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8-07-17张静

新课程·中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核心作业素养

摘 要: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也是中学课程的一部分。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素养,是一个复杂、繁重的长期过程,需要教师与时俱进,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寻找到适合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策略,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中生;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地理素养是指个人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通过掌握地理知识,在平时的生活中运用所掌握的地理技能,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地理问题,使学生更加准确地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因此,地理教师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寻找到适合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策略,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

一、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一)学习动机的驱使,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偏低

因考试的需要,高中生普遍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因为分科所限,理科生整体地理核心素养水平低于文科生。由于文理分科,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地理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有了明显的差异。文科生因高考需要,高中三年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这样就使得文理的地理核心素养逐年提高。理科生因为地理不是高考必考科目,所以地理素养就明显不高。虽然有部分理科生喜欢学习地理,但由于紧张的学习环境,剥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一部分学生的地理素养偏低。

(二)课堂教学方式单一,难以培养学生素养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瓶颈。高中时期,学生核心素养主阵地还是在课堂。但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必须打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学”,变学生单纯在学校、阶段性学习为向社会学习、终身学习。实际当中,一些地理教学活动也看似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以前的“满堂灌”大幅度转换为“满堂问”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这样上课确实气氛很活跃,但是由于问题缺乏思考灵活度,使得学生造成思维的僵化,难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素养,更不用谈什么创新意识。

(三)教学评价较为传统和单一

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的评价主体,在评价方式上,多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结果。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标准,而学生也渐渐习惯这种评价方式,出现应付考试的心态。从本质上来说,考试评价是影响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学生和教师在高分压力背景下,不能真正全身心投入到乐教乐学当中。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独创性,而且造成了人才培养模式化,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很不利。

二、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创新作业形式,建构区域认知

课程作业是教育教学中必备的教学环节,作业情况不仅能反应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效果,还能使教师根据作业情况调整下一步教学计划。当前高中地理作业的形式均以书面内容为主,这种枯燥的作业形式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乏味的任务,更是一种繁重的负担,容易激起他们的厌学情绪。创新作业形式,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热情,提高作业效率,巩固课堂知识。以中学生的地理知识存量和认知水平为基础,地理学综合性与区域性的作业设计应以调查、观摩、参与等为主,以形式多样的实践认知不断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

(二)设计课堂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的导入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尽管导入所占的时间较少,但关系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巧妙的课堂导入犹如京剧当中的“亮相”,常常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先声服人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紧紧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教者輕松愉快,听者心倾神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形式的导入,为学生提供引起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条件,建立初步的认知需求,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开展实地调查,落实地理实践力

陶行知先生提到“社会即学校”。地理实践力就是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展开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学校所在地或某一特定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进行直接的、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深入分析研究的活动,从而获得大量真实而丰富的第一手经验,这是培养与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地理实践力培养应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找乐趣,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更好地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四)设计案例探究,引导学生综合思维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经济因素(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等)、社会因素(国家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等)和环境因素(土地、水源、环保等),工业区位的选择就是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择优布局。笔者以《工业区位的选择》为例,设计案例探究,旨在培养学生区位选择的综合思维,区位选择力求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从动态发展的视角看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繁重的长期过程,需要教师与时俱进,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寻找到适合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策略,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

参考文献:

[1]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4):4.

[2]张连彬.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5):7-10.

[3]张家辉.试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5):4-7.

作者简介:张静(1978.12—)女,汉族,河北省邯郸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深圳市红岭中学一级地理教师,研究方向:地理

教学。

?誗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核心作业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我想要自由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