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汉三庙建筑形制简析

2018-07-18

山西建筑 2018年17期
关键词:正殿山墙戏台

张 藕 莲

(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12)

1 概述

大中汉三嵕庙坐落于长子县常张乡大中汉村西的永峯山。朝南坐北,总布局为一进院(见图1)。中轴线上由南往北依次有:戏台(戏台与东西戏楼一字排列)、正殿,东侧从南往北依次有:东旁门、东配殿、东耳殿,西侧从南往北依次有:西旁门、西配殿、西耳殿。总长37.60 m,总宽22.05 m,占地829.08 m2。其整体布局为晋东南地区一进院的典型代表。

2 历史沿革

大中汉三嵕庙创建的确切年代不详,据题记(正殿门枕石上):“元至元二十八年三月(1291)”,可以断定,该庙创建于元至元二十八年以前,从现状分析可知,正殿创建于元至元二十八年三月(1291),是长子县域元代建筑的典型实例。其他建筑均为清代。2007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文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建筑形制简析

3.1 正殿

正殿位于大中汉三嵕庙的最北边,是大中汉三嵕庙中价值最高、建造年代最早的建筑(见图2)。其朝南坐北,面宽三间,进深六椽,梁架形制为宋《营造法式》的“前乳栿对后四椽栿,通深用三柱”,单檐悬山顶。从正殿前檐梢间铺作及山墙现状分析、正殿原为悬山顶,清代修缮时改为硬山顶。

3.1.1 台基、额枋、柱与柱础

正殿台基为砖砌,前檐所施压沿石为青石,地面为方砖细墁。

正殿共计立柱14根(见图1)。14根柱中:“前檐柱、后檐柱、前内柱均为4根,后内柱2根(后加)。2根前檐明间柱为抺八棱石柱、柱下为石雕高脚柱础,这种石柱的风格和柱础形式是晋东南建筑的特点。其余柱均为圆形木柱,柱下柱础为方形素平。正殿柱网排列整齐,无“减柱造”和“移柱造”之设,这种柱网布局在晋东南元代建筑中较为普遍。

正殿前檐柱头和后檐柱头纵向均设普柏枋、柱间均设兰额,前内柱头纵向设单额枋。前、后檐柱横向均设侧脚、纵向则无。前檐柱普柏枋前侧面加工成“鱼肚形”,其他三面比较规整,这也是晋东南地区元代建筑的区域特征。

3.1.2 墙体与装修

1)墙体。

正殿的墙体分为东山墙、西山墙与后檐墙。东西山墙与后檐墙做法均为“墙心土坯砌筑,外墙面和内墙面下肩表砖,内墙面上部抹灰泥”;表砖均为丝缝砌法。

现所有墙体现状是墙体直顶屋面,但从其结构分析,应是后人修缮时改变原来的形制。

2)装修。

正殿装修设在前内柱间,下部明间施板门、次间施直棂窗,上部明间和次间均设横批。

3.1.3 铺作

正殿铺作为三种:前檐明间柱头铺作、前檐次间柱头铺作、内柱柱头铺作。所有铺作栱瓣分明、斗幽明显,前檐柱头铺作单材高为20.5 cm、足材高为30 cm、材宽为13 cm,合宋《营造法式》四等材与五等材之间;内柱柱头铺作足材高为30 cm、单材高为22.5 cm,材宽为15.5 cm。合宋《营造法式》三等材与四等材之间,与晋东南元代建筑比较,铺作的斗和栱用材较大。具元代铺作风格。

前檐明间柱头铺作,其形制为:外侧五铺作重栱双昂计心出斜栱、里侧四铺作出单抄。乳栿向外成耍头,上托替木和橑檐榑。前檐次间柱头铺作形制与明间柱头铺作类同,内柱柱头铺作为四铺作。

