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光二极管单波红外红光照射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2018-07-16陈丹丹谢小兰关务洁陈燕群

现代临床护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踝肱红光麻木

陈丹丹,谢小兰,关务洁,陈燕群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佛山,5282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与患者糖尿病控制不良有关,常对称性出现,四肢感觉异常、疼痛、麻木,严重者还会出现肢体溃疡,下肢较为常见[1],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2],但疗效不确切。本科室应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单波红外红光照射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3]。按照患者入住的不同病区分为两组,分别为60例。①对照组:男36 例,女 24 例,年龄 35~80 岁,平均(62.8±6.2)岁;糖尿病病程 1~14 年,平均(6.8±1.5)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 0.3~4.2 年,平均(2.5±0.7)年;住院时间14~32d,平均(15.7±3.0)d;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52例,上肢周围神经病变8例。②观察组,男35例,女 25 例;年龄 32~82 岁,平均(64.7±6.0)岁;糖尿病病程 1~14.5 年,平均(6.7±1.6)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 0.5~4.7 年,平均(2.6±0.8)年;住院时间 15~35d,平均(15.9±2.7)d;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53 例,上肢周围神经病变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3];②患者意识清楚,无精神或语言障碍;③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引发的外周神经病变者;②伴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者;③伴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护理,包括严格控制患者血糖、血压,做好饮食调护、运动疗法、足部护理以及心理疏导,将患者血糖维持在空腹<7.0mmol/L,餐后2h<8.0mmol/L。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LED单波红外红光照射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患者取平卧位,采用迈能神经血管治疗仪(型号:MPET800)进行LED单波红外红光照射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如患者主诉下肢以疼痛为主则遵医嘱选用关节痛痛痹方 (麻黄15克,芥子15克,附子20克,姜炭15克,桂枝30克),如患者下肢疼痛不明显,以麻痹为主则遵医嘱选用麻痹方(桂枝30克,苏木 30克,红花 10克,艾叶 30克,当归尾15克)。操作方法:中药由药房代煎成药液后,每次用约20~30mL温度适宜的药液浸湿两块60mm×80mm×6mm厚棉布,放在迈能神经血管治疗仪治疗片的正、负两极板上,然后直接对准局部皮肤完整的病变部位放置,但如有溃疡面时,应避开,放在溃疡面的两边。打开电源开关,选择治疗模式“A”,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节适当的治疗强度,治疗完毕,取下治疗片,关闭电源。每天1次,每次30min,每个疗程14d,治疗3个疗程,如出院者继续每日回院接受治疗。

1.4 评价指标

1.4.1 肢体麻木 肢体麻木情况参照数字疼痛分级(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4]评定。 无麻木感为“0”分;轻度—自觉麻木,触之有感觉为“2”分;中度—触之感觉减退为“4”分;重度—触之无感觉为“6”分。

1.4.2 足背动脉血流量 患者仰卧,双腿自然放平,安静状态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双侧足背动脉血流量。糖尿病足最终愈合所需足背动脉血流量的中位数在 30~35mL/min 之间[5]。

1.4.3 踝肱指数 患者平卧,安静状态下通过测量踝部胫后动脉或胫前动脉以及肱动脉的收缩压,得到踝部动脉压与肱动脉压之间的比值,正常时踝肱指数≥0.97,0.97~0.9 为临界值[6]。

1.4.4 多伦多临床症状评分 多伦多临床症状量表(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及严重程度评价[7],该量表包括神经状况、感觉功能检查以及神经反射3方面内容,总分0~19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状况越差。

1.5 统计学分析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麻木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麻木评分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麻木得分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麻木得分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得分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麻木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麻木评分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60 60 t P<0.05>0.05治疗后3.3±0.4 4.1±1.0-3.281<0.05治疗前4.2±1.2 4.1±1.2 0.826>0.05 3.307 0.537 t 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量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量比较见表2。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量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量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量大于对照组与治疗前。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量比较(mL/min;±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量比较(mL/min;± s)

P t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60 60-8.391-1.620<0.05>0.05 t P治疗前28.5±9.1 28.1±8.4 0.937>0.05治疗后39.2±9.5 30.2±9.8 6.392<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踝肱指数比较见表3。由表3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踝肱指数大于对照组与治疗前。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比较 (±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60 60 t P治疗后1.0±0.3 0.7±0.2 3.861<0.05治疗前0.5±0.1 0.5±0.1 0.924>0.05-3.519-3.024<0.05>0.05 t P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SS评分比较见表4。由表4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TCSS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TCSS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与治疗前。

