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
2018-07-16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又到了一年一度收麦的日子。
麦收有三怕:雹砸、雨淋、大风刮。记忆中,小时候收麦的时候,热是热些,可最怕刮风下雨了,尤其是大风和连阴雨。一场大风下来,麦子便会成片成片地倒地,造成大面积减产。麦长在地里还好,如果割下遇到阴雨天就糟糕透了,时间一长,来不及碾场,麦穗会发霉出芽,一季的收入也就泡汤了。因此,现在每逢收割小麦的时候,一遇到刮风下雨天气,心里还会有点担心。当思绪回到现在,蓦然明白,现在大部分地方都使用收割机了,天气的因素对麦收的影响已经不大,才欣欣然有种杞人忧天的感觉。
小时候,我和哥哥年龄小,干不了重活,只有姐姐年龄大些,能为父母多少分担点,因此麦收时节是我们家一年中最繁忙,也是最劳累的时候。
快割快打,麦粒不撒。收麦打麦是个抢时间的活儿,麦子一成熟,全家男女老少基本都进入临战状态,开始着手抢收麦子。麦收无大小,一人一镰刀。麦收期间,学生可以顶得上大半个劳动力。大概在1995年之前,农村小学与中学是有麦假与秋假的,就是国家因为收麦与收秋而为农村学生专设的假期。假期时长一般为10天或半月。麦假期间,孩子们除了帮家人收麦,往往学校布置的还有另一项假期实践作业——拾麦。假期结束返校,根据年级高低,每位学生都要向学校上交斤数不等的麦子。
麦收有五忙:割、拉、打、晒、藏。
第一忙:割。每天早上天刚擦亮,父亲就会起床开始磨镰刀,母亲开始着手准备早饭,然后一个一个叫我们起床,连三赶四扒拉几口饭,提上一壶凉白开,拉着架子车就往麦田赶,趁着早上天气凉爽,多割几把。父亲说,这是一天中最出工的时候。割麦时需长时间弯着腰前行,一起一弯,割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累得直不起身来。小时候我最怕的就是割麦了,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早上还好些,一到快中午或是下午两三点钟时,头上毒太阳晒着,脚下热地皮烫着,喉咙里像着了火,胳膊、脸上被带刺的麦芒扫过,再被汗水一浸,就像刀子割、针尖儿扎一样,热辣辣钻心地疼。
第二忙:拉。割好的麦子被一捆捆地扎好后,再用车子把一捆捆的麦拉到打麦场里。最早的时候用架子车人工拉或是赶牲口拉,再后来就用拖拉机、农用三轮车拉。往车上装麦也讲技巧,摆好了可以多装些,摆不好少装不说,还会因重心不稳造成翻车。小时候,我家里养着一头驴,拉麦的时候便派上了用场。
第三忙:打。打麦场一般位于村边的空地上,麦子拉到场上先垛起来,待到晴朗的日子,用桑杈把麦子摊平,用石磙碾轧,这就是辗场。等到麦子麦粒基本脱离出来,再用桑杈把麦子全部翻过来,再碾压一遍,称之翻场。待麦粒全部下沉到地面,用桑杈把秸秆挑走垛成麦秸垛,用竹筢把散碎的麦茬搂拢,用木锨把碾压下来的麦粒堆成一堆,谓之起场。接下来的便是扬场。当金灿灿的麦粒堆成了小山,再被装进袋子,父母亲数着那一袋袋沉甸甸的麦子,脸上便会显现出难以掩饰的喜悦。
第四忙:晒。干净的麦粒收好后,趁天好要尽快铺到场院里晒干,这样才有利于以后的储存。晒麦子的时候,我与小伙伴常常赤脚在麦粒里出溜过来出溜过去,感觉脚痒痒的,像按摩一样,十分舒服。有时还在上面翻爬玩闹,将麦粒蹬得满地都是,惹得母亲一遍遍斥责。
第五忙:藏。麦晒好后,要用事先准备好的粮囤将麦子屯起来,既要保证通风,也要防止犯潮,还要注意防老鼠,这样才能保证麦子存贮得长久。
麦收假里,要么帮家里干活,要么只顾着游戏玩乐,就会常常忽视老师布置的作业,包括书面作业与“交麦子”。直到最后两天,才会匆匆忙忙抽空赶着写几页。那个实践作业“交麦子”,在校时,老师往往还特意交代,不许从自己家里拿,要去地里和路上拾掉落的麦穗。可是我与哥哥每年都拾不够,最后只好求助母亲,从收好的麦子里拿几斤到学校交差。
度过一个麦收,几乎每个人都要累得掉几斤肉,磨去三层皮。现在想想,那可真不是一般的累啊。好在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麦收已经不再那么劳累了。可是,每年的麦收时节,仍会勾起我许多的回忆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