3.1.4 梁架与举折

正殿梁架结构为“殿内彻上露明造”。

梁架形制为“前乳栿对后四椽栿,通檐用三柱”(后内柱为后加),乳栿与四椽栿靠内柱柱头铺作来连接(见图3)。前乳栿顶面设驼峰,驼峰上施大斗,搭牵与实柏栱在大斗内相交,实柏枋上托下平榑(前檐),在四椽栿顶面立蜀柱,蜀柱上施大斗,搭牵与捧节令栱在大斗内相交,捧节令栱上承替木托与下平榑(后檐)。在四椽栿顶面设蜀柱,蜀柱上施大斗,捧节令栱与平梁在大斗内相交,捧节令栱上托替木、上平榑。平梁顶面中设蜀柱(抹八棱),在柱脚用合加固。在柱头设大斗,大斗上承替木和脊榑,在脊榑两侧设叉手加固。在金部蜀柱头设攀间、在脊部蜀柱头设顺脊串,以此增强梁架的纵向稳定性。

正殿梁架举折:前檐部为三二举,后檐部为三八举,金部为五举,脊部为六四举。总举高与总步架之比为1∶3.746,屋面举折较小、坡度缓和、曲线优美流畅,元代建筑的特征明显。

3.1.5 椽望、瓦顶

正殿屋顶为圆形木椽乱搭头铺钉,前檐采飞,木质望板错位铺设。屋面形制为筒板瓦。正脊中施脊刹、两端设鸱吻,正脊以脊刹为中相向设游龙两条,脊刹的下部中施姜太公神位、两侧再加设吞口。正脊筒、垂脊筒和戗脊筒均为手工捏造花卉,瓦件全部为灰陶件、脊饰全部为琉璃件。瓦件胎质细密,琉璃脊饰图案优美、工艺精湛。

3.1.6 神台、塑像、壁画和彩绘

在殿内后部三间通设须弥座式神台,神台上有现代塑像三尊,虽是近年所塑,但风格和造型与正殿比较协调。

殿内后檐墙上部、两山墙上部均有明代壁画。

在前檐铺作上、栱眼壁上和殿内外梁架上,均有大量图案精美的明代彩绘。

3.2 耳殿

耳殿坐北朝南,面宽:廊部三间、殿内一间,总进深五椽;单檐硬山顶(见图1,图4)。

3.2.1 台明、柱与柱础

耳殿台明仅一压沿石高。

耳殿仅在前檐明间设木质圆柱2根、柱下为石雕高脚柱础。

3.2.2 墙体与装修

耳殿墙体:前檐墙、后檐墙、南山墙、北山墙。所有墙体均为“墙心土坯砌筑,外墙面和内墙面下肩表砖,内墙面上部抹灰泥”。表砖为丝缝砌法。

在前檐墙上设装修,明间设板门、次间设直棂窗。

3.2.3 梁架与举折

耳殿的梁架为“六檩前廊式”(见图5)。但梁架分为两部分,廊部为单步梁,后部无梁架,屋面以前檐柱、两山墙及后檐墙承重。

耳殿梁架举折:檐部四二举、前金部为五二举、前脊部六八举、后脊部六四举,总举高与总步架之比为1∶3.092。屋面曲线流畅,坡度较陡。

3.2.4 椽望、瓦顶

圆形木椽乱搭头铺钉,木质望板错位铺设。屋面形制为仰瓦,正脊外侧(东耳殿为东侧、西耳殿为西侧)设大吻,垂脊下端设垂兽。瓦件与脊饰均为灰陶件。

3.3 配殿

配殿为东配殿和西配殿两座,东配殿和西配殿东西相向而坐(见图1,图6)。

3.3.1 台明、平面、柱与柱顶石

砖砌台明高同压沿石高,前檐施青石压沿石,台面和殿内外地面为方砖细墁。

配殿面宽五间,仅设前檐柱4根圆形木柱,柱下石质柱础。两山及后檐均依墙体承重。

3.3.2 墙体与装修

配殿墙体由南北山墙和前后檐墙组成。北山墙为“墙心土坯砌筑,外墙面和内墙面下肩表砖,内墙面上部抹灰泥”;其他墙体均为“墙心土坯砌筑,里外墙面均为下肩表砖,上部抹灰泥”。表砖为丝缝砌法。

