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一流组织  助力航天强国
——访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

2018-07-18刘佳,甄小云

国际太空 2018年6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中国航天强国

吴志坚,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他有着30多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后担任过国防科工局综合司司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兼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

中国航天基金会是1995年在澳门爱国企业家捐款的基础上,由原来的国防科工委和航天航空部发起组建,目前已经走过23个春秋,在服务航天、推动中国航天的发展壮大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就让本刊记者带您一起走近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去了解中国航天基金会本届理事会的变化和未来发展计划。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国航天基金会的基本情况。

吴志坚:23年前,中国航天基金会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并正式成立,是航天领域唯一的公募基金。成立之初,原国防科工委作为业务指导单位,几经变化,现由国防科工局作为业务指导单位管理。目前,中国航天基金会主要为军地包括民营的航天企事业单位服务。

经国家航天主管部门授权,中国航天基金会是我国航天领域接受社会捐赠、赞助的唯一合法组织,要求以中国航天名义进行命名、冠名的捐赠,由中国航天基金会统一归口管理。据此,中国航天基金会依法开展 “中国航天事业战略合作伙伴、合作伙伴、赞助商、支持商”等冠名赞助许可工作,并依法拥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受理注册的“中国航天商业标志”所有权。

中国航天基金会坚持为中国航天事业服务的宗旨,利用筹集资金和自身影响力,全力支持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奖励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资助航天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活动,促进与国际航天组织友好往来与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航天科普教育活动等。

记者:2017年,航天基金会换届后的新班子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未来发展的目标有何影响?

吴志坚:2017年11月1日,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会召开了换届大会。理事长职务由国防科工局党组研究推荐我来担任。副理事长中有澳门商会的会长、全国政协常委廖泽云先生,有航天两大集团公司的董事会秘书。秘书长、副秘书长的人选来自于军队和地方企业。这种组织架构就比较好地体现了航天力量的构成,也体现了军民融合的时代要求。

新的理事会组成以后,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考虑基金会的长远建设问题。基金会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相比,与军民融合和科技创新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业务范围还比较窄,资金募集的方式还比较陈旧,服务航天的能力还不够强。中国航天基金会将要用5~10年的时间,不断提高支持航天建设的能力,扩大可募集资金的规模,发展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国内一流的,在社会上有较高知名度的社会团体,达到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的最高等级——5A级(AAAAA)。

记者:党的十九大提出“航天强国”战略,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高度赞扬航天高科技成果,载人航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种形势下,您认为对航天基金会提出了哪些要求?就此航天基金会有哪些工作部署?吴志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2018年,中国航天基金会将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继续发力,通过创新资金募集方式、改进基金奖励模式、聚焦重大战略问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创新基金会工作,提高服务航天事业的质量。

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实现有两条重要的途径:一个是军民融合,一个是创新驱动。它们如飞机之两翼,车的两个轮子,要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有政府的主导力量,有航天领域各方面的力量,有全社会的力量,同时也有社会团体的力量。航天基金会如何在这一目标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是目前的重要课题。围绕基金会的章程,在航天的奖励、人才培养、战略问题的研究,以及科普宣传活动的进行等方面都必须调整思路,找准自己的突破点。这些也是中国航天基金会今年一直思考的一些问题,为此,基金会还专门召开了座谈会,征求过航天界老领导、老专家和院士的意见,下一步还要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借鉴世界航天强国的社会团体的好做法,同时要坚持中国特色。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记者:航天基金会作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集军队和航天背景于一体,在航天强国战略下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吴志坚:从世界航天强国的情况来看,一些公益性的基金组织大部分都是智库。美国航天基金会就是一个智库。衡量公益基金会的工作做得好与不好,关键是看它的影响力。要提升影响力就要提高基金会在航天建设重大问题上的话语权。因此,今年基金会将围绕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整合和调动行业内战略研究的资源,解决好目前战略研究碎片化、应急式的问题。基金会开展战略研究,不同于政府部门、集团公司、科研院所,是第三方的社会组织,除了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以外,我们将坚持自己独立性。

记者:您能否谈谈航天基金会在激励航天发展中都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吴志坚:奖励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的有功人员是航天基金会的主要职能,也是基金会成立的主要原因。基金会成立之初就设立了中国航天基金奖,成立了由航天界知名专家组成的中国航天基金奖评审委员会,制定了《中国航天基金奖奖励办法》。基金会成立以来,共召开了15次评审会,奖励1926名先进个人、60个先进集体。期间还为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某国防重点工程颁发了突出贡献奖。实施航天奖励对激励航天人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再创辉煌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航天基金奖已经成为航天界政府奖之外的最高奖,是广大航天人非常看重的一个奖项。今年,基金会主要为鼓励科技创新,首次设置了中国航天基金奖的特别奖,奖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航天领域科技创新中取得突出成果的个人。在各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过匿名投票(包括11名院士),选出6名同志获得了特别奖。这6名同志都是航天系统内近几年来的顶级专家,奖金共计120万元。

记者:除了表彰先进之外,航天基金会的资金还将用于哪些途径?

吴志坚:精准扶贫是十九大报告所明确要求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同样也是中国航天基金会的重点工作。前些年,基金会为山区贫困地区的孩子送去了航天启明书屋,组织了多次凉山、西昌等地少数民族儿童夏令营和冬令营。2018年,基金会将重点实行智力扶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利用百年职校成熟的教学体系,基金会资助贫困学生学习,为他们提供谋生技能的机会,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记者:在国家军民融合、军转民的大潮下,航天基金会是否有新的举措?

吴志坚:中国航天基金会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品牌。作为民间组织,基金会架起了中国航天和社会企业相互支持发展的桥梁。随着中国航天的快速发展,其在我国的高科技地位越来越突出,航天品牌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过去,基金会通过论坛、展会的形式加强军民融合,如今,基金会要通过无偿牵引服务来实现技术项目的转化、落地。基金会主要发挥平台作用,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和社会企业相互支持发展的强有力的桥梁和纽带。

“服务航天”是中国航天基金会永远不变的宗旨。基金会将进一步增强品牌的影响力,广聚财源,争取更多社会资金的支持,扩大奖励范围,使更多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得到奖励。此外,基金会将在资助航天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支持航天科技的研究与航天强国战略发展等方面继续开展工作,争取作出多方面的贡献。与此同时,基金会将更好地了解社会企业的需求,帮助它们更好地利用航天品牌促进发展,并通过多种形式使社会企业有机会参与中国航天的先进技术经验、管理经验、航天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多方面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出一份力。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中国航天强国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纺织强国再出发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孙家栋
“学习强国”礼赞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秦晋争霸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