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县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和存在问题分析
2018-07-17乔萍
乔 萍
明水县地处松嫩平原,森林资源少,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脆弱。东部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西部草原大面积土壤盐碱化,干旱、霜冻、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我县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对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建设三北工程不仅对改善我县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1 项目区概况
1.1 项目区位置
明水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属绥化市辖区。地理座标:东经125°19'34"—126°26'20"; 北 纬 47°1'14"—47°2'25",东以通肯河为界与海伦相望,西与大庆市林甸县相连,北接齐齐哈尔市拜泉、依安县,南与绥化市青岗县毗邻。东西长86公里,南北宽31.5公里。全县无大河流,松花江水系呼兰河流域通肯河段与海伦为界。
1.2 项目区自然概况
明水县东部是小兴安岭余脉之克拜丘陵地带,西部属松嫩平原,全县海拔平均249.2米,地势是中部高,东西两侧渐低,
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交替明县,年平均气温2.0℃,≥10℃年平均积温2511.2℃,年降雨量为476.9mm,平均无霜期12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达到2824小时,全县土壤中东部以黑土为主,西部及中部的一少部分为黑钙土,西部草原为草甸土、碳酸盐土,通肯河西岸为沼泽土、沙土,全县植被主要以人工林及草原植物群落为主,全县幅员面积346万亩,有耕地163万亩,草原70万亩,林地54万亩。
1.3 项目区经济、社会状况
全县总人口34万人,截止2017年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可实现66.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2.1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72元、9056元。
1.4 项目区生态建设概述
明水县三北防护林工程自1978年开展以来历时40年,工程建设造林保存面积136.83万亩,其中:一期工程从1978年到1985年结束,共造林43.2万亩;二期工程从1986年开始到1995年结束,共造林33.9万亩;三期工程从1996年开始到2000结束,共造林30.2万亩;四期工程从2001年开始到2010年结束,共造林20.9万亩;五期工程从2011年开始到2020年结束,截止到2017年末,共造林8.63万亩,现有林面积相当于三北工程建设初期的1.5倍,活立木总蓄积相当于三北建设初期的3倍。
历年封山育林任务完成情况
明水县封山育林工程自2004年开始建设,已完成建设任务12.66万亩。其中退耕封育2004年1.5万亩,2005年2万亩,2008年0.4万亩,三北封育2009年 1万亩,2010年 1万亩,2011年1万亩,2012年1万亩,2013年2万亩,2014年1.5万亩,2015年0.5万亩,2016年0.3万亩,2017年0.46万亩。
2、建设成效及主要做法
2.1 促进了我县生态条件的改善,土地、草原退化程度明显减轻。
三北工程实施后我县森林面积和蓄积有了较大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水土流失得到了治理,农田防护林保护耕地面积达到了90%,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草原覆盖度由封山禁牧前的35%提高到60%,单位面积草原产草量增加了3~5倍,占全县面积58%的草原得到了有效的休养生息,生态建设成果得到了有效巩固。
2.2 带动了我县林产业的发展,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通过“三北”工程的实施,加大了对优势林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县林木种苗总面积达到1726亩,年产苗木517万多株,总产值2000多万元。木材加工企业50多家,可创产值1亿多元。
2.3 三北工程的实施,推动和促进了我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通过三北工程的实施,全县农业总产值增加到现在的291164万元,林业总产值增加到现在的24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现在的9056元,使我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2.4 总结和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措施和办法
随着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防护林“体系”概念的被提出,极大地丰富了防护林的内涵,把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造封飞、农林牧、土水林等综合因子纳入防护林建设,使其由单一林种建设变成了系统工程,为建立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拓展了发展思路和空间。分类指导、分区突破,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由近及远的建设原则,使三北工程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全面展开,有效地提高了国家投资的使用效果和工程建设的治理成效;创造、总结、推广的以“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对施工检查验收,按验收结果兑现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工程造林和以“招标制”“合同制”“监理制”“报账制”为主要内容的项目管理把三北工程建设的管理纳入了科学规范的轨道。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重造轻管”的现象客观存在
其主要原因是国家造林补助标准较低,重点林业工程往往只安排造林经费,造林后未成林造林地的管护经费不能及时到位,致使“有钱造林,没钱管护”,许多地方存在着“重造轻管”现象。
3.2 林业科技整体水平不高,支撑能力较弱
我县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林业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一些基础性的研究长期空白,部分成熟适用技术因为资金投入、技术推广人员少等原因不能得到广泛推广,从而造成林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低,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转化率不高。
3.3 林业工程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我县林业工程管理仍处于较低层次,在工程建设质量监控、森林资源的数字化管理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距林业工程的科学管理还有一定差距。对造林质量责任追究制在落实当中有不到位现象,不能完全做到“树有人栽,林有人管,责有人担”。在资金管理方面还不规范。
3.4 林业产业发展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弱
与林业发达县市比,我县林业产业起步较晚,产业发展层次较低,林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弱。林产品基地、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不强;产品研发与市场培育相对滞后,林业产业化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