3 讨论

3.1 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及中医治疗分析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变化及工作压力增大等,患糖尿病疾病的人数不断上升,随之而来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也逐年增多。临床上,通常都是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功能检查时才发现其已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但患者丝毫没有任何自觉症状。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相对可逆性,但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发展到神经损伤则会有较高的致残率[8]。目前,主要通过控制血糖、促进微循环、扩张血管、抗炎等治疗方法。近年来,大量的临床案例证明中医中药在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有着特殊的疗效,特别是外治法,简单易行,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9]。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在中医上属于“痹证”、“痿证”等范畴,是由于气血瘀滞、不足,无法营达四肢末端,导致肢体乏力、疼痛、麻木等[10]。治疗上应当活血通络、祛瘀止痛。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SS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SS评分比较(分,±s)

注:多伦多临床症状量表(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60 60 t P<0.05>0.05治疗后2.5±0.7 7.7±1.1-6.639<0.05治疗前8.8±1.6 8.9±1.6-0.421>0.05 5.274 1.063 t P

3.2 LED单波红外红光照射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迈能神经血管治疗仪进行LED单波红外红光照射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的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麻木得分、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指数、TCSS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肢体麻木评分、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指数大于对照组与治疗前。LED单波红外红光穿透力、辐射力强,照射时可以使机体增加一氧化氮含量,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吸收,加强组织代谢,从而缓解肌肉痉挛[11]。每个治疗片包含68个红外红光LED光源,经30min直接接触皮肤的治疗,最多可以放射出62mW/cm2的能量。LED单波红外红光照射其释放的是单频红外线,不在局部产生高热,故对保护性感觉丧失的患者也不会造成皮肤损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可促使局部温度升高和水分蒸发,促进急、慢性伤口表层组织干燥、结痂及创面的愈合[12]。

中药离子导入通过将中药、穴位与离子导入三者有效结合,一方面,可以起到刺激穴位的作用,调节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另一方面,通过电场作用促进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导入的药物具有止痛、通经络、行气活血作用[13]。本院自制的关节痛痛痹方中的麻黄具有驱寒镇痛,抗炎消肿作用[14];芥子具有通络消肿去毒,止血散淤[15];附子具有补阳祛湿,温经散寒,抗炎止痛作用[16];姜炭桂具有温经通络,治疗阴阳亏虚作用[17];桂枝具有温中通络作用[18]。药方各药合用对镇痛、除痹、消炎作用更显著。麻痹方中的苏木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破淤止痛,能治疗筋伤肿痛[19];红花具有活血,通经络,止痛散肿作用[20];艾叶具有助阳理,驱寒湿作用[21];当归具有尾破血,行气去痛,消肿排脓作用[22]。药方各药合用对气阴两虚、血瘀痹阻型疼痛效果更明显。

3.3 护理注意事项

(1)LED单波红外红光照射护理注意事项:①治疗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及时听取患者的主诉,因糖尿病足患者对温度、痛觉反应较为迟钝,护士在固定治疗片时,避免过度用力,确保皮肤情况良好;②治疗时如果患者感觉治疗部位温暖,是正常现象,如果感觉治疗部位发烫、不适应,应及时调节温度,下次治疗时将缩短治疗时间或降低温度,如果局部轻微发红属于正常现象,告知数小时后可逐渐消退。(2)中药离子导入护理注意事项:①治疗强度要缓慢调节,避免强度上升过快造成强烈刺激,当强度达到7~8档时,如患者仍无感觉,则应停止上调强度;②电流量视患者年龄、体质和耐受性确定,治疗强度因人和治疗部位不同而不同,以皮肤和肌肉感觉舒适为宜,初始治疗时可选择较少强度,在患者能承受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大一点,以保证治疗效果。

4 结论

本研究采用LED单波红外红光照射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充分发挥了中西医相互结合的优势,各取优点,中药离子导入发挥中医简、易、廉优势,止痛通络、行气活血,配合使用LED单波红外红光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药物吸收,加速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发挥最大的药物作用,加速炎症吸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延缓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踝肱红光麻木
麻木
发红光的蔬菜
尊严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浮生一记
踝肱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研究
无题(2)
活血化瘀中药足浴对糖尿病踝肱指数的影响研究
2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踝肱指数与糖尿病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