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游塘原因及应对措施
2018-07-16
1.环境变化引起游塘
(1)当高温、低压、暴风、暴雨、台风过后,致使大量藻类死亡,池水突然变清或虾塘浮游生物种群发生变化,水质恶化。
(2)如阴雨天持续5~7天以上,转晴后阳光猛烈照射下使水一下子浓起来,这种情况也会使对虾产生应激性游塘。
解决方案:
(1)在天气发生变化时,注入新水,提高虾池水位。
(2)在天气急剧变化前,全塘泼洒抗激灵,以免虾的应激反应。雨后,最好泼洒解毒灵,以免雨水当中好多的有害物质影响水的质量。
(3)遇到藻相变动,可泼洒抗激灵,之后再用优加益生菌或活力益水素调节水质,平衡藻相菌相。
2.缺氧性游塘
在养殖过程中,当水体溶解氧不足时,对虾便会成群结队的浮游到溶氧较多的水面呼吸氧气,此现象为缺氧性游塘。缺氧造成的游塘现象出现在各养殖阶段,这是由于池塘养殖密度过高、投饵过量、池水恶化、水色发绿、发红或变黑,在傍晚下雷阵雨极易发生浮头现象。
游池大多发生在凌晨,有时也会在上半夜开始甚至发生在白天,养殖户可根据水质,天气情况而得以确诊。
(1)打开增氧机增氧。
(2)抛洒原子氧。
(3)向池内注入新鲜水,并泼洒抗激灵缓解对虾应激。
3.水质恶化引起的游塘
夏季高温天气,残饵、粪便分解造成池水亚硝酸盐、氨氮含量升高,对虾骚动不安,出现游塘现象。
应对措施:根据水质情况及时排换水,改善水质;开启增氧机,保持溶氧充足;施用微生物制剂,去除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4.pH值不适引起的游塘
当pH大于9或小于7时,不仅会抑制对虾生长,还会引起对虾不适,出现游塘现象。
对虾不同时间段游塘的原因:
(1)早上出现趴边或游塘:一般是缺氧、PH值低、底差所致。
(2)中午时间段游塘:一般是中毒性,温度高,毒性强。
(3)下午太阳下山前后两小时,一般是PH值高,氨氮中毒所致。温度越高,PH值越高,氨氮中的分子氨的比例就越高。分子氨作用于虾的鳃,导致生理性缺氧,虾急躁不安就容易游塘。过了这个时候,虾就安静下来。
(4)晚上九点到凌晨4点多,虾急躁不安,狂游,一般是PH值低。
应对措施:
pH值偏高:可更换新水;施用明矾;施用EM菌液降低pH值。
pH值偏低:适量换水;施用生石灰;施用藻类生长素增值浮游植物,提高池水pH值。
5.投饵不足引起的游塘
对虾出现有规律地群游,检查会发现,对虾多数少胃或空胃,常发生在养殖中后期,由于对对虾量与投喂量的估算偏差较大,投喂不足,使对虾处于饥饿状态。
应对措施:养殖过程应根据对虾大小、水质、天气情况进行合理投喂,同时检查吃食情况;投喂拌有免疫多糖、维C的药饵,可减少游塘。
6.疾病引起的游塘
对虾感染了红体、白斑、烂黑鳃、荧光、纤毛虫等疾病可引起游塘。病虾在行动上表现为在水面做缓慢的游动或狂游,多单游不成群,人们刺激时多反应迟钝,有时在水面打转或不定向的上下游动,有时侧卧池边浅水处,最明显的特征是游塘对虾往往在体表、鳃丝、肝胰脏、肠胃等组织出现各种典型病理特征。碰到此种情况是病虾暴发的前兆,应紧密观察,仔细检查病虾,确诊后对症下药,以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应对措施:定期消毒池水,降低病原危害;施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有益菌群数量;投喂拌有免疫多糖、维C的药饵,增强对虾抗病力。
7.生理性游塘
每逢农历当月初一和十五,月圆月缺,潮汐潮涨时,对虾会随着潮汐的变化规律而活动频繁。这种游塘不是很强烈,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习惯性,同时出现集中脱壳现象。
此类游塘属于生理性游塘,一般无害,但正处于脱壳期时,应防止因溶解氧不足致使对虾发病,另外建议此期间禁忌消毒、杀虫、施肥等。
(据水产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