,科特切夫就得到答复,他喜欢这个剧本,但也希望自己能参与到剧本的修改和创作中。

史泰龙加入后做了两处大改动,极大地改变了电影的调性和走向。原版剧本中,兰博拿着枪冲进一家药店开枪打死了许多周末兼职的保安,而史泰龙认为,一个获得过国家荣誉勋章的特种兵战士,不应该杀掉这些无辜的兼职保安。

“史泰龙一提出来我就知道他是对的,兰博应该是一个对于暴力感到厌倦的人。他的同志伙伴被杀、越南无辜民众被杀,他一定不会想在自己的祖国继续杀人了。”科特切夫在一次采访中谈到。

对兰博这个人物,史泰龙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一句台词也不说。

科特切夫一下子爱上了这个疯狂的创意,他们背着制片人删掉了所有兰博的台词,虽然最终两人发现无法完全做到让兰博一言不发,但还是按照这个方向,把台词减到最少。因此,兰博的每一句台词才变得更加有力,比如那句非常著名的台词,“是他们逼我流了第一滴血,不是我。”

史泰龙对于剧本的第二个巨大的改动,就是结局。本来的结局是兰博求昔日的上司杀死自己,上司不忍,兰博抢过枪打死了自己。所有人都喜欢这个结局,除了史泰龙。他找到了科特切夫,“我们让兰博经历了这么多,观众也跟着他经历了这么多,现在我们要杀死他?观众会恨死这个结局的。”

科特切夫仍然坚持拍了原本的结局,同时也顶着制片人的压力,拍摄了史泰龙建议的另一版结局——兰博控诉了自己的困惑,并向他昔日的上司投降,两个人走出了警察局。

“在越南战场上付出鲜血的战士没有得到他们应获得的。他们的国家让他们去打仗,他们做到了最好。但当他们回到祖国,却受到蔑视,人们冲他们吐口水。而为国而战的战士应该受到尊重,如果你不给他们,你就会让自己限于很坏的处境,因为他们会要求他们应得的。”

影片试映的时候,史泰龙的预言得到了验证,发行方和观众都讨厌兰博被杀死的结局。到了真正上映的时候,选用了史泰龙版本的结局。

拍摄《第一滴血》的时候,史泰龙的《洛奇3》正在后期阶段,他白天拍摄《第一滴血》,晚上做《洛奇3》的后期。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滴血》给他带来了更大的成功。电影刚刚上映六天,就拿到了3200百万美金的票房,第二周达到了5700百万,比同期上映的电影《007雷霆杀机》多了一倍还多。

电影最终取得1.25亿美金的票房,而史泰龙也因此多了一个系列的代表作。虽然《第一滴血》的媒体评价并未像《洛奇》得到一边倒的赞誉,但仅仅是四十分钟的剪辑版就让电影在五分钟以内卖光国际发行权,从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这部电影的商业价值。

随着《第一滴血2》和《第一滴血3》的上映,兰博这个超级战士也与史泰龙的名字深深联系在一起。

《敢死队》:六十三岁的卷土重来

《第一滴血》和《洛奇》系列让史泰龙曾经一度成为了好莱坞片酬最高的男演员,他出演了一系列以硬汉为主的动作片,却鲜有佳作,甚至成为了金酸莓奖的常客和“票房毒药”。进入千禧年后,史泰龙这个名字再也无法像从前一样,引起人们的热议和兴奋。

史泰龙也尝试改变,他在喜剧、剧情片等不同类型都有一些出演,仍然逃脱不了被诟病他僵硬的演技,年轻一代仿佛并不会对他拳拳到肉的动作感到兴奋,各种“超级英雄”的超能力搭配着视觉效果,远比史泰龙的真刀真枪来得过瘾。

与他同时代的动作片演员或是淡出电影圈,阿诺德·施瓦辛格成为了加州州长;或是在其他类型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布鲁斯·威利斯出演的恐怖剧情片《第六感》为他打开了新的戏路。

更重要的是,《洛奇》和《第一滴血》系列的新电影并没有为他的事业带来转机,如果自己最擅长的角色都无法获得观众的满意,那么方向又在何方呢?这个昔日最耀眼的动作明星,仿佛已经不行了。

2010年,一部史泰龙率领一众“老牌动作明星”出演的动作片《敢死队》竟然在北美市场拿下1亿美金的票房,最后全球票房2.4亿。故事讲述一个退役老兵带着一群硬汉成立了一个雇佣兵小队,接着各种上山下海的危险任务。这是他在《洛奇4》以来,第一部在美国国内市场过亿的电影。

早在《第一滴血2》的时候,兰博有一句台词,“敢死队意味着有人组了个派对,如果你不来,没人在意。”

《敢死队》就是一场老牌动作明星狂欢的派对。对于成长于八十年代动作明星影响下的男人,《敢死队》并不仅仅在形式上重现曾经的经典动作片。“这是我们的《欲望都市》”,史泰龙在采访中这样说,“这就是七十年代的时候我的风格。”他的转变来源于不再去试图做一些取悦于年轻观众的东西,他意识到他可以优雅地老去,因为曾经喜欢他的人仍然还在。

史泰龙的风格,是他那个年代的粉丝仍然钟爱的,那么为什么不为他们重新披挂上阵,来一场拳拳到肉的搏斗呢?“你要始终记得那些曾经支持你的人,比如我去出演《雷神》那就很违和了。”

为了创作《敢死队》,史泰龙前后修改了140次剧本,杰森·斯坦森加入的时候他要修改,李连杰加入的时候又要修改。为了让每一个加入的动作明星不会感觉到“被忽略”,史泰龙精心为每一个角色设计他们的语言风格,就像他当年创作《洛奇》的时候,把酒吧老板波利的台词的语法全部反着写,把这个底层角色的坏脾气凸现出来。史泰龙说,对于他来讲,第一稿通常用时较短,他会像一个切钻石的匠人一样,在之后慢慢地磨剧本,直到磨出一个满意的作品。

《敢死队》是史泰龙事业的“第三春”,这之后,他凭借在《洛奇》系列的衍生电影《奎迪》中的演出,竟然老当益壮地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而多次提名他的金酸莓奖也因为这部电影给他颁发了一座“雪耻奖”。

也许《敢死队》和《洛奇》从根本上就是一回事,史泰龙从来没有被谁定过型,他只是一直在写适合自己的剧本,演适合自己的角色,跟着角色一起成长和变老。

史泰龙可能不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好编剧,可对于他自己,他一定是最完美的编剧。当然,他还在写那部从来没成型过的,关于爱伦·坡的电影剧本。

猜你喜欢

洛奇史泰龙滴血
黄道培
测血糖到底用哪滴血
小鹰洛奇
劫匪的大数据分析
史泰龙要拍“第五滴血”
滴血认亲
第二部
史泰龙和1555次拒绝
传史泰龙将重拍《第一滴血》:演老年兰博
大侦探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