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游戏体验式”美术欣赏活动的实践与开展
2018-07-16方燕丽
方燕丽
美术欣赏活动主要指幼儿的审美活动,是幼儿通过调动自身的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各种心理能力對所欣赏美术作品的形式及其内涵进行充分体验和认识的活动,是幼儿感觉与理解、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但在美术欣赏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梳理归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蜻蜓点水式的美术欣赏活动内容难以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固定套路式的美术欣赏形式难以满足儿童个性表达;轻赏重仿式的美术欣赏理念难以满足儿童审美创造。为此,我尝试开展“游戏体验式”美术欣赏活动内容设计和实践活动,试图通过在日常的深入有效实践,推动儿童美术欣赏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一、游戏体验式美术欣赏活动内容的建构
“游戏体验式”美术欣赏活动以游戏为载体,注重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进行体验感受,是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一种新型模式。在内容的建构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措施:
1. 跟着儿童需要走——源自经验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对美术作品欣赏的内容、表现形式、整体感觉有了初步的好奇和兴趣,他们在理解作品的同时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作品进行自然的连接。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儿童在生活中、游戏中感兴趣的事物。如孩子们喜欢木头人、红绿灯等游戏,特别爱做各种奇异的造型。于是在孩子们兴趣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米罗作品集》,将孩子们的各种奇异造型照片和米罗作品进行呈现,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在体会作品夸张幽默特点的同时,增加自己的想象,使欣赏活动变得生动鲜活。
2. 跟着名画内容走——重在审美价值
每一幅名画都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我们可以根据画的绘画风格、表现形式、整体感觉等,对其进行梳理和筛选,让儿童走近名画,体验名画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在实践中,我们梳理出部分适合在幼儿园大班开展欣赏活动的名画,如下图所示:
儿童在接触不同的名画过程中,体验到不同的绘画方式,感受到画家们不同的情感。在名画欣赏的过程中,他们表现的欲望被激发出来,潜移默化中,他们乐意用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游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3. 跟着主题活动走——增益经验提升
将美术欣赏活动融合在主题活动里,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拓展儿童的认知和感受。如在开展清明节活动的时候,幼儿欣赏《清明上河图》既能从主题活动中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又能从作品中了解古代人的生活,在体验真实生活过程中去积累高于生活的间接经验,让幼儿感受到不同时期不同生活的独特与美好。在主题活动中,每一件作品都能发挥它独特的价值,因此我们尝试将美术欣赏活动和主题进行对接。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学习活动,儿童在主题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提升了他们在欣赏活动中的自主表达。主题活动的整体环境为欣赏活动做了渲染。在活动前,教师要对主题中相关的欣赏活动进行充分的审议,以保证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有足够的兴趣、时间、材料来进行有意义的欣赏。
二、游戏体验式美术欣赏活动的实践过程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儿童自由性、主观性的显著表现,不合事实的物象,不合逻辑的表达,不合比例的创作都体现了儿童在这个阶段独特的认识、理解。我们用游戏体验式的欣赏形式去推动儿童,使他们对美术欣赏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一)导入环节“创”造动人情境
情境打动人,情境感染人,在活动开始的前期,教师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如音乐、照片、场景、多媒体等构建一个有感染力的互动情境氛围,打开幼儿的各个感官,促使幼儿有意识累积作品的相关元素,为幼儿深入体验作品主题内容做好先锋作用。
1. 依“画”再现情景
创设与作品相似的情景,帮助幼儿在第一时间里感知作品,从视觉感官的角度引发幼儿的欣赏兴趣。如欣赏修拉的名画《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活动前我用绿色的大块地垫铺在地面,还在教室周围布置上一些纸板做的树木、小草等,然后我让幼儿随意坐在地垫上,这时,我发现有的孩子两两靠在一起,有的随意地躺在垫子上,有的开始交流起来:“怎么那么好看呀,绿绿的。上次我跟爸爸妈妈去西溪湿地就是这样好看的。”接着我说道:“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画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孩子们在有别于平时的环境中学习,可以让他们一下子就感觉到轻松与新鲜。更多的孩子觉得自己就是在公园里的绿草地上休息,引发他们对已有生活情境的再现,帮助其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欣赏的内容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初次尝试类似的欣赏形式时,孩子们会表现得非常兴奋,教师要及时根据孩子的兴奋点,结合欣赏内容进行引导,将幼儿的注意力迁移到被欣赏的活动中。
2. 听“乐”渲染情绪
