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近年主推家蚕品种结构变化分析与建议

2018-07-17谢忠良

四川蚕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茧丝蚕农蚕种

蒋 佳 谢忠良 吴 钢

(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蚕种是蚕桑产业的基础,对蚕茧增产增效和茧丝质量提高起决定性作用。据相关资料介绍,我国的蚕品种几乎每隔10年更换一次,我省已经完成了家蚕品种第四次更新换代。四川作为重要的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近年家蚕品种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将我省近5年主推家蚕品种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供参考。

1 近5年主推家蚕品种及其主要经济性状

2013-2017年,我省主要推广的蚕品种有芳·绣×白·春、菁松×皓月、川山×蜀水、871×872、781×7532、夏芳×秋白、洞·庭×碧·波、两广二号和秋华×平30。主要性状见表1:

表1 主推品种主要性状

2 近5年主推家蚕品种结构变化及原因

2.1 品种使用量占比变化

近5年来,我省的主推家蚕品种占比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近5年我省使用品种占比情况(%)

2.2 品种变化的几个特点

我省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是全国主要传统蚕桑产区和全国最大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蚕桑产业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资源禀赋突出,先发优势、质量优势、成本优势、产业优势等比较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加工能力、技术支撑等产业基础稳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我省围绕蚕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市场需求,顺应乡村振兴,推进“立桑为业,蚕桑并举,多元化发展”,推进产业布局向优势区域聚集、产业基地适度规模标准化建设、高效优质蚕茧生产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机制体制创新等,带动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推动传统蚕桑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助推了我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家蚕新品种研发推广与应用。

2.2.1市场优质蚕茧供给短缺加速我省优质家蚕新品种推广。世界丝绸品牌尤其是奢侈品生产长期严重依赖我国高品质生丝原料,随着我国茧丝绸业转型升级和国内消费需求升级,产业链下游对优质茧丝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随着“东桑西移”的持续推进,东部优质茧丝产量急剧萎缩,西部特别是我省因地理、气候、技术、机制等原因,成为了全国优质茧丝原料的主要生产基地。市场优质蚕茧供给不足加速了我省茧丝质优的家蚕新品种的推广。川山×蜀水从2013年的1.71%上升到2017年的15.38%,芳·绣×白·春从2015年的0.67%上升到2017年的2.61%,这两对品种是我省近几年实施优质茧工程和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产业发展主导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推优质蚕品种,茧丝成绩优异,蚕农、茧丝加工企业、市场均反应较好。

2.2.2特殊气候条件养蚕区域保持了传统优质蚕品种使用量。7532×781、菁松×皓月是适应攀西蚕区独特气候条件的传统优质主推品种,近年来攀西蚕区在基地建设上不断改进,产业稳中向好发展、市场对优质茧原料需求使这两对品种使用量依然保持着稳中有升的趋势。此外,川南蚕区如高县、珙县、荣县、东兴区等地夏秋季节高温多湿,对茧丝质优、抗性强的夏秋用品种781×7532的选择使用增加。

2.2.3茧丝质量不占优势的家蚕品种在内地蚕区使用量下降。871×872、夏芳×秋白、两广二号、洞·庭×碧·波主要在内地蚕区推广,其强健性较高,能适应较恶劣的自然条件,对养蚕设施设备和养蚕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但茧丝质成绩一般,品种的质量弊端、市场竞争劣势逐渐显现,近5 年来占比不断下降。

2.2.4茧丝质优的特殊品种应用占一定比例。为满足特定的目的所使用的优质茧丝品种,包括雄蚕秋华×平30、细纤度品种、三眠蚕等特殊品种等在我省有一定规模的应用,其总体用量相对较稳定。