配殿在前檐墙上设装修,次间设板门,明间和两梢间设直棂窗。

3.3.3 梁架与举折

配殿梁架为“六檩前廊式”(见图7)。前半部分梁架为单步梁的后端架于前檐墙上、前端出耍头架于前檐柱头之上;后部梁架为四架梁两端分别插入前后檐墙内,四架梁顶面施金瓜柱,金瓜柱上托三架梁、替木和金檩,三架梁中设脊瓜柱,脊瓜柱的头部施实柏栱,实柏栱上承替木与脊檩,叉手斜戗脊檩两侧。在各缝梁架之间设金枋和脊枋,以此纵向连接来加强梁架的稳定性。

配殿梁架举折:前檐部四一举、后檐部五三举、前金部为四九举、前脊部六二举、后脊部六九举。总举高与总步架之比为1∶3.17。屋面曲线流畅,坡度较陡。

3.3.4 屋顶

圆形木椽乱搭头铺钉,木质望板错位铺设。仰瓦屋面。纵向设正脊一条,正脊两端设大吻,前后檐两侧设垂脊共计4条,垂脊下端设垂兽。脊饰与瓦件为布灰件。

3.4 戏台

戏台为典型的清代高台建筑,朝北坐南,2层单檐悬山顶建筑(见图8)。

3.4.1 台明、平面、柱与柱顶石

1)戏台1层,面宽三间,进深一间。明间为连接庙内外的通道,两次间为砖包砌的高台。后檐无台明;前檐台明高同压沿石高。明间通道内方砖细墁地面。

为了抬高明间通道的高度,且不使庙内戏台的台面距庙内院面太高,古人巧妙的利用了庙内外地势的高差。在明间通道内的地坪是庙外地坪,穿过戏台通道后,再上四步台阶升到庙内(见图9)。这是古代建造家智慧和技术水平的体现。

2)戏台2层,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仅在前檐明间设石柱2根(抹八棱),柱下设雕刻石柱础。山面及后檐依墙体代柱支撑上部梁架。三间地面均为小方砖细墁。

3.4.2 墙体与装修

戏台的1层墙体为两次间挡土墙和明间后檐墙。2层墙体为东山墙、西山墙和后檐墙。所有墙体(1层挡土墙除外)均为土坯背里,外墙面为表砖,内墙面为表砖下肩、上部抺灰泥。墙面砖均为丝缝砌法。

戏台在1层明间后檐墙内墙面设装修,为四抹双扇大板门。

3.4.3 梁架与举折

戏台1层仅在明间设楼棱木(上部铺木质楼板、小方砖细墁),棱木东西两端分别架在明间过道两侧的挡土墙上。

戏台2层仅设明间两缝梁架,两山依墙体承重。其梁架为“五檩无廊式”,五架梁后端插入后檐墙内,前端架在柱头斗栱之上并出耍头;五架梁顶面设金瓜柱,金瓜柱上托三架梁、替木和金檩,三架梁顶面中设脊瓜柱,脊瓜柱头部纵向出实柏栱,实柏栱上托替木、脊檩;叉手横向斜戗脊檩两侧。各缝梁架与山墙之间依枋来增强其整体稳定性。

戏台二梁架举折:前檐部四五举,前脊部六四举;后檐部四六举;后脊部六一举。总举高与总步架之比为1∶3.72。屋面曲线流畅,坡度较缓(见图9)。

3.4.4 椽望、瓦顶

戏台为圆形木椽乱搭头铺钉,木质望板错位铺设。屋面与脊饰与配殿类同,不再赘述。

4 结语

通过对大中汉三嵕庙正殿、耳殿、配殿和戏台建筑结构的分析可知,正殿的结构形式与“长子县北庄唐太宗圣庙中元代的正殿”“长子县的团城唐王圣帝庙中元代的正殿”结构类同,是长子县域乃至晋东南区域元代建筑的典型代表。2层单檐悬山顶戏台、配殿和耳殿也是晋东南区域清代建筑的典型代表。总之,大中汉三嵕庙内的建筑,结构简练,造型优美、时代特征明显,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正殿山墙戏台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陈沛捷 庄绿妮
戏台送到家门口
狸猫戏台
清宫中正殿念经处如何选官
绿山墙的安妮(节选1)
日本新天皇即位将“恩赦”55万犯人
绿山墙的安妮(节选4)
绿山墙的安妮(二)
山西古戏台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