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 尽展风采
2018-07-17刘云燕
刘云燕
摘 要: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学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随之而生的小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关键词:小组教学;分组;竞赛
首先,小组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课堂都是老师一人唱主角,一人45分钟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其实下面的学生蒙头转向,昏昏欲睡,究其原因,老师只是调动了自己的积极性,而忽略了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事情。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老师的教学才有成果。
其次,小组教学可以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在安排小组的时候,老师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包括性格、学习习惯以及知识层面的情况。然后按照具体情况分组,力争让他们能够互补。这样,不管哪方面的问题,不管问题有多难,他们都可以根据已学知识展开讨论,且都有收获。
下面就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组教学的具体情况,谈一谈具体做法。
一、分组
我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摸清每位同学学习语文的情况,然后逐一分析。在清楚地掌握了他们的情况后,我再把他们分成六人组。语文综合素质最好且性格活泼的任组长,为组内一号,其余按实际情况分别为二、三、四、五、六号,各组同样编号的学生水平相当。这样,便于展开讨论,让他们之间取长补短,也更利于小组之间竞争。
二、竞赛
受电视节目《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我经常在班内搞一些竞赛。比如,在学《唐诗宋词选读》的时候,很多学生反映,在学习过程中能体味到唐诗宋词的魅力,它们语言简洁干练,不拖泥带水,且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渲染了一个个令人动情的氛围,不愧为我国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之一。但是,背诵起来有难度,往往是背了后句忘前句,导致很多人失去了背诵的兴趣,最终放弃。面对这种现象,我组织了一次背诵竞赛,给他们充分的准备时间,然后一节课时间进行竞赛。学生团队意识很强,一说小组之间展开竞争,个个都摩拳擦掌,都想为自己的团队争光。在竞赛的时候,我还设置了四轮竞赛,争取让每一位同学有展示的机会。第一轮,指定答。我挑选出唐诗宋词各九首,指定每个组的三号从中抽出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词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诵,总共二十分,错一个地方扣一分,扣到零分为止。第二轮,抢答。同样是上面十八首诗词,我随意抽出一篇,各组抢答,只给五个组机会,分值十分,错一个地方扣一分,扣到零分为止。第三轮,填空。总共二十个句子,四个人接力答,用时最短的小组加二十分,其余依次为十九分、十八分、十七分……第四輪,写字。十道题,二十个空,二十分。同样可以四个人接力答,用时最短的小组加二十分,其余依次为十九分、十八分、十七分……四轮下来,满分七十。现将当时竞赛题目附上:
第一轮,指定答。
唐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次北固山下》《行路难》《旅夜书怀》《雁门太守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李凭箜篌引》《钱塘湖春行》李商隐《无题(二)》
宋词:柳永《雨霖铃》王安石《桂枝香》苏轼《水调歌头》《定风波》《江城子》李清照《声声慢》《武陵春》辛弃疾《水龙吟》《破阵子》
第二轮:抢答。
篇目同第一轮。
第三轮:填空。
1. ,竟无语凝噎。2. ?杨柳岸晓风残月。3.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翠峰如簇。4. ,千里共婵娟。5.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6. ,似曾相识燕归来。7.衣带渐宽终不悔,
。8.持节云中, ?9. ,有得浮生一日凉。10.三杯两盏淡酒, !11. ,又岂在朝朝暮暮。12.一种相思, 。13. 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14.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15.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6.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7.物是人非事事休, 。18. ,载不动、许多愁。19.了却君王天下事, 。20.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四轮:写字。
1.人生得意 尽欢,莫使金 空对月。2.天生我 必有用/钟鼓 玉不足贵。3.高者挂 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 。4.俄 风定云墨色/何时眼前突兀 此屋。5.天地一沙 /
攀分寸不可上。6.甲光向日金 开/东风无力百花 。
7.身无彩凤双飞 ,心有灵 一点通。8.天街小雨润如 /到乡翻似烂 人。9.谁家新燕 春泥/烟 寒水月 沙。10.风正一帆 /提 玉龙为君死。
三、讨论
这是一个合作探究的环节。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都可以在组内讨论。以组长为中心,都各抒己见,一人作好记录,汇总观点看法,以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有的问题小组内无法解决,可以提出来,全班讨论。老师可以根据讨论的情况,适时进行点拨指导。例如,我在上《都江堰》一文时,学生不能解答“李冰的政治纲领为什么是冰清玉洁的?”我没有急于做出解释,而是从李冰的人格上设计了几个问题留给各小组,引导他们一步步自己去把握。各组立即深入研读文本,挖掘文字背后的内涵,各抒己见,理解了“冰清玉洁”的内涵,领悟到这是对李冰灵魂的高度概括。那一堂课,我也真正感到了团结的力量。
以上是我实施小组教学以来的切身感受,当然,教育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我继续去探索。
参考文献:
[1]李世兵.高中语文教师的困惑[J].神州,2014(8).
[2]尹贯成.散文阅读,让高中语文课堂流淌生命[J].新课程导学,2014(19).
?誗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