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美岐 吴宣仪 杨超越 段奥娟“会努力把中国女子组合的美展现给大家”

2018-07-16李珺奕刘倩傅圆媛黄娇娇

南都娱乐周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赛制女团偶像

李珺奕 刘倩 傅圆媛 黄娇娇

2018年春天,一档综艺节目《创造101》令“女团”与“女性”等命题再成热门话题,一批拥有偶像潜质的选手因网络观众的点赞聚焦于镁光灯之下,中国首个由观众票选而生的女团“火箭少女101”也应运诞生,女团产业的断层低迷,似乎终于迎来曙光初现。这一次,带着对女团生态与新偶像选秀类节目的思考,本刊记者专访了《创造101》幕后主创团队,以及“火箭少女101”四强选手孟美岐、吴宣仪、杨超越、段奥娟,我们力图从一个侧面,清晰地展现新女团的诞生之路与新一代女性偶像的精神风貌。

粉丝逻辑成为重要一环

6月23日,《创造101》总决赛在杭州落幕,第一支由创始人点赞成团的中国女团“火箭少女101”正式诞生,孟美岐、吴宣仪、杨超越、段奥娟、Yamy、李紫婷、赖美云、Sunnee、紫宁、傅菁、徐梦洁这11位选手,成功站上了那个关乎梦想的“金字塔”。三个月以来,几近全封闭式的训练与舞台公演,令选手们或主动或被动间快速蜕变。最后的舞台,犹如女孩们在这所“女团学院”的“毕业典礼”,22强选手分为两组完成的表演《逆风》与《盛放》也如她们交给观众的答卷。

提起对“中国女团”这一命题的印象,许多人都会脱口而出“S.H.E”,而距离这一国民女子组合成立之时算起,竟已过了17年。而对于特定的粉丝圈而言,他们还能谈起SNH48,这个5年前成立的养成系偶像女团,而这之外,竟是切切实实的“信息盲区”。多年来,许多的女团经历了成立到解散的过程,也有众多团持续活在“饭圈之内”,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却始终默默无名。女偶像、女团,仿佛卷入被市场“抛弃”的怪圈,资本的方向带上了“性别意识”般涌向男偶像群体,女团产业也出现断层低迷的行业现状。《创造101》开播之前,一档纪录片《女团》展现了中国女团的生存现状与困境,随后,《创造101》以“逆风翻盘,向阳而生”正式走入观众视野。

女团的“瓶颈”似乎迎来了一次“转机”,伴随着《创造101》的开播,鲜少有机会被“看到”的女孩有了展现的机会。孟美岐、吴宣仪曾以海外女团成员的身份出道,而如她们在节目中所说,在组合列队中,二人经常站在“边缘”,分不到几秒镜头,这些有潜质的“苗子”,终于在《创造101》的舞台上为人熟识,曾经连个人手幅都未拥有的美岐,也在展现出实力与舞台魅力后,一路人气飙涨,并牢牢稳定在一位。更为业内津津乐道的是,因为话题选手杨超越、王菊在节目中的渐渐显露,这档节目一跃而出“饭圈”,打破了圈层的限制,不断收割着“圈外”的关注。当王菊登上BBC中文网首页和《环球时报》深度版面,报道以大幅版面赞扬其Free、Unique、Independent并解析“陶渊明”“菊外人”之梗时,《创造101》注定走入了社会文化现象的范畴之内。

选秀模式的变迁,让更多风格不一的女孩快速显现,她们或因自己的表演或因自己的表达,最终成为新生的人气偶像。赛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创造101》总制片人Tina与记者分享:“其实我们不把它当作一个节目,这是一个跨越了大概两年零三个月的项目,含有三个月的节目加上两年的成团历程,粉丝在这里面的重要性是很大的。”除却最初的101人由节目组从457家公司的13778名女孩海选而来,以及第一次等级评定依托导师之外,之后的排序皆按照粉丝逻辑展开。Tina也告诉记者:“按照我们粉丝的逻辑或者愿意成为她们粉丝的人在不断地Pick得来的数据,这样的一个数据,我们相信它是有生命力的。如果这个数据还没有生命力的话,或者还不够她用两年(来追)的话,我觉得这个数据肯定出错了。它将来是个体Pick的数据和最终11个人成团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和逻辑到底是不是完全叠加的关系,还是中间有一些消耗或是更加互利的关系,这个我们不太确认,要看后面的发展。”新一代女团,应粉丝时代而生,自带粉丝基础步入市场的她们,也即将迎来市场的检验。