孩子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幼儿熟知的音乐特别能激发他们的互动兴趣。于是在活动前我们寻找与欣赏内容相关的音乐来调动幼儿的情绪表达。如在欣赏徐悲鸿的《八骏图》时,教师说道:“我们先来玩一个音乐游戏——骑马舞!看看你的马是怎样跑的?”当“江南style”音乐响起,孩子们有节奏地摆动身体,最后摆出不同的骑马造型,引出《八骏图》。
结合该音乐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特点,我们为幼儿营造出骑马的氛围,他们在音乐的带动下,展示出各种马的姿态,同时,欣赏兴趣也油然而生。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首先,音乐不要偏离主题的内容。教师引导的提问及幼儿重点体验的动作情境都要契合美术欣赏的内容。不要出现幼儿过于兴奋,而不能做很好的活动内容过渡。其次,幼儿活动前的经验与作品内容链接很重要,教师需寻找与作品欣赏内容的链接点,也可以提前为游戏经验链接做好相关的铺垫和准备。
(二)欣赏环节“融”入游戏体验
教师创设一定的游戏环节,帮助幼儿融入欣赏活动中,感知作品的真实内涵,满足幼儿的个性表达。
1. 想象游戏,趣味表达
在欣赏真实作品时,教师需引导幼儿自主表达自己真实、个性化的感受与想法。如教师出示雕塑《抱鹅的少年》时说:“谁来说说关于小男孩的故事呢?”优优说:“夏天到了,天气好热,他都没有穿衣服,有点羞羞……”达达说:“有一天,小朋友要抱着他家的宠物——鹅去洗澡,但是他都抱不动,我看小鹅的脖子好像都要断了……”
经过孩子的观察与想象,他们编出各种有趣的故事,在这种幼幼互动中,他们自然而然的开始用心去观察作品,尝试讲述与别人不一样的故事。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在创编故事时,不管内容是否合情合理,教师都需要给予幼儿肯定,最后根据幼儿的答案,给予作品正确的意境。
2. 肢体游戏,精彩互动
教师挖掘欣赏内容中的游戏元素,在与孩子进行有趣的肢体游戏中,让孩子大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呈现出夸张、奇特的身体造型,从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绘画意境。在欣赏米罗的作品《人投鸟一石子》时,幼儿纷纷说道:“我看到一双特别大的脚,还有脚的上面可能就是人的身体吧,我还看到了一把弓箭。”教师说:“米罗爷爷把人画成这样,是一种夸张变形的手法,画上还有谁也被夸张了?”“老师,这个太有意思咯!”“那么我们一起来把自己变一变,看谁的动作最夸张?”孩子听了,高兴得跳起来,于是“不许动”的游戏生成:教师走在前面,孩子跟在教师的身后,教师边走边说:“老师回头不许动。”说完回头,孩子们要做出夸张的变形姿势,然后保持不动。
米罗大师的作品所描绘的人物具有夸张幽默的特点,幼儿在轻松的游戏中,大胆展示自己的夸张造型,各种丰富、独特的变形造型,正是幼儿对大师作品的深入感受的体现。
3. 探究游戏,促进欣赏
幼儿在欣赏过程中,往往会猜测画家在绘画作品时所采用的绘画方法,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欣赏需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在探究操作的游戏体验中,有目的、深层次的欣赏作品。如在欣赏波洛克《会聚:第十号》中,教师与孩子一起观察作品中的颜色、线条……教师问:“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孩子说:“我觉得像是天上的烟花,还有点像天上的星星……”“你们猜它是用什么材料画出来的?”A幼儿:“是毛线、棉签。”B幼儿:“是不是用嘴吹出来的。”教师:“你们可以先试试?”于是教师提供了颜料、罐子、纸,滴流瓶等让孩子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尝试,小虎用装有颜料的挤压瓶子先在纸上随意的喷一喷,再用装有颜色的滴流瓶在纸上滴一滴,接着用嘴对着颜料吹吹吹……最后教师播放了洛克作画时的图片,孩子们纷纷感到很神奇。
在实践操作中,幼儿不仅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而且对画家的绘画方式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创作表达的欲望。在孩子无法正确使用材料时,教师需要进行简单的说明,同时幼儿的自由创作非常重要,最终完成的作品不要以像不像的方式评价。教师可以将孩子的作品展示出来,甚至可以创造性地将孩子的作品作为他们游戏的道具或者材料。
(三)创作环节“延”续赏画表达
幼儿审美需要的满足往往体现在他们情绪的表达上,那么在欣赏作品后,幼儿需要通过自己有个性、有创意、无拘无束的作品创作来满足自己内心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
1. 生活化创造表达
幼儿的创作离不开自身的认知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素材都能成为幼儿的创作对象。 在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格子画》后,孩子们对格子画的色彩、格局念念不忘,于是我在美术区给他们准备了白色不织布,幼儿非常感兴趣地去尝试创作。在接下去的幾天里,我与小朋友一起将画着格子的不织布制作成简单的上衣、裙子、披风。小朋友们穿着自己绘制的衣服,在表演区里,跟着音乐开始了有趣的走秀游戏,看得出他们个个都很开心。
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和构图等元素深受幼儿喜欢,他们借助开放式材料和游戏场景,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生成游戏。这样他们能自主的在区域里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艺术表达表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将作品制作成表演服装时,需要教师给予实际的支持,包括在走秀时准备合适的音乐等,这样的支持,才能使幼儿体验得更深入。
2. 兴趣式情感表达
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进行情感表达的过程中,他们会有意无意地结合自身的兴趣经验,在大胆的创作过程中,来满足自身的审美创造。 梵高的《星空》是幼儿喜欢的作品,于是孩子们在欣赏活动后,纷纷进行自主性的创作:有的幼儿画出粉色的星空,有的创作出流星雨式的太空和机器人。
由孩子自己想出来的方法进行创作,再通过亲自实践操作来验证,这样所呈现出来的作品往往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兴趣经验都不一样,情感的表达更是让人为之惊叹,最终孩子自身的审美创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幼儿在初次尝试创作作品时,可能相对比较单薄和粗糙,那么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支持,适当的时候也可以给予技能技巧上的指导,逐步帮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