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广明工笔花鸟画的构思

2018-07-16沈左堯

流行色 2018年3期
关键词:马蹄南北工笔

沈左堯

近代名画家陈衡恪说过:“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其“思想”指什么?应当说是创作的意图、特殊的构思或深刻的含义。画家有思想、有见解不易。王广明的作品扇面画《踏花归去马蹄香》颇有诗意。美术史上有个著名的传说:宋徽宗考天下画师,出的画题中有“踏花归去马蹄香”。许多人画的是马在花丛中行走(马背上骑着游客),仅表现了“踏花”二字。其中一幅有马无花,却在凭空的马蹄旁画二只蝴蝶绕飞,这就把“归去”和“马蹄香”都表现无遗。间接的描写,更耐人寻味,皇帝拍案叫绝,理所当然成了获奖之作。这故事说明画家不仅有直觉,还要有思维。多少年来,人们对这幅画的意蕴以为至矣尽矣,再没有尝试这个题材。广明是好动脑筋的人,当他督导古籍中这段记载时,首先的想法是这个题目的答案是不是已挖掘尽了,难道就没有更妙的方法曲表现了吗?脑际突然闪过一个灵感:如果因踏花而马蹄香,那么马蹄踏过的泥土也应有遗香了。诗意本身就含艺术夸张,为什么不能在绘画中在夸张一个层次呢?于是他运用了新的构思:马已走出画面,只画土地上两个马蹄印,表现马小跑或漫步时同侧前后蹄落点相近,刚产生的印痕还有些湿润,几只蝴蝶正偏偏飞来,有的聚向蹄印中,这就引起人们的联想:那里在散发着花的香气,这是扣紧画题的点睛之笔。当年齐白石翁曾为老舍先生作一幅《蛙声十里出山泉》,只画蝌蚪随流而下,暗示这蛙在上游十里之外而仅闻鸣声。都是画面简练干净而意味无穷,真不愧为绝妙的“曲笔”。中国文化传统崇尚含蓄,藏而不露,也正是造型艺术民族风格的特徽之一。

王广明本是学理工科的,由于对美术的爱好,逐步成为徐州画院的专业画师,其发展的道路自与艺术院校科班出身不同,他由酷爱西画立志油画创作,转而改攻国画,后遂专攻工笔花鸟画。花鸟画作为独立画种肇始于五代,后蜀黄荃、黄居寀父子,南唐徐熙、徐崇嗣祖孙,两种不同风格行程南北画宗,流传千载。广明是徐州人,城处南北之间,使他左右逢源,其早期作品风格南北兼备;有含北方于非闇先生之旨,章法丰满,设色明艳,现富贵意;有蕴江南雪翁(陈之佛)先生情韵,枝干斑驳,赋彩淡雅,具野逸趣。“雪狐”花鸟画突破前人之处在于创造了一种特有的艺术气氛,如广明的“暖雪园”,幽禽梅花浑然一体,绝非某些平庸花鸟画中那样八动植物牵强搭配的“剪贴式”。南派风格给广明较多的启发。时间在退役,雪翁在四十年代的创作,今又别开生面。

多思,使广明从前人的巢臼里一步步的脱出来。题材、构图处处觅新意。例如他作一幅飞鹰,采取仰视的角度,颇像电影镜头,因近摄透视而夸大的双爪面对观众,正欲俯视而折转向上以攫物,动态紧张。有一立轴画满红高粱,纸无隙地,另一横幅仅出独枝卢花,在小鸟脚下摇拽,空间宽阔。密与疏两种章法各具情趣。

古典技法与现代意识相合能赋予花鸟画新的生命。广明不抅泥于陈规清律,善于吸收新鲜事物,这和他好读书有关,且涉猎颇广,例如他曾对原始人类的图腾有过研究,很有心得。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古今中外,接触面宽,放开眼界,充实自己,拓展心胸,思想自更活跃。前面提到“踏花扫去马蹄香”的奇特构想就是艺术的形象思维与理性的逻辑思维结合、浪漫与显示交融的成果。沿着这条线发展下去,肯定有更大的收获。

为王广明花鸟画集序

花鸟画成科于唐朝,分派于五代。南唐徐熙祖孙,后蜀黄荃父子,形成“野逸”与“富贵”两派,并耀千秋。嗣后,又有工笔写意分流,风格迥异。历经各代,前人于花卉翎毛之旨已克尽其妙,余蕴无多。

王广明是原习西画,因此改而专攻国画工笔花鸟画,前承徐、黄、兼涉猎历代诸大家。其早期作品,没骨浑染,枝干斑驳者,深蕴江南学翁画意而具“徐熙野逸”之趣;勾勒分明,设色浓重者,深含北国非间笔墨而有“黄家富贵”之情。章法或疏或密,皆独运匠心。

