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研究
2018-07-16刘丹丹
刘丹丹
摘要:针对于《散步》这篇课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忽视多媒体的作用”等问题,提出了“以读代悟,自主探究”“温馨导入,让心与心之间撞击火花”“抓住重点,学会突破——关键词的落实”“自主学习,启发诱导”“传授孝道,体会人间真情”等主张。
關键词:散步;教学设计;主体性;课程标准
教学设计是指教学指导者和教师依据教育理论、教育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对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设计[1]。
一、当前《散步》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许多老师普遍以讲授知识点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记下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的事例非常少,许多引导语的提法也不是很合理的,增加了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难度。
二是忽视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新课标对学生应该达到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规定[2]。许多老师在《散步》教学设计中,一味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对知识和技能置之不理。
三是忽视多媒体的作用。《散步》是篇情感丰富的课文。课程中,老师普遍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变得死板和单调了。
二、《散步》教学设计的几点主张
(一)以读代悟,自主探究
《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教学中要以读代悟,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还课堂朗朗的读书声,同时又以速读(初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品味课文,探究发现)——拓展,延伸——小结。设计如此的教学环节,希望在环环相扣而又螺旋上升的教学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品味、研究课文——自我反思的教学内容,创造出一种既有语言美,又有情感美音乐美的氛围,使整堂课充满了诗情画意,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下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并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这是《散步》学习过程中的理应重点把握的。
(二)温馨导入,让心与心之间撞击火花
在《散步》在导入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公益广告《为妈妈洗脚》,创设情境,使用公益广告的直观画面——一种温馨的画面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在一种温馨和美好的气氛,使学生在心灵中产生对爱的独特的理解,建立起文本与学生生活之间联系的桥梁,从而缩短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文本是来自生活的,这样既奠定了文本学习的感情基调,也为下面课文的理解铺好了道路,搭起了平台。
(三)抓住重点,学会突破——关键词的落实
《散步》这篇散文在给我们传承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德——孝道的同时,也将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观念和一种责任意识纳入到文本中,把握并理解、体会这两点,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重难点和关键所在。为了落实这些思想,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去挖掘文章的关键词的[3]:
老师:你读的很好,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很形象地写出了当时儿子的心情以及原因,你现在找找?
学生:委屈。
老师:课文中对委屈专门做了一个解释,同学们现在看看下文的一个注释,一起读一下。
学生:受到不应有的职责和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是指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老师:为什么要让儿子受委屈呢?难道他不疼爱自己的儿子吗?
学生:因为母亲老了,身体不好,并且随时都有可能离开我,这在前文是有交代的,“我的母亲又熬过一个严冬”。
……
学生:文章第二段有一个字“熬”用得很好,它体现了母亲的身体不好,也为后文做了一定的铺垫。
老师:你能从一个字上来读出文章的精髓,很有欣赏的眼光,很好!
(四)自主学习,启发诱导
对于《散步》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查资料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的方法发现问题,这就是学习课文的一个目的所在。同时,课文的学习,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感觉它们与生活是很近的距离,让学生们学会思考观察,如此才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五)传授孝道,体会人间真情
《散步》这篇课文,我们到处到可以看到“孝”的影子。因而在教学时,将“孝”揉进讲课的过程中[4],例如,当选择走大路和走小路出现分歧的时候,作者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的意愿,这样,学生在学习文本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的悟出了“孝”的内涵,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的思想,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德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韦志成主编,周庆元著.语文教学设计论[M].南宁:广西 教育出版社,1996.
[2]张昕,任奕奕.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王嘉毅.课程与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李微.<散步>课堂教学案例[J].教研天地,2007,07.
(作者单位:广州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