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高考”故事
2018-07-18黄一鹤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8年7期
黄一鹤
韩愈19岁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次,次次不中,直到第四次才考中。别以为这下前途一片光明了,要成為公务员,吏部那里还要考一次。韩愈又连考三次,次次不中。考不上就想走后门,给宰相写信,连续三封石沉大海,又登门拜访,三次上门次次被轰回来。走后门不行,只好回来接着考。32岁时,韩愈终于考上了。
宋真宗时期的晏殊,从小天资聪慧,以神童的身份被推荐到政府。后被推荐去见宋真宗,恰好宋真宗在面试进士,就让他也参加。晏殊一见试题,就说:“这题目我几天前做过,您还是换个题目吧。”宋真宗欢喜得不得了。诚实不仅是美德,还是能力。晏殊就这样进入政府高层,成了宰相。
明朝成化年间,浙江学政李贤微服私访,看到有两名考生在下棋,一考生甚至大言不惭地说:“用不着复习,上榜没问题。他李贤总不能出一道含有100个人名的怪题来刁难我们吧!”李贤无名火起,回去后真出了一道含有100个人名的怪题:“孔门七十二贤,贤贤何德?云台二十八将,将将何功?”结果没人能全部说明,李贤因此一个都不录取。
写《聊斋志异》的作家蒲松龄,有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拿到考题时,觉得试题太简单了。他奋笔疾书,书完一看,“越幅”了,就是第一页做完后,直接翻到了第三页做,这是没法补救的。糟了,又考不上啦。
古时乡试、会试都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考生吃喝拉撒全在考场里面。康熙年间的状元李蟠,家境一般,但是他的食量很大,考试时篮子里带的是36个饽饽。康熙认为他的确是苦学之士,最后点他当了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