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探微
2018-07-16董胜
董胜
摘要:随着功夫电影的热播和功夫文化的传播,世界范围内兴起一波“中国功夫”热。武术作为一门大火学科,深受还是青年人的高校学生的喜爱。如何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开展武术文化教育,深化学生道德品质,健全学生人格,是当代高校武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浅谈几点深化武术文化教育的方法,供后来的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武术文化;教育探微
武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本身就蕴涵着异常丰富的伦理思想与教育功能[1]。但是,现在中国的高校武术教学,由于受到西方教学模式和传统只注重文化课思想的冲击,基本上沦为体育课。和足球课、篮球课、排球课等球类、竞技类课争夺地盘,成为学生锻炼身体的工具,不再具有自身独特性,不再扎根于中华武术文化内涵。高校武术教学缺失了文化内涵,学生只注重技能的获得,不注重自身品质的深化。高校武术教学在歧路上越走越远,这不利于高校武术教育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高校人才。
一、高校武术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关注学生技能获得
“教育的真正使命是重视对人的关怀,强调以人为本”[2]。高校武术教育,之所以受到学生喜爱,很大原因是学生受到媒体影响,认为学习武术可以耍帅,可以增添自保的资本等,在这种功利性思想的影响下,高校武术教师只注重教会武术技能,忽视其中的文化内涵,缺失对学生思想的关注。文化是武术教育的内在基础,武术教育缺失文化教育,如同单腿行走的残疾人,走不远也走不长。
(二)武术文化教育未注入情感
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人生感悟;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3]。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受到高校教师自身水平的影响巨大。一些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渗透情感,学生对武术文化的认同感不高,一些学生会产生武术只是为了学习技术,要那么多情感干什么等思想,对武术教学产生严重思想偏差,学习武术文化没有积极性。
(三)评价机制不合理
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只是注重實际学习成果的评价,缺失对文化教育的评价。这种评价上的缺失,导致学生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只注重技能获得和学科成绩,不去探究武术里深刻的文化内涵。学生缺失对武术文化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那么武术文化教育也只能流于形式,成为教师讲台上的一纸空文,不具有任何意义。
二、加强高校武术文化教育的方式
(一)强调感悟
“传统武术的感悟确实是唯一能够使传统武术技术达到一种境界的必要条件,感悟是一种思考,更是一种体验;是习武的必需,也是提高技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唯一途径”[4]。武术感悟使得教师对学生武术教育由技能获得转移到思想升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健全学生的人格。如在进行太极拳武术教学中,向学生传递,太极拳动作强调的柔、润、行云流水,进而让学生感悟到太极拳的本质——以柔克刚。这种寓感悟于教学,在增强学生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精神进行一次洗礼,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到武术的文化内涵,提升学习兴趣。
(二)注入情感
武术教学不只是技能获得,全程都伴随着情感教育。传统武术文化教学观念,对学生情感层面的教育涉及较少,这会导致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情感缺失。例如,在进行初级棍术教学中,高校武术教师对学生提问如“大家认为最有名的棍术是哪个?”、“少林棍术有名在哪里?”等问题,引起学生对少林棍术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对少林止恶扬善、慈悲为怀的武术精神的思考。因此,在高校武术文化教育中,教师应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丰富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健全考评机制
高校武术教育的考评,一般注重学生技能的获得,对学生的文化教育较少关注或根本不关注。教师在考评时,要创新考评机制,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发学生的反思。例如,在对学生初级长拳的考评中,除了考评学生对拳术的熟练掌握程度以外。通过写结业感言的形式,考评学生对拳术的文化内涵理解,帮助学生认识到,武术教育的最终目的除了强身健体外,还要怀仁心推仁术,推己及人,化干戈为玉帛,寻求自身品德升华。
三、结束语
高校武术教育应该立足于武术文化教育之上,站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高度。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应该立足学生实际,强调学生感悟;注入教学情感,引发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健全考评机制,既重技能又重文化。通过这些方式,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促进武术文化传播继承,增强高校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王柏利,武术教学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与重塑[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Vol.28 No.6,117.
[2]庄晓东.文化传播、历史、理论与现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02-103.
[3]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王岗.追求传统武学的最高境界:感悟[J].武术科学,2004(6):首页.
(作者单位:庆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