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放世界于胸怀
2018-07-18万宇
☺万宇
异国他乡的街景与美食没有那么重要,那些与不同文化的狭路相逢才更有意义。
我和爱人都很喜欢旅行。由于孩子的降生,我们的旅行暂时停住了脚步,当孩子稍微大一点儿时,我们就带他到处行走。
在他5岁时,我们第一次带他出国旅行。当时比较担心他坐长途飞机会晕机,但孩子表现得比我们想象的要好。之后,就经常带他出国了。
我们带他去了很多地方,他去过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又乘坐越洋飞机到过美国、加拿大。他非常享受旅行的时光。
我们带着孩子在陌生的城市,体会不同的风土人情,感受不同的城市气息,逛不同的博物馆,吃不同的饭。这些丰富的人生体会,不但是一个很好的亲子经历,更是一个感受文化碰撞的契机。
我听见中国在歌唱
儿子喜欢写诗,在他二年级第一次去美国旅行的时候,我给他准备了一份很特别的旅行攻略。
那是一本诗歌集。临行前,我把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诗歌,打印装订后放在他的旅行箱里。旅途中有大量等待时间,就可以教他朗读、仿创这些热情澎湃的诗。那段时间,儿子创作了很多诗歌作品。
比如,惠特曼有一首名作《我听见美国在歌唱》,非常豪迈地列举了很多不同阶层、职业、年龄、性别的人在歌唱。孩子认识体验了美国文化,尤其是在自驾的过程当中,感受到无限风光在远方的车轮文化后,很受触动,仿创了《我听见中国在歌唱》。尽管比较稚嫩,但旅行中,感受当地文化的同时,思念着自己的国家,这种感情应该在他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寻找时代广场的蟋蟀
当孩子大一点儿的时候,我们会给孩子一些主动权,让他决定怎么安排行程。在旅行当中,需要面对很多的琐事,怎么设计行程、购买车票、乘坐公共交通、找餐馆、租车等等,旅行的安排还涉及选择、排序的问题,比如在有限的时间里,先去哪里再去哪里……这都是非常锻炼能力的功课。
我们去美国旅行,在纽约大概有两天的停留时间,这两天的时间就交给孩子了。结果,他安排了马不停蹄的行程,把我们累得够呛。但孩子的安排自有道理,作为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儿子还安排了去时代广场的行程。我们都知道纽约时代广场高楼林立,并没有什么适合观光的地方,但儿子执意要去。
我们问他为什么一定要去时代广场,他说因为他看过一本小说《时代广场的蟋蟀》,里面讲到一只老鼠、蟋蟀和猫的友谊。老鼠就住在时代广场的一个老鼠洞里,他要找到小说里提到的老鼠洞,如果能看到蟋蟀就更好了。
我觉得这真是一个特别有趣的经历。
尽管他在时代广场什么也没有找到,有一些失望。但我觉得失望也是一种很好的经验。失望也可以让他明白很多东西,比如,当你满怀期待去做一件事情时,可能有很多遗憾,人生不可能事事圆满。
在台湾太鲁阁
在温哥华ubc大学书店看书
与不同文化碰撞
旅行,不是为了写一两篇日记。更多的时候,是把那些瞬间或者有趣的细节做成岁月的标本。每次旅行结束,我们都会跟孩子一起做一个剪贴簿。我们会把来去的车票、参观的票根、景点的简介都保留下来。这小小的剪贴簿,就将行走的故事记录了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丰富了体验,也写了一些很有趣的文章。比如《旅行当中的数学》,儿子写了货币的兑换,还有每百公里油耗,自驾车旅程中何时加油,油价高低等,这些都涉及到数学概念。儿子还把国际日期变更线,买东西时打折的标识方法都写入文章中,非常真实生动。
在旅行中,他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价值观,形成不同的判断。异国他乡的街景与美食没有那么重要,那些与不同文化的狭路相逢才更有意义。
让孩子自己在旅行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直接给予孩子价值的判断,这种经历,会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满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