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汉语与英语、日语在日常用语运用上的差异

2018-07-18戚呈瑜范宁旖

智富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日常用语日语汉语

戚呈瑜 范宁旖

【摘 要】语言间的差异往往存在于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但在语用方面的差异也非常显著。本文将从日常交际用语的寒暄语、称谓语、称赞语和感谢语四个方面分析比较汉语和日语、英语间的差异,总结出相应的语言学知识,有利于语言学的比较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汉语;日语;英语;日常用语;差异

一、比较汉语与英语、日语在不同日常用语使用上的差异

1.寒暄语

在中国,如果在路上遇到熟人,会以称呼来打招呼寒暄,比如遇到老师会说一句“李老师好!”,看到熟人会叫声“王叔叔”等等。有的时候会说“吃了吗?”“去上课呀?”要是更为熟悉一些,可能会直接询问家庭的情况,比如会问“哎,你儿子最近学习怎么样了?”“你爷爷最近身体好些了吗?”

而西方人见面打招呼一般都会以时间或天气为开头来寒暄,比如会说“Good morning”等表示时间的简单问候语或是“Its a nice day.”这类表示天气的寒暄来开始简单的“small talk”,用天气来寒暄尤其以英国人为甚。还有直接以“Hello”为开头的打招呼。但是对于西方人来说,要是以中国的打招呼方式来寒暄问候“去上课呀?”或是问家庭情况,就可能会让他们觉着不自在,会觉是侵犯了他们的隐私和自由。

而日本受西方文化影响比较大,日本人若是被人询问家庭情况也会感觉不自在。而他们习惯于说早安、晚安,也喜欢说“今天天气真冷啊”之类的天气寒暄语。初次见面一般也是用“你好”来打招呼,这点和汉语比较相像。但是见面要是打招呼“李老师”、“张伯伯”之类的可能会让他们觉着你想叫住他说什么事,而在前面加上“你好”则可以避免此类误会。

2.称谓语

在汉语交际中,有以职衔或是以职业来称呼,凡是有职称的,一般都称呼:“张科长”、“王局长”等。还有是以职业来指代称谓的,在一些特定场合中,可以不考证对方身份,用职业来称呼,比如在学校,称呼年长的为老师,年轻的为同学。或是在平常的社交中直接称呼为“女士”、“先生”等等。再或者是以“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这类辈分比较鲜明的称呼来称谓。

在英语交际中,与汉语不同,“姓名+职称”这种称谓形式常用于特定身份的人,比如皇室成员、政府上层、宗教界等人士。如:President Trump、Prince William等。而“姓名+职业”这种形式也是存在,和汉语大体上相似,比如:Doctor Smith等,但称呼老师一般用“Mr”、“Miss”或“Mrs”。平常的场合中也是称呼为先生或小姐、女士之类的。

而在日语交际中,平常都会称呼“**君”,或是一些如“阿姨”、“姐姐”等表示辈分的词语来称呼。而且日语受汉语影响,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等级观念,一般都会称呼“姓名+职称”的。但是在平常的表述上,日语只有在对特定职业者,如对教师、医生、律师、政治家等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人士时才用到“先生”这个称谓,对一般人使用或对教师等身份的人不使用都是一种失礼的表现。

3.称赞语

在日常交际语使用中,称赞语使用非常频繁,而在面对别人的称赞时,汉语、英语、日语又会呈现出不同的表达。

在汉语的交际中,被别人赞美后,中国人就会使用对话交际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原则”,通过对这段对话“降温”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谦虚,会使用直接或间接否定色彩的话来搪塞来对方的赞美以表示礼貌,比如被人夸赞项链好看,会说“哪里哪里,只是个便宜货罢了。”之类的话语来给对话降级。

而在英语的日常表达中,赞美与恭维就显得非常的日常化,即使路上偶遇寒暄也会表达赞美的话语。那么在英语表达中面对赞美则更多使用的是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原则”了,不会谦虚贬损自己,而是对别人的赞美表示感谢,“Thank you.”在这一点上,英语的日常用语表达和汉语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而在日语由于既受汉语也受英语的影响,在日常表达中,面对赞美,会像汉语一样表示谦虚,会对对话进行“降温”,可能会适量地否定对话中的赞美,但同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一致原则”,对别人的赞美表示感谢等等。

4.感谢语

在社交礼仪中,感谢语作为常用的一种礼貌用语频繁出现,但是在汉语、英语和日语的使用中却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汉语交际中,下级为上级办事,晚辈为长辈做事,或是在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这都是应尽的义务,完全没有必要感谢,尤其是在家庭生活中,亲人之间的感谢显得更少,否则就会显得疏远和见外。感谢多用于陌生人或是关系不太亲密的人之间以增进双方的关系。

而在英语的日常交际中,这点就显得大为不同了,“ Thank you!”无论关系亲疏,身份高低,只要为某人做了事,对方都要说“ Thank you!”,即使是工作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这是应有的礼仪。

同样的,在日语使用交际中,也是要常说“谢谢”的,在吃饭前要说“承蒙赏赐,我要开动了”,在接受别人的一杯水时也要说到多谢款待等等。即使是与亲人之间也要常说谢谢,对别人的劳动表示谢意与感恩。而在中国人看来,多说感谢或许会显得有点矫揉造作,但这也是汉语与英语和日语的巨大差异之处。

二、比较结果简要概括分析

1.在寒暄语上,英语和日语多是要讲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开始“small talk”,内容对隐私方面要求比较多,不愿意在寒暄中透露个人的信息;而且很少以称呼、名字等来打招呼。

汉语的交际则没有上面那么多的禁忌,在称呼、内容方面只要考虑到不要忽略长幼尊卑的禁忌,在以姓名打招呼,询问家庭信息方面似乎没有很严格的要求。

2.在称谓方面,以职业、职衔代称,汉语和英语、日语交际中都存在,只是英语交际多存在上层社会人士的指称中;以长幼身份称谓来代称,汉语和日语都存在,英语中较少;以“先生”、“女士”等来指代,汉语和英语交际中都存在,而日语交际只有存在于较高社会地位人士的指代中。

3.在称赞语方面,汉语使用多为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原则,英语交际多使用一致原则,而日语两者兼而有之。

4.在感谢语方面,汉语交际多用于陌生人之间,而英語和日语交际中的感谢则不分场合、亲疏,凡是应该表示感谢的地方都不吝谢字。

三、结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汉语、英语还是日语,在平常社会交际使用中都会运用语用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但是在侧重方向上却有着较大的差异,这或许与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有关,也可能与语言演变形成的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有关。

但是通过比较这三种语言在交际中的差异,对我们了解语用学,学习语言学,分析语言间的差异、总结不同语言间的交际差异等方面还是有着莫大的启示的。

【参考文献】

[1] 贾剑桥.中日礼貌用语研究与对日汉语教学[D].河南大学,2014

[2] 石翀.英汉称谓语与寒暄语对比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4)

[3] 廖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礼貌原则[J].文史,2010

[4] 武立引.基于礼貌原则的现代日语敬意表达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4)

[5] 徐婷婷.日语会话中间接言语行为[J].社会科学学科研究,2011

[6] 程放明,刘旭宝.社会人际关系称谓及人称指代称谓的汉日对比[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

[7] 金雪梅.试从社交称谓语研究中日两国意识差异[J].Journal of Yunnan Finance & Economics University,2011,26(5)

猜你喜欢

日常用语日语汉语
学汉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