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及其意义

2018-07-18杨忆雪

智富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唯物主义创新型

杨忆雪

恩格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文中简称《提纲》)的序言中提到: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是非常宝贵的。[1]《提纲》为“新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同以往的一切旧哲学彻底划清界限,是马克思系统构建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起点和标志。其中《提纲》第三条马克思则是立足于科学实践观的观点,提出了实践基础上与人环境、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关系。

一、《提纲》第三条内容解读

(一)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

《提纲》第三条一共分为两段,第一段则主要表现为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批判,批判就唯物主义只片面强调人对环境的作用,而忽视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原文是这样的:“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说了:环境是由人类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2]马克思认为,旧唯物主义所探讨的人对环境的决定影响是离开实践的,因此只能走向相反的方向,并越走越远。尽管如此,在批判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过程中,在反对封建神学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爱尔维修指出:我们在人与人之间所见到的精神上的差异,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环境,由于他们所受的不同的教育所致。[3]旧唯物主义者总是认为意识是主体,意识支配着世界,从而很难摆脱唯心主义观。

(二)实践基础上的人与环境的思想

第二段: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4]在这里马克思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改变和自我改变的一致性,同时,只有将实践的观点纳入其中才能科学合理的分析两者的关系。不难发现,马克思所表达的是只有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也能看出,只有社会实践才是人与环境相统一的基础。从而跳出唯心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意识决定论。

二、《提纲》第三条的特点

(一)实践要素之间的协调性

实践要素是指自然世界,人类世界以及社会环境等,这些要素之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各个要素相互协调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达到最佳的社会效果。如果一旦缺少其中一个要素或者并没有发挥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这样都无法更加准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都是没有意义的。

(二)实践要素的历史性

实践要素的历史性是指在社会实践中各要素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不是一层不变的,不是自古就有的。与此同时,社会实践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环境的改变会影响人的生存和发展,促进人的改变;相反,人的改变或者经过改变了的人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反作用于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环境的改变。因此就会赋予实践要素一定的历史性。

(三)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缺少实践的理论会缺乏生命力,对社会的发展则不会有任何意义,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基石。正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形象的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比喻为箭和靶的关系,他指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之失射中国革命理论之靶,由此确立了“以研究中国革命实践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5]

(四)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

对价值的衡量有多种方式方法,但不管通过什么方式来衡量人生的价值,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必不可少的就是实践。实践也正是贯穿《提纲》全文的一个中心思想,第三条中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的思想也是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实践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唯一途径。

三、《提纲》第三条的意义

(一)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马克思在《提纲》第三条第一句就提到:教育、环境、人的改变以及实践的关系,实践是其统一的基础。因此,在新时代的教育中,首先要注重实践教育,也就是教育者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只是通过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而应结合实践,将灌输式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让受教育者亲身体会,比如让学生身份的转换,从学生变成老师,体验老师教学的艰辛,通过实践教育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受教育者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教育者的施教。其次,创造良好的而学习环境,自古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当下社会某些不良环境下对教育环境也有了一定的冲击,比如网贷、邪教、暴力校园等等,学习环境是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建的,都是相互作用并相互反作用着。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新时代国家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对于教育来说,教育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一旦有了创新型人才,就会提高实践效率,加速对社会进行改造,比如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和高速铁路的建设。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科技跟跑到科技并跑再到科技领跑的一步步飞跃,建设创新型大国。

(二)新时代社会价值

1.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良好的政治环境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前提,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的权益,激发人民的创造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伟大实践才能发挥其优势和特点,这也正好是《提纲》第三条的思想在我国民主政治上的展开和延生。

2.创新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順利转换,就不懂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因此要协调好创新和人才及教育的关系,将其统一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就有利于更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纲》第三条中的人与环境统一于实践的思想对于我国创新型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突出了创新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结语

《提纲》第三条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人才的培养,都具指导性意义。因此对于《提纲》第三条的思想我们应与时俱进的掌握和运用,结合当代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使其成为“活的”理论。

【参考文献】

[1]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2009:266.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09.

[3]爱尔维修.十八世纪法国哲学[M].商务印书馆,1963.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09.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唯物主义创新型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实践唯物主义的三重辩护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