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8-07-18李小玲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2期
关键词:语感习作爸爸

李小玲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现、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本文从语感的培养角度,拟以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正确的语言诊断,精彩的语言示范,厚实的语言积累,这四方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习作 语感 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82-0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现、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1]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的性质与地位的阐述。但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们恰恰忽略了“语言文字的运用与锤炼”的要求,往往把“学生是独特的自由的人,习作是学生的生命的独白和灵魂的对话”作为习作的重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文就是要“学习语文”,语感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要领。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是如此的重要,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促动语感的生成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直觉感知的能力,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叶老曾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揣摩推敲,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中去。”这就是说,要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并把学生的社会语言实践经历,作为语文教学的“源头泉水”。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营造学生可以充分地调动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的空间,从而形成创作空间。如在进行《难忘的一件事》习作指导教学时,教师就是抓住三个关键词“手机、保险柜、爸爸”,进行了以下的练习:先听写“夏天来了,我们全家来到了海边旅行。爸爸是个‘工作狂,生活上的事儿都是妈妈料理的。我们和爸爸一起寻找手机,却找不到。因为要游泳,爸爸去海边前,将贵重物品放进酒店保险柜里的时候,把手机也一起放进去了。当我知道手机是开着的时候,我拔通了手机号,结果在保险柜里找到了手机。来到了海边,我们决定照一张合照,爸爸发现手机不见了,急得不得了。”这几个句子,然后让学生数数句子后朗读,最后把句子排序。教师设置了这样的作文要求:赵小晨把这六个句子的“文章”投到了《乡村语文报》,《乡村语文报》的编辑写了这么一封信给他:如果你能把下面的问题写清楚,我们是会把你的文章发表的:(1)爸爸怎么会发现手机不见的?他怎么着急?(2)“我们全家”指什么人?怎么找?说了什么话?(3)“我”怎样知道手机是开的?(4)“我们”是怎样笑话爸爸的?让学生按“编辑给赵小晨的写作建议”分组练笔,从而引导学生再造想象,六个句子变成了一篇文章。

“生活即教学”,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泉源,语文是生活的提炼,习作是语文素养的表现。当学生把手机跟爸爸跟保险柜连接的时候,学生们写的已经都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历练和生命体验。在练笔中,学生的语感自然而然地生成了。

二、正确的语言诊断,促进语感的培养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拆分、组合、理解、品味、吸收全过程的高度精髓。如果语感的能力具备了相当高的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就显现为一触碰到语言文字,就立即生发出正确的、多方位的、多层次的、丰富的直接感受、感悟、感触,在阅读时,不仅能敏捷地抓住语言文字所阐述的真实有用的信息,感知语义,体会感情,领会意蕴,品味境界,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语感能力低的,接触语言文字时,在运用常用的剖析领会技能之前,只能理会其所蕴含内在的只言片语,甚至曲解其意,难能理解言辞的要领。

在习作教学中,“修改作文”和“习作指导”的地位一样,都是重要的环节。“修改作文”时,我们既可以进行“小组互改”,让身为小组成员的学生在互相修改中,汲取同组同学的优秀之处,改正自己不足之处;也可以进行“范文批改”,通过老师即时对学生的话语作出正确诊断,并指导如何修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语感的培养。如在习作教学《难忘的一件事》的“学生汇报练笔”环节时,有这么一个片断:

生:出门时,爸爸熟悉地掏出手机。

师:是“熟练”地掏出手机。

生:我和爸爸、妈妈、姐姐一起找。

师:“爸爸、妈妈、姐姐”的年纪比“我”大

生:爸爸、妈妈、姐姐和我一起找。

生:爸爸一边找,一边用嘴巴咕哝……

师:“咕哝”是口字旁,还用嘴巴吗?

生:爸爸一边找,一边咕哝……

师:“咕哝”是两个字,“找”是一个字,这就不平衡了,要讲究对称。

生:爸爸一边寻找,一边咕哝……

生:妈妈在找手提包……

师:是在手提包找……

生:……我在厕所找……

师:厕所不文明,改为洗手间。

生:……我叹气说:“手机在哪里呢?”