3 影响我省主推家蚕品种结构变化的因素

3.1 农村产业发展新形势

近年来,蚕桑生产呈现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蚕房标准化,设备现代化,新型经营主体不断踊现,特别是在我省蚕桑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以桑树一步建园、小蚕集中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方格蔟自动上蔟为主线的优质蚕茧生产配套技术在生产上得到全面应用落实,蚕农有条件、有能力养出蚕、养好蚕、产好茧、增效益,对茧丝质优蚕种的需求量加大。

3.2 家蚕新品种质量新优势

家蚕品种的选育与特定的人为因素、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在品种通过鉴定审定后,继代保存、繁育、推广时受人为因素影响,加之自然环境的改变,近几年部分家蚕品种的健康性成绩或者经济性状与鉴定成绩存在很大的偏差,出现了品种退化的情况,导致蚕茧质量下降,企业利润下降,蚕农收入难以提高。另一方面,我省科研单位近年来以优质茧丝为选育目的新蚕品种在通过省级鉴定后,大面积试验推广效果较好,蚕农增收、企业增效、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具有品种更新换代的能力。

3.3 优质茧丝市场新需要

受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影响,消费者对于高品位茧丝的需求愈加旺盛,尤其是国内包括绸缎服装、蚕丝被、床上丝绸用品等产品的消费量明显上升,直接推动了高品位生丝价格的不断上扬,优质生丝的价格上涨对优质茧市场形成了联动效应,而优质蚕种是生产优质茧的基础。利用仪评收茧的优茧优价政策引导蚕农生产精品蚕茧,从而加快了优质蚕种在我省的覆盖。

4 建议

4.1 加强新蚕品种的选育、监管和保护

兼顾知识产权保护和种质资源共享,积极引导和支持科研单位、蚕种场选育优质新蚕品种。严格品种审定,进一步完善新蚕品种的鉴定、审定实施办法,筛选出适宜我省范围或者某个特定蚕区的优质新蚕品种。加强新品种使用和老品种退出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公布审定通过的新蚕品种和公布退出有缺陷的老品种。依法依规开展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确保使用蚕种质量安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新蚕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完善产学研、育繁推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优质蚕品种资源有偿使用和优种优价。

4.2 加大新蚕品种繁育投入

进一步规范我省新蚕品种的繁育体系,加强新蚕品种繁育技术培训,保障新蚕品种的繁育质量。加大对新蚕品种繁育的投入,建议对繁育系数较低、繁育成本较高的新蚕品种进行补贴,让蚕种场能够繁育、愿意繁育新蚕品种,满足市场、蚕农对优质新蚕品种的需求。

4.3 加快新蚕品种的引进与推广

以蚕桑基地县为载体,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引领,以蚕桑大户为主体,加快新蚕品种的引进推广。科学试验布点,严格试验过程,完整试验记录,准确分析试验结果,在试验成绩较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繁育力度,加速新蚕品种在适宜蚕区的覆盖。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龙头企业树立现代蚕业发展的理念,建立优质家蚕品种推广新模式新机制,与蚕农联结形成长久的风险利益共同体,以市场为导向,引进推广适宜的新蚕品种,主动解决与新蚕品种配套的技术、设施设备、管理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4.4 做好新蚕品种配套技术培训

优良蚕品种的推广是获得高产优质蚕茧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增产手段,但离不开配套技术的支撑。蚕业主管部门、龙头企业要结合本区域实际,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多看多学多想敢干,积极开展新蚕品种配套新技术培训,充分发挥良种与良法有机结合的作用。

4.5 建立新蚕品种应用保险机制

在条件较成熟的蚕区,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建立新蚕品种应用保险机制,设计出合理的保险产品。采取地方补一点,企业贴一点,蚕农出一点的筹资方式,减小新蚕品种的应用风险,解除蚕农的后顾之忧,保障蚕农的收入稳定。

猜你喜欢

茧丝蚕农蚕种
家蚕高品位茧丝新品种“夏81×春12·春22”的选育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鉴定对照种“菁松×皓月”的茧丝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躲雨
鲜茧丝与干茧丝性状对比研究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