广明好学勤思,既承继传统,更多方探索,兼南北之精,融东西之髓,收获良殷。因首具写生之深厚功力,题材自广;又再重色、调之自由,不抅泥于物体之原色,尽脱繁艳甜俗之常态。画面雄者不霸,逸者不薄,满者不乱,空者不乏,各自统一,绝不雷同,皆抒自内心深情,富时代气息。较前人之作又别开生面。

言且不尽,爰以广明之画证之。

庚午初秋,沈左尧于京寓胜寒楼。

潘洁兹先生题词

东西为用,南北一体

驱遣百家,无往不宜。

广明致力工笔花鸟画之创新,有两句口号,曰:东西为用、南北一体。东西为用者,广泛借鉴东西洋之艺术也;南北一体者,地不分南北,继承吾国各家派之优良传统也。予甚韪是言,因为题之以当座右。

梗年十一月潘洁兹于春蚕画室

我的祝贺

祝贺王广明同志在工笔花鸟画展成功!

王广明同志是徐州画家,徐州所处的地理位置使他有便利条件,可能同时接受近代工笔花鸟南北两派的影响。他是南京之佛先生的再传弟子,曾从喻继高先生学画;有事北京于非闇先生的各代门生,曾接受喻致贞老师指导。所以他的花鸟画兼得北派之严谨,南派的灵秀,传统基础深厚。再兼他是由西画转入国画的,又致力于理论的研究和创新的探讨,所以,他的成就就不止是融南北画派之长,更兼得益于借鉴东西洋艺术,开拓创新,而具有自己的面目,和时代风采了。他有两句名言:东西为用,南北一体。我很欣赏。我一向主张,中国工笔花鸟画自唐五代独立成科,就出现高峰,起点很高,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再进一步,是很困难的,只有吸收古今中外一切好的东西,更新观念,努力创造,才能超越古人,跟上时代步伐,因循守旧决无出路,广明通知正是这样做的。祝贺他不断前进,取得更大成就。

潘洁兹

为广明写的几句话

广明是位自学有成的画家。我常常通过他去想象元代那位画梅的大师王冕。自学而成家,古来就有无数的例子。这也是条通往艺术圣殿的路,不过更多一些崎岖和艰辛。我是看着广明如何在那样一条路上攀登的。作为朋友,面对着他的硕果,我的欣喜不亚于作者本人。

我第一次见他的作品至今已二十年了。那是他画半工半写的枇杷、石榴,技术不象现在这样成熟,但却流露着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后来,每每在展览会上读他的作品,不由人不驻足揣摩,看他每一笔的匠心,我能议会他心里在想些什么。每当他兴奋地抱着一大批作品展示给我,我都有些自愧:世上竟有如此刻苦用功的人!他一步步地臻于艺术的美好境地,留下的祖籍是那样的清晰。

中国有“画如其人”的古训,这几乎成为一条是艺术的规律。你是什么就是什么,画象面镜子,赤裸裸地反应着你的境界、追求和功底,甚至标记着你的人品、个性和学识。作为的画家会诶名眼人立即识透。广明的画记录者他的心路历程——他是一个执着而真诚的人,同样,他的画也执着而真诚。他一笔不苟地写他对大自然的感受,那情是独如农人掘土,一锄一锄地从不见倦意,汗水和着泥土,常年不息地劳作。他奉献给人们的是一束束散发者温馨气息的心花。他没有那种倜傥风流的派头,是实实在在的“苦学派”。他对一束的热情不亚于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一片羽毛,一枝细叶都记录着没有噱头的热情。那是上追宋人,手摹历代前贤而又运用心智独立思考的结果。他努力客服传统的表现模式和审美惰性,大胆创设新的境界,并且不断地给自己出难题。

多年来,他通过史论研究和艺术时间所锤炼的美学修养,使他有了开阔的事业和自己的艺术思想,从而在许多工笔画家愁闷踟蹰的时刻,以自己的语言,步入了当今人才济济的花鸟画坛。他艰苦探索,惨淡经营,一张画一个构思,一张画一个品目。读他的画象看着一股股充满生机的山泉,汩汩地流淌。

他的创作态度是严谨的。为了追求理想中的境界,他反复实践,多方探索,从而获得了一种看似偶成,实则巧思的效果,这正是他长期孜孜以求,九朽一罢的结晶。

以广明的毅力、积累和才能,我相信他会有更大的成就。

程大利写于南京

猜你喜欢

马蹄南北工笔
游走南北 蕴含古今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马蹄子与北海道男人的选择
吃“马蹄”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马蹄岛(男中音独唱)
河口动物 马蹄蟹
云南报销案与晚清同光之际的南北纷争
南北冰雪写意