师:我叹着气说……

师:手机究竟放在哪里呢?“究竟”说明大家已经找来找去也找不到。要读出“我”无奈的语气。

生:……我就打爸爸的手机号码……

师:要注意循序渐进,加上“于是”……

生:于是,我就拔通爸爸的手机号。

生:因为要游泳,爸爸去海边前,将贵重物品放进酒店保险柜里的时候,不小心把手机也一起放进去了。

师:不是“不小心”,是“一时糊涂”或“一时没注意”。

……

又如在评讲《难忘的暑假》时,有一位学生写的是跟妈妈到佛山探亲的事情,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暑假里,我和妈妈很高兴到佛山来。”当教师把这个句子投影出示后,学生们在讨论时都觉得这个句子把记叙文的四要素都交代清楚了,而且能运用“很高兴”,写出了心情,这是一个没问题的句子。可当教师分析时,学生们才發现就这么一个十来个字的句子竟然有四个毛病:第一,“‘我和妈妈”这个“和”用的不当,妈妈是成年人,“我”是未成年人,应该是“我随妈妈”;第二,“我”在广州,不能说“到佛山来”,应是“到佛山去”;第三,“很高兴”不当,“我”到佛山去可能是第一次,会“很高兴”,但妈妈是成年人,广州到佛山并不远,妈妈应该已来过佛山,所以应是“我很高兴随妈妈”:第四,到佛山去干什么?探亲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如果是因为亲人生病而来,那可不能说“很高兴”。

根据小学生形象记忆强于抽象记忆的特点,在“习作修改”中,一边听学生汇报,一边进行纠正,还要求学生把正确的语句再朗读一遍,让学生正确、敏锐、强烈地去感觉、感知、感悟语言,从而达到在教师语言的指导下和学生自己的朗读下,双管齐下,让学生养成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精彩的语言示范,促成语感的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本身的语感就应该是超群绝伦的。模拟效法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刚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大力倡导模仿和借鉴范文,学习其写作方法与技巧。如在进行《节约用水,从自己做起》习作指导教学时,教师一边口述“范文”,一边让学生进行评议。

师:人们都说:“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生:文章以俗语的引用为开头,既点明了水的重要性,又吸引读者。

师:可我不这么认为。每次用水的时候,我总是把水龙头拧到最大,随着“哗哗”的流水声,水花四溅。

生:文中“我”的做法与常人不一样,这样写能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生:从“‘哗哗流水声”中,可以看出“我”真的“把水龙头拧到最大”。

师:妈妈看见了,总是叹着气说:“你这孩子!难道你不知道节约用水吗?”我总是满不在乎地说:“妈,您别担心!水多着呢!您看,一打开抽水电闸,水就源源不断地从井里抽出来了,这说明井里的水满满的,任我们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而且水到处都有,哪用节约?”听了我这话,妈妈总是一边摇头叹气,一边走过来把水龙头拧紧一点。

生:文中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我”对浪费水资源的错误认识。

生:“而且水到处都有,哪用节约?”是一个反问句,写出了“我”不节约用水。

师:在写作时,同学们最担忧的是字数不够。(学生纷纷点头)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不但妙趣横生、吸引读者,还多了不少的字呢!

师:夏天是我们南方的雨季。可是,今年的天气很古怪,都已经是六月了,还没有看见雨儿的身影。田里的地都裂开了,像老奶奶那龟裂的手似的,赤着脚踩下去,泥土像石头那么硬,硌得痛极了。

生:“六月的天,孩子的脸”,六月了,却不见雨儿的身影,的确古怪。

生:田里的地“像老奶奶那龟裂的手似的”,这比喻很生动。

生:“泥土像石头那么硬”,这说明多么干旱啊!

……

在“范文”展示中,如果教师以其精彩的语言示范,将文章娓娓道来,学生不但获得了指导,也促成了语感的提升。

四、厚实的语言积累,促发语感的内化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2]《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1]可以说,积累是习作教学的源头。丰厚的词汇积累,才能在习作时得心应手,挥洒自如。“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成为自来水”。教师本人厚实的知识累积和杰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就如自来水一样,绵延不绝地流向学生,润泽学生知识的沃土,培育学生茁壮成长。因此,教师要坚持努力学习,坚持用丰富的知识来充盈自己的口头语言词汇,让自己的口头语言灵动鲜活,让学生油然欣赏,愉快接受。如在进行《“爱”的话题》习作教学时,《游子吟》《背影》等名篇随口而出;在进行“民风民俗”习作教学时,王安石的《元日》、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等名作佳段侃侃而谈;在进行《我和书的故事》习作教学时,刘向、朱熹、莎士比亚、高尔基等中外名人读书名言娓娓道来……让学生在佩服、对写作有所感悟之余,也品尝到语言本身固有的魅力,懂得了积累的好处,语感也油然而生。

在教学中,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以强大的语感修养和幽默的浪漫情怀,引领学生在遨游祖国语言艺术殿堂中感受中华民族川流不息的生命,磨练对语言的直觉感知能力和捕捉民族语言固有的灵气和神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师严谨的语感熏陶下,随着学生的语感的提升,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而寫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那么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就能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2012:200.

[2]刘济远.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108.

猜你喜欢

语感习作爸爸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可怜的爸爸
语言与言语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