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吹制工艺中气泡的形成及形式美感
2018-07-16纪文博
纪文博
公元前1000年,古埃及人就从日常生产生活中逐漸的掌握了玻璃吹制的工艺,能吹制出多种多样形状的玻璃制品。在之后的几百年里罗马人渐渐学会了这种方法,并在征服其他地域的过程中把它传播到了整个西欧。
玻璃热塑工艺的常规方法分为手工吹制生产和机器吹制生产两种类别。其一手工吹制生产中,玻璃吹制工匠,手持一条长约150cm的空心铁管,将一端从高温坩埚熔炉中蘸取液态熔融玻璃原料,由另一端用嘴轻轻吹气。挑蘸取液态熔融玻璃原料后,再将初步塑型的原料在色粉滚料板上滚动,以此来为玻璃原料添加所需要的颜色,继续加大吹气量,形成最初阶段的玻璃料泡,而后在相应的生产模具中用嘴大力吹气从而吹制成型,也可由纯手工进行无模具自由吹制,最后向连接点喷淋冷却液并从吹管上敲落。最后使其冷却成型。进入退火阶段。手工玻璃制作在过程中,玻璃原料熔融后缓慢流动,原料与原料之间存在空气,空气不能突破材料压力浮出表面,使得空气在玻璃内形成气泡,玻璃艺术家擅于运用复杂多变的气泡来展现玻璃的生命力,并将气泡构成的语言作为欣赏玻璃艺术表现力的一部分参考。
其二关于吹制工艺中机器吹制的生产,机器吹制玻璃就是完全脱离人工生产,全部工艺流程由机械化引导制成,先把液态熔融玻璃原料剪切成为长条滴状(由供料机模块和剪刀机械构造模块完成)通过导料槽引向压力喷头,然后压头喷头垂直向上与牵引头相互挤压成饼状,再由牵引头转向吹制机械模块。(这个过程是关键位置,导料槽、压力喷头、牵引头之间的动作是实时同步进行的,由高温熔融液态玻璃到成品料丕玻璃的过程受机械模块接触的影响,温度变得不均匀,这将会十分严重影响线上吹制的效果。)吹制机械模块是一个像大磨盘形态的大型设备,料饼被牵引头带到吹制机械工作台,紧接着吹制机械压力喷头下落对料饼吹气,吹成类似茄子形态的、黄瓜形态的雏形料泡,再由工业批量生产产品的模具夹入模具内部。压力喷头继续大量供给气体进行吹制。大约3-5秒钟,模具开启,一个透明的固态的并伴随随机气泡的玻璃半成品就形成了。
吹制玻璃艺术品利用气压变化创作,气压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艺术品形态的变化与成功率。气压过于强烈时,会出现器型底部变薄,口沿部分变厚,气泡增多,不均匀,气压过弱时,口沿部型体会变薄甚至破损,气泡也十分微小且不规则,影响艺术品质量。热塑玻璃是以彩色吹制艺术玻璃为载体,吹制玻璃艺术是人们精神世界对现实生活的映射,也是艺术家综合心理活动的表现方式,例如视觉、触觉、情感、思维、观念等。加诸工艺技术表现手段使情感、思维、观念等得到深入表现。
在家里,我们可以看到很美观的吊灯,特别是在晚上灯打开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多姿多彩的彩灯照亮整个房间。瞬间整个房间也因为它的存在而变得温馨而浪漫起来。最主要的就是这些吹制玻璃还可以分散紫外线的辐射,对人的身体,无疑这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在商务写字楼里看到的吹制玻璃更是让人情不自禁赞不绝口,它不仅仅是一个艺术的象征,有时候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很多的公司大楼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在正中央的位置,放置着一个大气而又富有意义灯具艺术品。其实这种吊灯就是吹制玻璃工艺做的。那么热塑吹制工艺玻璃的绝美之处在哪里呢,这主要就体现在它灵动的气泡上。
接下来我将会介绍到对于整个世界玻璃吹制艺术具有超凡影响力的一位大师戴尔·奇胡利。
戴尔·奇胡利推动全美玻璃工作室运动的举措,根本性的改变了当时玻璃艺术领域的常态,他是美国玻璃工作室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带领他的玻璃工作室集体引领了美洲地区吹制玻璃艺术的全面发展,他们的艺术创作有超过200家博物馆纳入馆藏。戴尔·奇胡利 他根本性的改变美国玻璃艺术状态的行为,一直受到同领域艺术家的大加赞赏。他的贡献影响了全世界,包括玻璃工作室运动,以及整个吹制玻璃创作体系,他作为同时期的吹制艺术玻璃的领头人。他的团队创作影响了未来多年内吹制玻璃艺术的审美标准,带给欣赏者美的最佳体验。戴尔 奇胡利不局限创作珍贵艺术品,同时也自由的为全人类欣赏者进行广泛创作。事实上,从创作至今,由他所开创的吹制玻璃工艺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时刻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气泡的美感是艺术品前沿性时尚性的最佳体现方式,当一种新的创作方式,新的装饰工艺和形式美感,一种独特的设计材料在应用时,往往会比一种纯粹的新造型带来更有意义的突破。艺术品气泡的美感主要体现在色彩,光泽,秩序,质地等方面,气泡的人为色彩,相似色材料的组合,对比色材料的组合材料的形式美,自然气泡、人造气泡的光泽美,以及荧光材料的恰当使用,气泡设计的美感来自于气泡自身固有的秩序形式,如木材的温馨自然,金属的高贵凝重,塑料的柔顺平和,玻璃的透彻光滑,另一方面还来自于对气泡合理的人工选择和利用,巧妙的搭配组合以及精心的工艺手段。达到气泡形式与材质美感的统一,兼具审美价值与完备的使用功能。综上所述,气泡在吹制玻璃艺术中的构成与形式表现方式,具有深刻的探究价值及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鲁迅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