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忆—构—探—辨—练”教学模式助力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

2018-07-17魏建闯

新课程·中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生物课堂高效性教学模式

摘 要:高三的教学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怎样能够高效完成复习任务至关重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所以探究适合自己学生的复习课教学模式很有必要。通过对“忆—构—探—辨—练”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发现对提高生物课堂的高效性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教学模式;生物课堂;高效性

目前常用的高三生物复习课的基本模式有四种[1]:(1)“问、读、思、记、练”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此模式适用于高三一轮复习,重在夯实基础知识;(2)“精讲、精结、精练”的三精教学模式,此模式适用于高三一轮或二轮复习,大多数教师采取这种模式;(3)“练、评、讲”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此模式适用于试卷的讲评;(4)以问题为圆心进行的“扩散、渗透、深化”的拓展性教学模式,此模式适用于小专题教学。

生物复习课的特点[2]:(1)教学内容的重复性。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对知识已有所掌握,所以学习兴趣不浓。这也是问题的所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够,很多学生都是一知半解,没有形成知识体系。而且进入高三学生普遍不愿意回答问题,对课堂的参与度不够。所以教师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2)容量大、系统化。生物复习课每个专题的内容都特别多,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梳理知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系统。(3)知识、方法、能力相结合。近些年的高考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所以我们的复习课要渗透掌握知识的方法、解题的方法、阅读的方法,通过典型例题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

针对本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生物复习课的特点,笔者实践和研究后,总结出了一种更加实用和高效的复习模式:“忆—构—探—辨—练”的高效复习模式。本复习模式的设计意图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夯实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将以“基因工程”这节课为例加以说明)。具体操作程序见图1:

一、回顾基础知识

虽然已经是二轮复习课,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上课时共同回答问题时效果较好,但是单独提问时就发现知识模糊不清楚。在回顾基础知识时采用填空的形式,学生逐一回答问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每一位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二、构建知识网络

二轮的复习目的之一便是加强学科内综合,使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但是过细的知识网络又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所以这里采用最简单的分枝法由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图2)。

三、小组合作探究,突破考点

二轮复习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从综合角度对知识进行归类和重新组合,使学生对重点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并应用知识的程度。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高考的考点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同时配有经典例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限制酶、DNA連接酶、DNA聚合酶和解旋酶的区别。

四、辨析易错易混知识点

查缺补漏、辨析易错易混知识点对每一个学生也同样重要,所以笔者在这里设置了判断对错题来辨析易错易混淆问题。判断题既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利于将错误及时改正。例如: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五、随堂练习,体验高考

随堂练习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在这里笔者设计近年来的相关高考题来练习,让学生了解高考题的出题方向和答题方法,为高考做好充足的准备。

经过高三的二轮复习后,笔者发现以往我们对复习课的模式是模糊的,只是盲目地做题讲题,但是笔者认为复习课要有它的灵魂、有它的主线,复习课的实质与精髓就是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外化”,并通过“外化”这一形式将知识“内化”。教师的智慧在于创设开放的情境,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让新奇、独特的思维打开创造的心门,让闪烁智慧灵光的思想在课堂上驰骋。

参考文献:

[1]曹培彦.高三生物学第一轮复习的课堂教学模式[J].中学生物学,2006(1):31.

[2]顾勤英.例析生物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J].中学生物学,2011(10):10.

作者简介:魏建闯(1986—),男,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誗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高效性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水质检测的高效性发展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再思考
如何实现小组学习的有效性、高效性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语文阅读课堂高效性构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