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2018-07-16邹伟
摘 要:数学是陪伴我们一生的学科,从单纯的数学计算到巧妙的数学思维,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帮助学生成功觅得学习的真谛,在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收获成就。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师;角色;思维;价值观
很多学生对高中数学“谈数色变”,做不完的高考题,背不完的公式,画不完的辅助线,永远也算不对的结果。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学习不够扎实,算题不够细心,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了学生们错误的引导,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误解。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站在教师的角度备课,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为高中数学教学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 做一名学习型教师不断充实自己
在总书记讲到“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个问题时,有这样一段话: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作为高中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可接触的知识面非常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摒弃“高高在上”的师者姿态,走进学生中间,与大家沟通交流和学习,做一名学习型教师,不断学习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自新软件层出不穷。以抛物线的相关知识为例,这部分知识本来就很繁琐,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根据需要在黑板上给学生画几条近似的抛物线,然后圈圈点点的讲解,学生们肯定昏昏欲睡。但是如果可以借助几何画板,在大屏幕上动态展示,根据几个关键点确定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倾斜度,经过象限等信息,然后再根据需要指导学生们一步一步构建思路,重点部分还可以加亮或者加粗,就很容易建立学生的立体思维。站在学生需要的角度去开展教学,学生接受起来更快,教学也更加容易。
二、 做一个有“数学范儿”的教师
很多教师的口头禅是:“这道题我讲了多少遍了?”讲过多少遍是没有用的,你有没有让学生学会才是关键。俗话说“卖啥吆喝啥”,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我们要想树立起在学生心底的威信,不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多么严厉,而是需要数学老师拿出我们的“数学范儿”。“如果数形结合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一般都不列方程。”“从概率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可能是1。”“虽然这句话听起来好像矛盾,但是我说出它的逆否命题你听听看怎么样?”在数学老师的课堂上,言谈、举止、思维都要带给学生们新鲜的感觉,一开课就要给学生建立一种理性课堂的氛围。
教给学生理性的数学思维模式,而不是要求学生们背题,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对于一些通性通法的思维模式,教师不用要求学生们去刻意背诵,在教学的过程中,例题分解、错题分析的时候,对于一些关键性语句,采用抑扬顿挫的方式加以强调,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受到影响。我们自己在解题中也常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这就是数学思维的魅力。教师要传递给学生数学的能量,让学生们感受数学的思潮,以你的“数学范儿”带动学生前进的步伐。
三、 做一个复合型数学教师
现代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线实施者,教师的任务发生的很大变化,尤其是高中之后有很多学生未必能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继续学习,他们可能会走入社会就业,也可能不再从事理论学习转而学习技术或者专项技能,教学面临的是全体学生,所以我们不能对学生们“唯分数至上”,更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不理想就对他们听之任之。立德树人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鼓励学生们全面发展,以教师拥有的知识量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指导学生们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爱好建立起长久性发展目标,不断学习和敢于创新,这也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班上有個学生数学计算不是很擅长,但是他的空间能力非常优秀,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他负责空间布局的部分,帮助学生们快速找到思路,算出标准答案。后来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帮他不断拔高问题的难度,后来发现他也都可以准确作图,于是我又对他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计算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指导,慢慢地学生数学成绩就上来了。后来学生报考了计算机专业,现在在大学里成绩非常优秀。数学教学要从单纯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转向“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服务性数学”“数学应用性教育”的数学素质教育上来,使学生能正确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是教师自身能力提升与知识散播的双重过程,教师需要重视高中数学的课堂学习过程,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尽量避免题海战术给学生造成的学习压力,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数学学习新课堂,促进知识巩固,使学生可以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雪.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解析[J].考试周刊,2018(2):89-89.
[2]葛勇.“数学新课堂”与“未来新教室”创新建构——从实验课《一一间隔排列》一课说起[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1):7.
[3]郭学君.有效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阐释[J].教育导刊,2018(01):86-91.
作者简介:邹伟,安徽省淮南市,淮南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