被误读的“养成”

点赞逻辑下“创造”更多机会

在业内,许多人用从电视选秀到偶像养成的十年变迁来定义当下的风向,而从三年前的《星动亚洲》《燃烧吧少年》《加油,美少女》等所谓“偶像养成节目”席卷荧屏,并开始类型化,很多人也陷入困境,究竟是“养成”还是“秀”,界定开始模糊不清。而在收官之夜前一天,有丰富选秀类节目创作经验的《创造101》制片人都艳与总导演孙莉告诉记者,自始至终,《创造101》也未被团队定义为“偶像养成”,孙莉告诉记者:“我认为这是媒体的误读,最早‘偶像养成类其实更多是日本剧场类团体生态里面产生的一个词,它是很长的时间维度,原来的后缀根本不是节目;到了欧美,其实就是选秀类节目,没有加养成的后缀;到今天我们来做这个事情,当你的时间维度只有十周,是不可能说养成的,更多的是成长,是确确实实的成长。”因此,节目组有了清晰的定位,用十周的时间,把选手之前的所有过往、个性、成长、思考、困惑在这样的时间维度里高度浓缩,以切片的形式展现给观众,并交由观众来做选择,节目组要做的就是“创造”一定的机会。

谈及赛制的设定,节目总制片人Tina告诉记者,在不影响创始人权利的前提下,节目组做出了一些“升级”:“如果完全按照粉丝点赞的逻辑来做的话,我们是有担心的,她们是从不同女团过来的,还有一些个人成员,原本带的粉丝数是不同的,所以说从最开始按照点赞逻辑,在过程中没有一些小赛制的话会导致非常多的成员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都在第一。为什么?你没有机会让一些其他的人浮现出她们自我的价值和自我表达的机会,这个是有点麻烦的。一些人刚上来的时候就是几十万粉丝的,有些人是0,那怎么比?这样的节目不是我们要的。”进程中,“能力C位”“勤奋C位”“复活”等小赛制的设置给许多选手带来第二度机会,也“捞”回了不少惊喜,王菊便是最为突出的一个。许多观众对小赛制不解,Tina对此却十分坚定:“时间倒回去,我还是会做那样的一些赛制的调整。对于创作者和平台来说,我们的赛制给到每一个人,你是我的1%;可是对于个体来说,王菊深刻地意识到对于她来说是她的100%,必然和那些认为可有可无的人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也期待产生一个更大人群喜欢的团体,这不只是给粉丝看的项目,未来,女团也要出圈。”在Tina看来,无论《创造101》舞台上的选手亦或是“火箭少女101”这一团体,都不应局限在粉丝圈内。在这个基础上,节目组也在点赞方式上做出调整,从比赛开始到决赛之夜,节目组始终坚持观众可选择11人的逻辑,而非像过往那样,只能专注选择一位选手。“全中国重度粉丝不超过两千万,如果将来做个团只受这两千万的人喜欢,这两千万人还是左右左右(有脱粉可能),那客观来讲市场太小了。我们最近在讨论她们的演唱会怎么设计,也许我们将来演唱会不会有那么贵的票,为什么搞那么贵,黄牛炒到两三万,为什么呢?我们不想在那个小圈子里面做运营,所以这是一脉相承的逻辑。”

比赛结束后,《创造101》产生了更多社会方面的话题,这不失为一次“创造”的胜利。而Tina也坦言,“偶像拥有是个别的,每一季都能出来巅峰,变成(真正的)偶像,我觉得那又是高估了我们,我们就是做节目,让一些人能够在那一年好好地浮出来。”距离总决赛四日之后,本刊记者也在“火箭少女101”成员们拍摄广告的现场再度看到她们,许多女孩只有在拍摄间歇才能得以短暂闭目休憩。如节目第九期中Ella给予选手们的肺腑之言,练习生期间的高压,对于出道而言的她们,恐怕只是百分之一。如今,团队正式开启运营模式,女孩们也已投入到艺人的日常,过往积攒的实力将在高密度的通告中被消耗,亦或是激发出新能量?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猜你喜欢

赛制女团偶像
饭圈乱象:历年竞技类综艺节目的赛制分析与思考
偶像报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Sunshine”女团走红:励志or炒作?
我的偶像
出卖偶像
偶像们都恋爱了
赢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