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藏高原科考再启祁连山综合考察

2018-07-16

科学中国人 2018年5期
关键词:全脑图灵祁连山

青藏高原科考再启祁连山综合考察

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祁连山综合考察5月4日启动。这次科考将对祁连山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与评估、生态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与对策、民生改善与可持续发展、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与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重点调研。

祁连山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构成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同时它也是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等六大内陆河和黄河支流大通河的重要水源地,它涵养的水源是甘肃、内蒙古、青海部分地区500多万人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祁连山综合考察是中国开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学家将深入祁连山腹地,利用多尺度、多要素、多技术融合的方法,摸清“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趋势,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的祁连山生态水文过程,评估不同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的祁连山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善治的调控对策,为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优化配置提供完整可靠的科学依据和对策支撑,服务于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这次考察还将尝试由基础研究向解决国家战略需求迈进的突破。将考察途经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治理中亟待破解的重要社会和政策问题,重点关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管治问题、美丽乡村建设和县域经济、绿色产业发展等议题,为相关地方政府部门提供祁连山生态善治对策的咨询服务。

我国首座“深海渔场”建成交付

我国首座自主研制的大型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5月4日在青岛建成交付。它是我国首座“深海渔场”,投用后,批量国产深远海三文鱼将走上百姓餐桌。

“深蓝1号”堪称“海上巨无霸”,是继2017年为挪威客户交付“海洋渔业1号”后,打造的又一款大型渔业养殖装备。呈圆柱状的“深蓝1号”,高35米,周长180米,可容纳养殖水体5万立方米,潜水深度可在4米到50米调整,依据水温控制渔场升降,可使鱼群生活在适宜的温度层,一次可养育三文鱼30万条,实现产量1500吨。

“深蓝1号”将用于日照市以东130海里的黄海冷水团进行三文鱼养殖生产。业内人士指出,“深蓝1号”的推广应用,将推动我国养殖术与装备升级换代,极大拓展蓝色经济发展新空间;有效推动渔业养殖从近海养殖向深海养殖转变,从网箱式养殖向大型装备式养殖转变,从传统人工式养殖向自动化智能化养殖转变。

中国十大优质稻品种问世

5月3日,在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国家优质稻品种攻关推进暨鉴评推介会上,“通系933”和“龙稻18”等10个粳稻品种、“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等10个籼稻品种分别获得首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

这次的专家组包括国家水稻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水稻育种首席执行专家万建民、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和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陈温福3位院士。担任籼稻品种鉴评组组长的谢华安告诉记者,此次鉴评主要从光泽度、气味、适口性等6个指标,对照专门购买的日本渔昭越光米和泰国茉莉香米进行鉴评,最后从来自全国的75个优质品种中分别选出粳米和籼米的“十大优质品种”。

“这些获奖品种不仅在光泽度、气味、适口性等食味指标上表现优异,且单产都在550公斤以上,兼具好品质与高产量的特性。”谢华安说。万建民告诉记者,我国水稻生产和消费在世界上都占据三分之一强,但在优质高端大米方面却比较弱。过去我国水稻研究的首要目标是高产、解决温饱,但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已从“要吃饱”转为“要吃好”。与此同时,国家粮食产量稳定在高位上,因此水稻生产消费已从重“量”转向重“质”。

为推动良种培育攻关,农业農村部种子管理局在3年前组织成立了联合攻关组,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作物进行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首张图灵结构净水膜

英国科学家图灵预测:某些重复的自然斑图可能是由两种特定物质(分子、细胞等)相互反应或作用产生的。通过一个被他称为“反应—扩散”的过程,这两种组分将会自发地自组织成斑纹、条纹、环纹、螺旋或是斑驳的斑点等结构。后来的科学家证实了这个猜想,并将这类结构称为“图灵结构”。

长期从事膜科学研究的中国科研团队则把图灵结构与膜研究结合起来,第一次在薄膜上制造出了纳米尺度的图灵结构。这项首次面向应用领域构建图灵结构的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

在研究中,科研人员尝试添加各种亲水大分子,使溶于水的反应物向油中扩散的速率降下来,并在水与油的接触面上,与油中的反应物发生反应形成具有周期性变化的图灵结构的新型纳滤膜。

在实验上成功研制出具有图灵结构的新型膜后,还要从理论上加以论证。判断是否为图灵结构的标准是图案或结构是否呈现周期性变化,并且反应过程中两个反应物的扩散之差是否达到一个数量级以上。图案的周期性变化,科研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和方程求解得到理论认证,但测量扩散极差一度成为整个验证的难点。最终科研人员通过核磁共振进行表征,测定了加入亲水高分子后两个反应物扩散速率差,验证了实验确实成功制备了一种具有图灵结构的新型分离膜。对于这项研究,Science杂志的3位论文评审专家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其中一位评审专家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新型脱盐薄膜。

我国提出“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合作计划

5月2日,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第S40次学术讨论会,与会科学家在会议上提出启动“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合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该计划目标于2020年完成10万级神经元的斑马鱼大脑介观图谱,2025年完成小鼠全脑介观图谱,2030年完成猕猴全脑介观图谱。图谱将确定神经元空间位置、“输入”、“输出”以及与大脑功能(如行为、情感等)的因果关系等。

人类大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脑内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等结构与功能信息的时空跨度可达十几个数量级。在全脑尺度上解析结构和功能神经联接图谱是揭示脑工作原理的关键,也是全面理解认知功能神经基础的必由之路。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研究纳米、微米级别的神经元细胞的类型和活动,既能反映出全脑情况,又能反映神经元精细结构甚至神经联接情况,被科学家比喻为一项“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甚或树叶”的研究。

该计划将由中国主导发起,科学家将陆续完成成立介观脑图谱研究中心、组建国内团队与创新技术平台、组建国际大计划执行委员会、组建国际团队和国际联盟等工作。此次会议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指出:“当前,脑图谱绘制已成为各国科技战略重点,主导发起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绘制是实现我国脑科学由‘并跑向‘领跑转变,占据国际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支撑。”

与会专家期待,在该国际合作计划中,我国科学家应掌握关键技术,并在国际执行委员会中占有一定人数和地位,加上足够的资金和设备投入,实现真正的主导。

猜你喜欢

全脑图灵祁连山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祁连山下
人工智能之父:图灵
全脑开发
新英镑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人工智能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