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2018-07-17吴彬
吴彬
摘 要:情境教学要根据课本上所讲的知识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情境创设,把课本知识用生活情境表达出来,让学生可以深刻理解课本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创设的情境要与课堂内容相结合,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合理有效地创设情境,是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因此,对如何创设情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创设情境;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一、创设情境要抓住教学目标
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想要创设情境进行教学,需要根据课本所讲的知识内容来进行情境创设,以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为目标,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创设不同情境,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出发,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对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让学生明白语文课本上所传达的知识和道理,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工作
效率。
二、创设教学情境要善于营造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有独特个性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中所感兴趣的事物,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课本内容相结合,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到情境模式教学中,使其可以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下学习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能力,熟练掌握语文学习技巧。
三、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生活性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使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将生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把语文知识融入生活情境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使其可以充分体会课本上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只有教师创设的情境贴近生活、走进生活,才会让学生了解到在社会上知识技能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问题性
语文教师创设情境教学时,可以结合语文课本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情境教学中,在情境模式中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生要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好奇心,才会提高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巧妙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動脑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所以,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内含问题的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如教学《麻雀》一文时,笔者充分发挥小组集体作用,启发学生思维,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面对一张嘴就能把自己吃掉的猎狗,老麻雀怕不怕?”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各自思考,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说:“别急,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学生就会到书中去查找答案,在组织交流时,有的认为老麻雀害怕,有的认为老麻雀不害怕,还有的学生会发现老麻雀害怕又不害怕,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再次投入到合作探究中,最后终于明白其原因所在。
五、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具有形象性
课本上有些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无法从文字上理解内容的真正含义,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能力,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用动画、图片和声音把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表达出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通过各个感官去感受所讲的知识,切身体会所表达的内在含义。
六、创设教学情境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目前时代发展得非常迅速,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今后的发展需求,并且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传递和灌输,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想要改善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一个特色的情境,通过多媒体把教材中表达的内容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可以切身体会,从中进行知识的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模式下进行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与教材内容进行沟通交流,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印象。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邓文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的实效性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77.
[2]李兆坤.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J].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5(7).
?誗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