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三极管基本工作原理的分析

2018-07-17徐翔

新课程·中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三极管

徐翔

摘 要:对三极管的基本特征、特性及三极管的基本放大原理及其工作过程进行简明分析。

关键词:三极管;NPN;放大系数β

一、三极管基本结构介绍

我们常见的三极管如图1所示,符号如图2所示(以NPN为例),b极为基极,c极为集电极,e极为发射极。它的基本功能是对电流的放大作用。

二、三极管的基本工作过程

1.发射结(图3中左侧的PN结)必须“正向偏置”(UBE大于启动电压Uon),以利于发射区电子的扩散,扩散电流即发射极电流IE,扩散电子的少数与基区空穴复合,形成基极电流IB,多数继续向集电结边缘扩散。

2.集电结(图3中右侧的PN结)必须“反向偏置”(VCC应足够高),以利于收集扩散到集电结边缘的多数扩散电子,收集到集电区的电子形成集电极电流IC。整个工作过程中:IE=IB+IC。三极管自身并不能把小电流变成大电流,它仅仅起着一种控制作用,控制着电路里的电源,按确定的比例向三极管提供IB、IC和IE这三个电流。

三、形象比喻说明放大原理

这是粗、细两根水管,粗的管子内装有闸门,这个闸门是由细的管子中的水量控制着它的开启程度。如果细管子中没有水流,粗管子中的闸门就会关闭。注入细管子中的水量越大,闸门就開得越大,相应地流过粗管子的水就越多,这就体现出“以小控制大,以弱控制强”的道理。由图4可见,细管子的水与粗管子的水在下端汇合在一根管子中。三极管的基极b、集电极c和发射极e就对应着图4中的细管、粗管和粗细交汇的管子。

若给三极管外加一定的电压(如图5所示),就会产生电流IB、IC和IE。改变基极电IB,IC也随之变化。由于IC=βIB,所以很小的IB控制着比它大β倍的IC。IC不是由三极管产生的,是由电源UCC在IB的控制下提供的,所以说三极管起着能量转换作用。

四、图表分析理解放大系数

从图6可以看到,当IB一定时,从发射区扩散到基区的电子数大致一定。当UCE超过1V以后,这些电子的绝大部分被拉入集电区而形成集电极电流IC。之后即使UCE继续增大,集电极电流IC也不会再有明显的增加,具有恒流特性。

当IB增大时,相应IC也增大,输出特性曲线上移,且IC增大的幅度比对应IB大得多。这一点正是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从输出特性曲线可求出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取任意在两条特性曲线上的平坦段,读出其基极电流之差.读出这两条曲线对应的集电极电流之差ΔIC=1.3mA于是我们可得到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

β=ΔIC/ΔIB=1.3÷0.04=32.5

五、共射放大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下面以NPN晶体管的共射放大电路为例,来说明三极管对信号放大的基本过程。如图7:

1.静态工作点

当Ui=0时,称放大电路处于静态。此时的基极电流IB、集电极电流IC、b-e间电压UBE、管压降UCE称为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Q。通常记作IBQ、ICQ、UBEQ、UCEQ。在近似估算中常认为UBEQ为已知量,对于硅管(0.6V~0.8V),对于锗管(0.1V~0.3V)在图7所示电路中,令Ui=0,便可得到静态工作点的表达式:

2.静态工作点的作用

放大电路的放大对象是动态信号Ui,那为什么要设置静态工作点?下面我们来对静态工作点的作用加以说明。

假如没有静态工作点,即将上图中的电源VBB撤去,则电路图可简化为图8。

当输入电压Ui时,UAB=Ui,若Ui的峰值小于b-e间的开启电压Uon,则信号在整个周期内晶体管始终处于截止状态,输出信号Uo为零。即使Ui的幅值足够高,晶体管也只能在信号的正半周期大于Uon的这一段时间间隔内能导通,所以输出电压会严重失真。那么信号的放大将毫无意义。所以,要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保证信号经过放大电路后不产生失真。

3.信号放大的基本过程

输入信号如图9.1所示。

基极电流iB是在原来的直流分量IBQ(静态工作点)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正弦交流电流ib,所以iB=IBQ+ib,如图9.2所示。

根据晶体管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的控制作用,集电极电流也会在直流分量ICQ的基础上再加一个正弦交流电ic,且ic=βib,集电极的实际电流为:iC=ICQ+ic。集电极的交流电ic会在集电极电阻Rc上产生一个与ic波形相同的交变电压。由于Vcc恒定,当Rc电压增加时,UCE的电压必然减小;反之,当Rc电压减小时,UCE的电压必然增加。因此,管压降是在直流分量UCEQ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与ic变化方向相反的交变电压Uce,所以管压降UCE=UCEQ+UCE,如图9.3所示。

将管压降中的直流分量UCEQ去掉,就得到一个与输入电压UI相位相反且放大了的交流电压UO,如图9.4所示。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为保证晶体管在信号输入的整个周期内始终处于工作状态,使信号不失真,需要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将交流信号驮载在直流分量上)。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是利用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并依靠Rc将电流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来实现。

六、关于三极管的补充说明

单纯从“放大”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β值越大越好。可是,三极管接成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时,从管子的集电极c到发射极e总会产生一些有害的漏电流,称为穿透电流Iceo,它的大小与β值近似成正比,β值越大,Iceo就越大。Iceo这种寄生电流不受Ib控制,却成为集电极电流Ic的一部分,Ic=βIb+Iceo。值得注意的是,Iceo跟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温度升高,Iceo急剧变大,破坏了放大电路工作的稳定性。(所以,选择三极管时,并不是β越大越好,一般取硅管β为40~150,锗管取40~80。)

测量Iceo的电路很简单(如图10所示),三极管的基极开路,在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接入电源VCC(6V),串联在电路中的电流表(可用万用表中的0.1mA挡)所指示的电流值就是Iceo。

参考文献:

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高级出版社,2006-05.

?誗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三极管
车载转向灯模组三极管烧毁分析
核电厂气泵控制器可靠性优化方案
基于晶体三极管的放大电路分析
基于模拟逆向工程工作原理与故障维修的三极管应用电路技术探讨
三极管引脚折弯机双凸轮机构的分析与仿真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研究
三极管单管放大电路的失真分析
浅谈晶体三极管开关速度的提高*
巧用三极管内部结构图分析三极管电路
三极管电路中三极管BE结烧坏故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