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基层中强化“走转改”
2018-07-18苗慧玲
□苗慧玲
(济源日报社,河南 济源 459000)
内容提要:济源日报社在“新春走基层”这场战役中深化“走转改”,让记者感知群众冷暖,创新报道方式,强化媒体融合,推出了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基层新闻,在走基层中强化了记者的职业情怀和使命担当。
随着夏天的到来,各媒体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早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济源日报社在这场战役中,和全国的新闻工作者一道,在“新春走基层中”深化“走转改”,见证新时代,写出了一大批接地气、有温度、冒热气的基层新闻,拉近了与基层百姓心与心的距离,促进了采访方式、传播质量的提升,更激发了记者、编辑内心深处磅礴的职业责任与使命担当。
图为作者(右一)在济源市克井镇枣庙村群众朱广富家采访
零距离心贴心 感知基层群众冷暖
“立罢春的除夕,空气中少了些许冬日的寒意,多了几分温暖的气息。行走在路上,柔和的阳光为新年涂抹上暖色调,穿梭来往的车辆上仿佛写着急着回家团圆的表情。”这是除夕当天,济源日报社记者到克井镇枣庙村贫困户朱广富家采访路上描写的片段。这一天,记者与枣庙村第一书记酒秋平及其妻子一起,在朱广富家过除夕。谈脱贫、包饺子、贴春联……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朱广富一家鼓起了脱贫致富的风帆。
春节期间,济源日报社三组记者分别到克井、王屋、下冶贫困户家采访。王屋镇桃花洞村,就在愚公移山寓言故事的原发地。除夕那天,济源日报社记者史方方带着女儿,驱车行驶1个多小时,到贫困户翟道贵家里过年。过去住在土坯房里的翟道贵现在已搬进了新家,他通过公益岗位扶贫当上了村里的保洁员,孙子上学享受了“两免一补一改”政策,家里还又发展了近两亩的制种产业。大年初一,济源日报社另一路记者到下冶镇南桐村贫困户赵小侵的家,和这家贫困户共度新春佳节,谈政策、谈脱贫,谈甩开膀子加油干、脱贫致富奔小康。
不仅仅是和贫困户一起过年,济源日报社还组织记者走进医院,与医护工作者和住院患者共度除夕。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在千家万户祝福新年的时候,记者为坚守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记录下了给病人喂药、帮病人翻身的感人镜头;记者还走进火车站,在列车上和乘务人员共度新春佳节,见证客运值班员细心为旅客服务的感人细节。
不仅仅是在春节期间,在节前,济源日报社还在“新春走基层”策划“玉川年味”系列报道,推出《小年纪事》《掸尘扫新过新年》《新衣诠释新生活》《线上线下备年货》《旅游过年受追捧》等稿件,通过人们生活细节的变化,反映愚公家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正能量。
春节前,济源日报社摄影记者奔波在农村集市、城市超市,记录下人们大包小包采购年货的情景;奔走在一个个美丽乡村,记录下基层群众贴窗花、挂灯笼、蒸年馍的生动瞬间,推出《年味渐浓》《丰收年景》等摄影报道,反映新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年”的品质也有了新的注脚。
春节假期上班后,济源日报社“新春走基层”报道持续发力,推出红色文艺轻骑兵走进基层、王屋镇柏木凹村农民自办春晚、济源人创新方式环保过年、红色收藏让记忆流传等形式多样的报道。正月十五元宵节前,济源日报社记者走进基层、聚焦一线,记录下旱船、舞龙、舞狮、猜谜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
为了做好“新春走基层”报道,济源日报社不少新闻工作者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以实际行动践行“走转改”,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生活一线去,写出了一大批接地气、有温度、冒热气的新闻作品,传递给读者蓬勃向上的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新闻工作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是时代风云的记录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是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济源日报社新闻工作者,在“新春走基层”中坚持到一线寻找接地气、冒热气的新鲜素材,记录基层一线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讲述人民群众在奋斗中创造美好生活的感人故事,不仅收获了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也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热气腾腾、日新月异的济源。
改文风重创新 走基层报道不打烊
老树古屋,鸡犬相闻,返璞归真的乡村气息。“记者搬个凳子坐到朱广富的身边,近距离感受他编荆笆的手艺。只见他拿一根磨得凹下去的老木桩垫在地上,挑出两根较粗的树枝做边框,稍细的放在中间,又抽出几根细软的枝条,从下面往上面编,两分钟工夫就编好了一个。”这是“新春走基层”活动中《鼓起脱贫致富的风帆》中的描写。
这样的画面,这样的场景,不深入到一线,不和群众面对面,是难以信手拈来的。济源日报社把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作为深入践行“走转改”的重要载体,激励记者做到“三贴近”,要求记者进社区、访农家、入企业,在“走转改”中感受一线发展的生动实践,用激情与责任来担当自己肩上的使命。
报道方式方面,济源日报社记者在采用文字、图片等传统方式的同时,创新使用视频报道,在官方微信同步播出,引起了读者的强烈互动。在《春节总有一种坚守让你流泪》新媒体稿件中,记者拍摄了万家团圆的除夕夜,自己独自驱车去第三人民医院采访的视频,镜头里老年病科护士们忙碌的身影,和住院病人们共度除夕的感人画面,让不少读者流下感动的眼泪。
采访创新方面,济源日报社记者在采访外地打工者迭运德“千里走单骑”故事时,采用异地联动的方式,约定迭运德返回南阳老家后,一定要拍一张自己与家人团聚的照片传过来。在春节特刊《回家过年》的专版上,迭运德的全家福显得格外温馨而动人。
传播方式方面,济源日报社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春节期间连续在官方微信推出报道,做到“新春走基层”春节不打烊。《除夕,济源的这位第一书记干了这样一件大事》《这个年,我们陪你们这样过》《春节总有一种坚守让你流泪》《他们的年,用家的分离,换得大家的幸福》《为了四面八方游客的欢乐,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济源日报社记者以暖心的文字、真实的记录、高效的传播,通过“新春走基层”报道为市民送上节日文化大餐。节后上班,随着这些稿件一起刊发的《春光正好莫负韶华》《收心归位开好头》等言论,让记者的职业精神得到新的升华。
“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济源日报社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采用图文报道、视频在线等方式,与网友零距离分享春节感受,实现了报网互动,凸显了集群效应,提升了“新春走基层”报道的感染力、影响力。
重责任强担当 践行记者职业精神
在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济源日报社记者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对准基层,聚焦一线,倾听大地的声音,聆听时代的脚步,以实际行动践行职业精神;济源日报社编辑及时对稿件、照片进行编辑、加工,及时向读者呈现丰富多彩的“新春走基层”报道,体现了新时代记者、编辑的责任与担当。
“‘新春走基层’加深了新闻工作者与基层群众血肉相连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了奋进济源的新成就、新气象!”除夕,带女儿到王屋镇桃花洞村贫困户翟道贵家采访的记者史方方坦言,自己已经是第二次到翟道贵家采访了,除夕那天中午,我们与贫困户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真的只有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才能感受群众真实的心声,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
“用脚步丈量深度,用作品展示温度。”济源日报社记者孔晨说,除夕夜当晚,他到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护士、医生一同值夜班,当真正走近了他们,才能感受到职业精神的力量,才能感受到爱岗敬业的伟大。
在“新春走基层”的过程中,济源日报社记者张佩佩一边在医院陪护生病的母亲一边加班写稿件;济源日报社记者任浩浩春节要坐火车去四川见女朋友,当天早上仍在码字写稿、反复校对;济源日报社记者武迪春节期间采写《乡村春晚乐乡邻》,还采写了《“文化年”成新年俗》等稿件……在万家团圆欢聚时刻,记者们坚守工作岗位上,甚至比平时更忙碌。
“当微信上,照片、文字、视频等不同形式为读者带去热腾腾的新闻时,读者的祝福、甚至他们对新闻抱有的好奇心都能让我的眼眶湿润。值得,不管怎样,这种坚守值得!”这是济源日报社记者马欢的感悟。
“新春走基层”是践行新闻战线“走转改”的大舞台。济源日报社把“新春走基层”作为推动记者深化“走转改”的有效载体,让记者在春节期间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生产生活中去,推出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在新闻战线“走转改”这个大舞台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新春走基层”是检验新闻工作者作风的试金石。济源日报社在开展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中,鼓励记者扎根群众生活、扎根实践沃土、扎根基层实际,努力锤炼过硬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从基层获得丰厚的养分,有效检验了新闻工作者的过硬作风,推出了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新春走基层”是激发记者职业精神的强力引擎。济源日报社以高质量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为契机,把人民群众作为报道的主体,鼓励记者聚焦基层伟大实践,反映人民群众心声,在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新春走基层”报道中,扎下新闻业务之根、人生价值之根、为民情怀之根,强化了新闻工作者内心深处的职业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